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殘疾人通過導引、推拿、按摩,達到恢復生理機能、康復健身的做法,早在成書于秦、漢之間的《黃帝內經》一書中就有記載。中國古代名醫運用吐納、五禽戲、八段錦、各種娛樂活動治療癱瘓、肢殘帶來的肌肉萎縮等疾病,都有恢復患者身心功能的事例。文章發表在《當代體育科技》上,是博士生畢業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殘疾人體育,體育運動,運動發展歷程
體育比賽是運動員在規則限定的條件下進行的競技活動。從這一角度講,無論是殘疾人還是健全人都是一樣的。殘疾人體育競賽之所以不同于健全人是由殘疾人自身的特點決定的。 所謂殘疾,包括視力殘疾、聽力語言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無論哪種殘疾,身體功能都有一定
從20世紀50代起,我國就多次舉辦了殘疾人體育競賽活動。1957年北京舉辦的全國首屆聾啞人田徑、乒乓球、游泳比賽,有16個省、市的60名運動員參加;1959年舉行了首屆全國聾啞人籃球賽,月,在上海舉辦了全國青年盲人田徑運動會,北京、上海、武漢、南昌、長沙、沈陽、南京、青島等8個城市派隊參加了比賽。這些比賽不僅提高了殘疾人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參與競爭意識,而且使更多的殘疾人參加體育鍛煉,為以后的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的停止不前時期年一1982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殘疾人體育運動完全停止了發展,已有的運動都停止開展,體育運動處于松散無人管理的處境。
隨著殘疾人體育運動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殘疾人體育訓練基地從無到有、體育經費投入不斷增大。為了殘疾人體育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國家及有關部門先后制訂和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其中、1987、1990年國家體委曾三次下發“關于加強開展傷殘人體育工作的通知”。
1990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明確規定了國家和社會都必須為殘疾人參人體育運動提供各種各樣的方便;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殘疾人體育合法的權力地位。
九十年代后的發展階段. 殘疾人群眾性體育運動的蓬勃發展一些大、中城市及企業成立了以殘疾人體育組織和體協為依托的輪椅籃球隊、舉重隊、輪椅競速隊、輪椅網球隊、坐式排球隊等,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交流和比賽。特教學校的體育日趨活躍,開展了盲人定向、田徑、舉重、乒乓球、門球和聾人航模等特色的體育項目,積級探索了有益于開發智殘兒童潛能的體育、娛樂項目。
從1995年開始體協不斷增加工作人員,逐步建立了裁判員、醫學分級人員和運動員登記注冊制度,規范培訓和競賽制度,到年經費增至此2000萬元。根據2008年殘奧運會任務,經中編辦批準,2003年成立了中國殘疾奧林匹克運動管理中心,編制850名(含運動隊),每年經費達到1億元人民幣。殘疾人體協發展到目前為止共有6個掛牌基地,主要分布在南京、福州、昆明、西安和沈陽和北京。
全國參加地、市、縣級舉辦的殘疾人運動會和選拔賽的業余運動員累計已達到20余萬人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超過1000萬人次;各級體校培訓殘疾人體育人才,逐步形成了殘疾人業余體育訓練隊伍;有近百名高水平教練員、裁判員參與殘疾人體育訓練、競賽組織工作;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天津體育學院等部分體育院校先后設置了殘疾人體育選修科目及體育保健康復、體育運動專業等,促進了殘疾人群眾體育的發展。
殘疾人競技體育賽事日趨完善年3月在廣州舉辦第三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并且把它正式列入了國務院大型運動會系列,形成了每四年舉辦一次全國性殘疾人運動會的制度。1996、2000、2004年分別舉辦了第四、五、六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并先后舉辦了三次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與此同時還舉辦了近60次全國單項體育賽事,參賽項目由80年代4個拓展到今天的個,參加全國性比賽的殘疾人運動員累計數萬人。
首屆全國奧運會于1987舉行,至今已經舉辦三屆。全國各省市的殘疾人運動會每三年或四年舉辦一次;部分省市定期開展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運動會,有的省市還將殘疾人運動會納入到全民運動會中,從制度上保證了我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發展。
本著“平等、參與、自強、奮進”的宗旨,頑強拼搏,先后在國際賽場上共獲得2135枚金牌,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殘疾人法規更加完善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其中第十五條規定:廣泛開展殘疾人體育健身活動,提高殘疾人身體素質和平等參與社會活動的能力。
