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所謂的本土資源除了包含本地區的自然環境之外,同時也包含了民俗文化。因此,幼兒園構建本土資源課程化的集體教學活動時,除了要結合本土資源之外,還要強化幼兒對民俗文化的認識。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基礎能力對本土資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才能為幼兒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本土資源;集體教學
引言
在幼兒園的教育規范中已經明確指出,教師在開展集體化的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結合本土資源,幫助幼兒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這樣才能讓幼兒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另外,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容易本土資源還能強化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認可,因此本文以貴州黔南地區的惠水縣、貴定縣、羅甸縣為例,闡述了構建幼兒園本土資源課程化集體教學的實施策略,旨在為相關的教學工作者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一、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融入本土資源的基本要求
集體教學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體現形式,所以教師在集體教學中融入本土資源時要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構建,這樣才能體現出本土資源的價值。首先,教師要確保本土資源能夠合理的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有些本土資源中多包含的內涵過于深奧,幼兒根本不能理解,如果教師將這樣的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的課程中,幼兒很難理解透徹,不僅浪費教學的時間,還會增加幼兒的學習負擔。所以教師在選取本土資源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幼兒的實際能力,這樣才能體現出本土資源的價值。其次,教師在將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時,要對本土資源的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同時還要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有些地區的本土資源比較特殊,所以在融入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例如天氣因素或者場地的因素等等。因此,教師要將這些影響因素全部考慮在內,才能確保本土資源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順利應用。最后,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只有確保本土資源的內容與幼兒的實際能力相符,才能體現出本土資源的價值。教師通過適合幼兒的本土資源內容可以不僅能夠使幼兒園集體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還能使幼兒從多個角度了解自己的家鄉,這樣才能培養幼兒對自己家鄉的喜愛之情。[1]
一、利用本土資源為幼兒構建良好的課堂環境
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的過程中,最初都是根據幼兒園的環境在建立第一印象,所以良好的教學環境對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教師在構建幼兒園集體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本土資源進行深入分析,篩選出更加適合幼兒的內容,這才能為后續集體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我國的土地資源非常豐富,所以由于受到地勢環境的影響,我國各個地區的本土資源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很多,所以他們的本土資源就會更加豐富,這是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本土資源豐富集體教學的內容,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認知,還能將民俗文化進行傳承。
例如:我國貴州黔南地區的惠水縣,全國文明的就是他們的好花紅民歌。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好花紅的民歌與幼兒園的集體教學相結合,向幼兒介紹好花紅調的由來以及在演唱的過程中具備怎樣的特征。好花紅民歌實際上從我國上世紀的而是年代就已經開始傳唱,正是因為曲調婉轉優美,在加上歌詞也非常生動,所以到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就已經在全國享有盛名,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音樂家對這種曲調進行演唱,是貴州黔南地區惠水縣的特有的財富。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這些內容之后,就可以帶領幼兒園對簡單的曲調進行模仿,教師也可以才幼兒面前演唱好花紅,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集體課程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還能建立幼兒對
通過這樣的實例,我們很快就能發現,教師將本土資源融入在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可以是幼兒在課堂上更加愉快,還能通過本土資源對幼兒進行民俗文化的巡臺,這樣才能培養幼兒對民族的熱愛。
二、利用本土資源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幼兒階段是孩子想象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就可以根據幼兒的這一特征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讓幼兒實現全面提升。因此,教師要積極將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并且還要利用本土資源發現幼兒的天賦,激發幼兒的潛能,這樣才能是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提升。另外,創作還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所以教師也可以根據本土資源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動手,這樣才能體現出本土資源在幼兒園集體教學中的重要價值。[2]
例如:我國貴州黔南地區的貴定縣,出產了全省乃至全國都非常出名的云霧茶,很多企業和家庭作坊都將制作云霧茶當做主要的經濟收入,所以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集體課程的教學活動時,就可以帶領幼兒參觀采茶和制茶的流程,同時還要讓幼兒在參觀的過程中嘗試自主動手炒制茶葉。在回家的路上,教師還可以問幼兒在參觀的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幼兒在分享自己的收獲之后,教師就可以向幼兒介紹一些云霧茶的種植環境以及其他的炒制技巧,這樣才能使幼兒理解的更加全面。
三、利用本土資源帶領幼兒參加主題活動
與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相比,幼兒園的集體課程更加注重幼兒的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參加各種類型的實踐活動,才能讓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本土資源為幼兒制定本土特色化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個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從而加深幼兒對家鄉的情感。生活環境對幼兒的成長非常重要,從幼兒呱呱墜地開始就已經開始接受到本土文化的感染,所以教師將本土資源融入到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更容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國貴州黔南地區的羅甸縣,織布舞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主要是因為織布舞是從勞動過程中提煉而來,所以傳播的范圍也很廣。所以教師就可以幼兒園的集體教學中帶領幼兒園一起跳織布舞,幫助幼兒掌握織布舞中墊腳的特征,并且還可以讓幼兒學會之后在六一兒童節時進行表演。教師根據羅甸縣的本土資源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可以使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快樂,同時還能在這個過程中使貴州黔南地區羅甸縣的民俗文化進行傳承。
總結
總而言之,本土資源是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最好的教學素材,所以教師要加強對本土資源的開展,并且還要篩選出適合幼兒的本土資源,才能在融合的過程中使幼兒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參考文獻
[1]趙珍鳳.寄情于資源 成長于探索:幼兒園本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好家長,2019(87):32-33.
[2]朱列娟.利用本土資源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8(14):170-171.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科學“十三五”2018年度規劃課題《本土資源課程化在農村幼兒園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黔教辦師(2018)135號》文件的第28項立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