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還相當落后,無論數量上還是質量上與城市相比都差距懸殊,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地區電力不足、電壓不穩、不通自來水、缺少差轉臺、道路狹窄、路況較差、配套設施不健全,且使用費昂貴。這樣的使用條件常常使農民陷入“買得起卻用不起或無法用”的窘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降低了他們購買的積極性。
關鍵詞:農村市場,產品供應,問題對策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近10年來農村人口的消費額一直低于城鎮居民消費。目前農村的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占全國的38.9,縣以下只占26。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農民的購買力較低外,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農村市場產品供求結構的嚴重失調。
多年來,大部分工商企業只注重購買力較高的城鎮居民,不注意研究農村居民的需求及其發展變化,根據有關機構調查,全國著名的消費品生產企業,只有10左右對農村市場進行過系統調查,致使相當一部分工業品在農村市場貨不對路,農民需要的產品在市場上買不到,工商企業提供的產品農民買不起或不愿買。
這種供求矛盾嚴重抑制了農民消費的擴大,因此說,為農村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并注意培育農民消費的新熱點,是開拓農村市場、擴大農民消費的根本。
農村市場產品供應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農村市場與城市市場一樣,各類貨源充裕,商品琳瑯滿目,但由于供應農村的產品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致使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持續低迷。當前,農村市場產品供應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產品的價格超出農民的購買力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村的人均收入有了較大的增長,已由1978年的133元增加到2004年的2936元。但從總體上看,這種收入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到3.3:1),由于農民收入較低,因而其購買行為較之城市居民更加謹慎,購買時常常貨比三家,分厘必爭,對許多產品決定是否購買價格往往是首先考慮的因素。據中國家電課題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購買家電時,關注價格的人數高達83.4。就我國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而言,質優價廉的產品才是適合他們的。然而現在銷往農村的消費品很多都是包裝精美、功能先進、價格高昂,一瓶洗發水要幾十元,一件襯衫要上百元,一雙皮鞋也要一二百元,這樣的價格農民是承受不起的。同時,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連年上升,也大大超過了農民收入增長的幅度。
家電產品功能華而不實
目前家電市場的現實是:一方面廠家的生產能力大量閑置,城鎮市場競爭激烈,另一方面農村市場相對平淡,產品遲遲難以進入農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許多產品的功能華而不實,家電價格居高不下。據專家分析,1988年城鎮居民家電消費熱潮降溫之后,我國家電企業本應積極轉變思路,通過引進和開發新技術,增加新功能、新品種以提高檔次,適應城鎮居民家電升級換代的需要;同時更應以農村市場為目標,通過批量生產功能簡單實用的家電,大幅度降低產品價格,占領農村市場。然而我國不少家電企業卻不約而同地竟相開發新品種,增加新功能,許多新功能對農民來說是華而不實、難以派上用場的,但是它們的存在卻使家電的價格“高高在上”,令農民望而卻步。
工業品不適合農村的使用條件
眾所周知,許多工業產品的正常使用和功能的實現依賴一定的條件,如家用電器的使用離不開穩定而充足的電源,農用車的功能發揮離不開平整寬闊的鄉間公路。如果缺乏必要的使用條件,這些產品便無法正常使用,其功能也難以充分發揮。然而當前農村市場上銷售的這類產品,其設計多以城市的使用條件為基礎,不符合農村的基礎設施現狀。
部分產品使用操作過于復雜
目前,不少現代化家庭生活用品的科技含量都較高,功能也較多,要正確而熟練地使用它們必須具備必要的基礎知識,而且還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去學習和掌握。而我國農民的整體文化水平較低,要正確掌握和熟練運用各種產品的使用操作方法對他們而言還頗有些難度。而許多廠家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卻脫離了廣大農民的客觀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