豐富殘疾人體育健身方法,培養體育骨干,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水平。2000年國家體委發布了《2001——2O1O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對今后十年體育運動的發展進行了詳盡的闡述和規定。其中第十一條規定:關于老年人、殘疾人體育,他們是一個弱勢群體,各類組織要為他們參加體育活動提供幫助,新建體育場館要考慮照顧他們的特點并盡可能進行指導。
2001年《殘疾人體育工作“十五”實施方案》頒布,提出殘疾人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相互協調發展的原則,并提出任務和目標: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殘疾人達到10%,其中參加特奧活動的智力殘疾人由5萬人增長到5O萬人。開展全國性比賽的競技體育項目由13個拓展到19個等。
2002年中共中央8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把2008年奧運會和殘疾人奧運會辦成歷史上最出色的一屆奧運會。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體現了政府對人權平等的保障,同時也體現了社會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這是殘疾人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
我國殘疾人體育存在的不足雖然我國殘疾人體育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與我國擁有的6000多萬殘疾人相比,殘疾人體育活動還遠遠沒有發展和普及起來,原因有以下幾點:
殘疾人競技運動項目有待發展,適合殘疾人群眾體育運動項目急需開發距離2008年殘奧會不足4年,北京殘奧會共設有18個大項目,我國目前能夠勉強參加的運動項目最多為14個,還有四個大項目有待于發展。如水上項目、馬術、橄欖球等,我們現在還沒有能力舉辦和參加比賽,甚至還沒有見到過。
故在保持原有的傳統優勢項目的基礎上,拓展新的運動項目就非常重要。第二適合殘疾人群眾體育的項目較少,目前開展的體育項目都是按正常人的運動項目開展的,很少有根據殘疾人的特點制定出適合廣大殘疾群眾鍛煉的運動項目,這也是殘疾人群眾體育在我國發展不起來的一個原因。
運動員選材、培養、特殊器材研制及科研保障方面還存在許多困難殘疾人運動員的選拔有項目的局限性,運動員的訓練更加需要科技的滲透與支持。我們目前還處于“經驗式”的訓練中。對于運動員的訓練效果以及運動訓練對運動員機能狀態的影響,還不能提 出具有科學性診斷與評價;
二是殘疾人體育器材、矯形器、競速輪椅、籃球輪椅、網球輪椅以及假肢的研制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些器材的使用材料有炭纖維材料、鈦合金材料,其性能有重量輕、強度大、彈性好的特點,而我國運動假肢和運動輪椅的生產還處于起始階段,本土的體育器材研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殘疾人體育專業人材的缺乏目前殘疾人體育規則變化特別大,競賽體制的改革強調了功能分級,減少、合并級別。怎么樣建立一個渠道讓更多的優秀人才介入到殘疾人體育領域,增加這方面的技術力量,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得到國際專項協會的資質認定是我們殘疾體育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和發展點。
殘疾人體育資金的缺乏是制約殘疾人體育進一步發展的頸瓶雖然殘疾人體協每年有2000萬的經費,但這些經費主要是花在殘疾人競技體育上面,而用在殘疾人群眾體育上的很少。如湖南省每年有15o萬左右的活動經費,但這15o萬元幾乎都是投入到殘疾人競技體育上,且不能保證殘疾人運動員的常規體育訓練。
現在還處在有比賽就組隊訓練,沒有比賽就停訓狀態。在當今,有限的經費只能用于發展殘疾人競技體育,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和持續發展殘疾人群眾體育,如在湖南省59所特殊學校中只有所特殊教育學校有簡易的田徑場,到目前還沒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這種只為競技而搞競技的運動是沒有出路的,也是與“以人為本、發展和諧社會”背道而馳的。
結論與建議. 結論.多年來,我國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受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其發展經歷了初始起步、停止不前、逐步建立、規范發展四個階段。
各種各樣的殘疾人體育賽事逐步初具規模,逐步走向制度化、規模化。
殘疾人體育運動缺乏必要的發展資金,已經嚴重地制約了殘疾人體育運動的開展,包括其體育專業人才、器材、場地等。
畢業論文投稿國家級期刊推薦:《當代體育科技》于2011年創刊,是由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黑龍江省體育局主管,當代體育雜志社主辦的專業類體育學術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23-1579/G8;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2-6177,郵發代號:14-131。國際大16開本印刷。主要刊登國內外體育科技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介紹體育運動項目新的訓練方法、動態和發展趨勢,宣傳科學技術在體育行業中的應用,促進我國體育科技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