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現代性的反思就是人們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的思考和反醒。反思必須有一個心理基礎,就是自我對不滿足性的心理言說。其實就是追求一種理想的自我,這種理想的自我是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最崇高的標準,是自我認同了的靈魂。反思要有一個目的。
關鍵詞:經濟文化思想,社會經濟,社會經濟秩序,自我認同
經濟發展的日益全球一體化要求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種傳統文化、各種生產方式、各種價值觀念都要從彼此分隔的狀態走向全球化社會的相互交流變遷當中。生產、貿易相互依賴性增強,經濟文化交流日益緊密,彼此影響不斷加深,自然生態生存息息相關,人類必然要從本能境界生存走向同化生態生存境界。
傳統經濟文化思想在全球化趨勢中的變革
全球化的構建趨勢可以理解為:全球化是一個歷史范疇,并不是本來就有的,是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和世界市場的出現而出現的。全球化趨勢雖然不限于經濟領域,但主要是一個經濟范疇。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是人們普遍交往的意識空前高漲,雖然彼此有所保留,但卻相互包容、兼容,對抗明顯減弱。全球化趨勢使人類歷史走向一個新的世界。
對人類來講是一種異化,常常產生與人原有意識對立的東西。全球化是兩種普遍的社會制度,即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與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相互交叉,既有對立對抗的一面,又有依賴互補的一面,相互吸收彼此優勢,走向人類理想世界,即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但這也是漫長的。
高科技對人類進步、文明產生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推動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
全球科學技術的提高就是要實現徹底地信息化。第五次信息革命是電腦和國際互聯網的出現,使信息技術和重要的社會信息流成為全球社會文化與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人類生活在符號世界之中,用語言、圖象描繪傳播信息。
第六次信息革命將是全球化的教育革命。提出培養新人的條件,就是具有專業化高科技知識及運用知識技能的高學歷專門人才,具有競爭意識、敢于競爭,還應具有團隊意識、合作精神和有人文素養內涵的人。
全球化的趨勢要建構一種世界大秩序,即整合,而本土化是造成回到小秩序的壓力,即分裂,全球化要受到本土化的對抗,但全球化的整合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全球化擴大,本土化就會縮小。我們應該看到,由于本土化而造成人口密度不均,人口迅猛增長;窮富差距拉大;自然資源采掘泛濫,環境污染加重。如果不加整合,不加干預,將使人類進入災難性的危機之中,人類文明將受到空前考驗。
特別是世界市場經濟的整合,使世界貿易不斷擴大,人們的社會文化圈也會發生更大范圍的重組,各種文化相互傳遞,相互滲透,這樣,一些腐朽的、不健康的文化毒瘤會侵蝕人們的心靈。
拜金主義思想將會在更大范圍內發生,腐敗的產生不可避免。因此,要消解腐敗的滋生蔓延,就應采取調適的方法,在全球化進程中,反對單極化,堅持多極化,走多元文化共同繁榮發展的道路。
傳統經濟文化思想在“后傳統時代”的變革
“后傳統時代”指具有現代性的社會經濟秩序,它與傳統時代相對應。傳統總是僵硬的、正規的,而后傳統就是傳統中的正規戒律已被打破,并且進入到一個新的社會秩序中。這種新的社會秩序,是在現代市場經濟運作的基礎上,在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建立起來的一種人類具有兩大沖突的風險經濟文化秩序。
這兩大沖突表現為:全球化是單極化還是多極化的沖突;人類與自然界的關系是繼續堅持自然的社會化,還是承認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這兩大沖突所形成的風險經濟文化秩序迫使人們失去了原有生活方式的大部分,而對個體或集體的情境采取一種積極變革式的態度,不斷重組個人經濟社會文化圈,采取對廣泛社會環境的反思而擺脫個體命運根本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