我們的服務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專業 高端讓您使用時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免費文獻發布時間:2021-06-05瀏覽:次
摘要:在思想政治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依托社會實踐活動課的開展使思政課教學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實踐中體現思政課科知識的綜合性應用;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自主合作學習;讓師生在資源的利用中精心組織活動型教學,進而實現思政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社會實踐活動課 教學方式 綜合性教學 活動型教學
近年來,實踐活動課程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2017年版新課標明確提出思想政治學科是活動型學科課程,而學科內容的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是活動型學科課程的顯著特點。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強化實踐育人功能,體現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學習知識、培育情感、增強能力,切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據這一課改理念,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一、全過程目標導向,聚焦學科核心素養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目的在于體現立德樹人的目標導向,強化實踐育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現實的社會生活,進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這是思想政治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讓學生依托政治學科的課程學習,以多樣化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為途徑,讓學生主動有序參與社會事務,承擔社會責任,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生動鮮活的人生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設計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要基于學情、基于課程標準要求、基于學習內容、基于相關社會資源確定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整體設計活動。一位教師在《經濟與社會》模塊第二單元第三課“我國的經濟發展”-
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系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該部分從教學內容上看,主要是關注我國怎樣在“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思想和五大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下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話題。實踐活動的設計主要依托坐落在北京市大興區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剛剛竣工并投入運營的“輻射全球的超大型國際航空樞紐”,也是國家發展的一個新動力源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活動設計從確定活動教學目標開始,師生共同確定了該系列實踐活動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
1,強化政治認同: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教學,讓學生了解認同我國經濟的發展為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認同現代化經濟體系等發展戰略和措施。
2,增強科學精神:結合新機場建設的事實理解新發展理念,理解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正確理念的指導,需要采取建設好現代經濟體系的正確措施,進而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認識。
3,明確法治意識:結合參與機場內的實踐活動,懂得現代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處處都需要增強法治觀念,做到守法、用法、護法。
4,自覺公共參與:針對“如何發展高質量的臨空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一議題,設計觀察機場建設新理念、分析臨空經濟新前景、謀劃臨空經濟新發展、規劃自身創業新設計等環節。
以上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社會實踐活動目標,在內容上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目標充分體現了以“富強”“愛國”“敬業”為主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和要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為社會實踐活動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價值引領,從而為實現思想政治科教學的育人價值做好了鋪墊。
二、全過程整合內容,開展綜合性教學
思想政治學科作為綜合性德育課程,學習內容包括四個必修模塊課程、三個選擇性必修模塊課程和三個選修模塊課程。課程內容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經濟、政治、法治、哲學、文化、社會、國際關系、邏輯、財經等知識內容,涉及內容廣泛。這些方面的知識有很強的融合性,通過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能夠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充分的知識支撐和理論支撐。在此基礎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開展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運用己學的知識、技能、方法和價值觀去解決問題。教師圍繞國家、社會、個人發展等三個層面設計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體驗、感悟中多維度觀察、多途徑探究,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實現生命的成長。
在前述“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系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教學中,行前課“新的發展理念一看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知識學習與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相關內容的學習融為一體。行中課“大興國際機場建設實地探究”師生走進機場,用經濟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觀察機場建設,用機場建設的事實論證新發展理念,思考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四個自信”、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等內容都融入學生們觀察、分析機場建設和臨空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的學生還運用地理學科的地圖、示意圖、城鄉空間、地域文化、人地協調發展的觀念等知識分析、說明大興國際機場建設。行后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謀劃臨空經濟新發展”更是對學科知識融合運用的體驗式課程學習的升華,學生將機場探究活動過程中的所看、所問、所做、所思、所感記錄下來,通過PPT、小論文、手抄報等形式現場展示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與大家分享實踐活動成果。結合實踐活動深度學習了現代經濟體系的內涵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實施的全過程,處處體現了綜合性教學的特點。從課前準備到課后交流,師生在活動中整合相關知識、綜合運用知識、體驗過程、解決問題、合作反思,同時鍛煉了學生溝通、交流、表達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實現了知識運用與活動體驗的自然融合,實現了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追求。
三、全方位融入情境,引導自主合作學習
情境會給人一種獨特、不確定的感知,往往能夠激發人的參與意識和探究動機,并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學應依托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科知識、學生學習和生活情境融為一體。余文森教授指出,情境要成為學生的思維發生處、知識形成處、能力成長處、情感涵育處。創情設境就是構建課程知識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生命的接壤之處。同時,學科核心素養也是在多樣化情境中借助問題解決的實踐培育起來的。可見,創設真實的、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合作的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追求。為實現這一目標,情境設計能力應成為每一位教師都必須具備的教學專業素養,包括設計出好情境的能力、設計復雜程度不等的情境的能力、情境結構化處理的能力等。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推動活動教學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教室走向社會,從虛擬學習走向現實,成為最佳的情境創設方式。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氛圍中經歷生命的過程,參與生活的體驗,激發內在的情感,在自我參與、自我反思、自我建構、自我生成中獲得認知,升華思想,內化品德,提升素養。活動過程突出教師指導、學生主體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交流等。
在前述“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系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的每個環節,都是創設情境、問題引導下的自主合作學習。例如行中課“大興國際機場建設實地探究”教學中,師生利用雙休日統一時間乘坐地鐵機場線來到大興國際機場航站樓實地參觀。這是一次場館基地參觀考察類社會實踐活動,依托場館基地以有組織的參觀考察為主,重在走向社會、開闊視野、解決問題、感悟收獲。教師圍繞經濟發展新理念和建設現代經濟體系將教學內容分為:創新與綠色的機場、開放與共享的機場、促進協調發展的機場、大興臨空經濟調研、大興青年的責任和擔當五個小組。每組確定好組長,組員分工明確,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和合理的評價標準。在事前自己搜集大興機場本組主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參觀、調研,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單的問題,并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分享。學習任務單,主要包括:整體參觀機場航站樓,大體了解機場的情況;自主探究本組分工中的相關內容在機場建設中的具體表現,確定典型觀察點,拍照片并簡要描述;組內合作做好對現場工作人員和乘客的訪談設計,結合本組探究主題設計2-3個問題,實施訪談并做好記錄;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分享彼此的所感所思,結合分組安排,確定本組探究重點,集體探究、記錄,形成交流材料;了解機場運營的相關職業,結合臨空經濟發展規劃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
學生通過觀察、了解、體驗真實的生活情境,結合實踐活動任務單的要求,在問題引領下,在多種方式的參與中實現自主合作學習,從而成為增強學生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教學方式。便利、快捷的交通,航站樓高超的建筑設計、現代科技創新、綠色環保建設、人性化環境安排、中國傳統文化和國際時尚元素的滲透,深深印在學生心里。在機場美好的環境中,學生親身感受機場的相關工作崗位,空乘、服務、安檢、保衛、物流、機電、保潔等,了解每一個崗位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工作人員的敬業態度,對自己的職業選擇有了初步思考。不僅如此,學生感受到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祖國的強大,愛國主義思想油然而生。在航站樓五層以國旗為大背景的“祖國強大,民族復興”的標牌前,學生紛紛合影留念。
四、全方位利用資源,推進活動型教學
2017年8月頒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把“實踐育人”作為德育重要途徑,提出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各類校外活動場所、專題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資源,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從中提煉出活動主題,開展不同主題的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為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更豐富的資源、更真實的情境,是實施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恰當平臺。依托社會資源設計社會實踐活動的基本思路是:以價值觀主題為核心,選定活動資源一分析學科知識圍繞議題設計;制定活動目標一依據目標,結合資源特點和學生興趣上好行前課;設計活動方案一周密組織系統安排行中課,保證活動有效實施;形成系列活動成果一設計行后課,開展活動反思交流。這是一個涵蓋活動前準備、活動實施過程、活動后反思的整體設計。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既是實踐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是推進學生走向社會的引導者。
分析學科知識圍繞議題展開活動設計,成為活動型學科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一環。議題給學生提供進行辨析、判斷、推理、評價等思維活動的空間和可能,創設了“爭議性”學習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或生成新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一走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系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的行后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一謀劃臨空經濟新發展”教學中,結合大興國際機場實地探究進行匯報交流,以“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議題,教師從三個角度細化該議題開展教學。第一,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哪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二,請結合機場探究活動的收獲,分析如何發展高質量的臨空經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第三,進入新時代我們應如何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五個小組將實踐活動的收獲、體會與議題的思考和討論相結合,有明確的觀點、有知識的支撐、有論證的事實依據、有研究的過程的記錄,探究味道濃厚。大興臨空經濟調研組,依據2019年10月25日公布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2019-2035年)》中的發展思路,即“以建設大興機場綜合樞紐為核心、共守生態安全為前提、共建高效銜接交通設施為支撐、培育臨空經濟和創新產業集群為基礎、健全多元共享的公共服務為保障,著力推動區域協同和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提升臨空經濟區一體化、現代化、國際化水平”,有理有據地分析了發展臨空經濟區建設能夠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即建設創新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設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建設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其他幾個組對此又做了補充說明,通過對臨空經濟區建設的實踐理解突破了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這一教學難點。
邁入社會實踐大課堂,絕不僅僅只是新課標中的一條教學建議。這一課堂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利用,對于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學習方式和課程建設而言,具有革命性意義。學生只有接觸社會、認知社會、參與社會,才可能真正走向社會,成為社會的建設者。打破課堂的邊界,在真實的體驗與參與中學習,才能使學習真正有益于生活、有用于未來。
期刊VIP網,您身邊的高端學術顧問
文章名稱: 社會實踐活動促進教學方式轉變
文章地址: http://www.ke-jian.com/mianfeiwx/57835.html
* 填寫需求信息,或選擇平臺現有SCI/SSCI選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