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1952年,國家提出要在高校設立政治輔導員; 1953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向當時的教育部提出試點請求(尤其是清華蔣南翔校長);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輔導員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學生的“政治領路人” ;文章發表在《江蘇高教》上,是高等教育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學生工作,輔導員工作
1961年,黨中央廬山會議上出臺專門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設立專職輔導員,并得到實施;文化大革命期間,思想政治工作被“四人幫”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聲譽遭到破壞;
一、引言
高校學生工作是一項繁雜艱巨的任務,因其對象的特殊性-當代大學生是一群性格各異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活生生的群體,他們承載著民族的希望。高校輔導員是學生工作第一線的先鋒戰士,可以說輔導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關乎祖國的未來,因此,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也日益成為黨和國家教育工作的重點。
2004 年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實施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16 號文件),2005 年初教育部又召開了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胡錦濤、李長春等中央領導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要把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保證,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
二、高校女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開始施行。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這對于女輔導員來說也不例外。
做好人生導師是對高校輔導員政治要求的新高度。大學生還處于思想的不成熟期,身處這個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市場經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社會上層出不窮的負面事例使得很多大學生信仰缺失或對人生發展缺乏目標和規劃。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價值觀念、堅定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仰是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女輔導員們應當具有一套行之有效、與時俱進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使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理想信念;使學生嚴格自律,明明德,知榮辱,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養;使學生全面發展,挖掘可塑潛質,拓展成長空間,提升自我能力。
三、高校女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的自身特點與面臨的社會壓力
(一)高校女輔導員在學生工作中的自身特點
1.天然的性別優勢
大學生們普遍處在18-24歲的年齡,些許的叛逆與思想處于不成熟向成熟的過渡期而產生的一些矛盾心理,特別需要輔導員的關注、理解與開導。經研究顯示,女性的情緒體驗較男性來說更加豐富、觀察力更強,常常能觀察到男性所忽略的方面。在情感的表達方面也更加地委婉,更能夠關注到學生的個人成長、人際交往與情感變化。另外,現在各高校招聘的輔導員很多都是剛剛畢業的研究生,年齡和在校大學生們相仿,因此對于女生來說,女輔導員更能夠設身處地體會自己的感受;對于男生來說,女輔導員就像一位知心姐姐,傾訴與理解也是撫慰他們情緒與情感的最好方式。這些都是男輔導員無法比擬的。
2.穩定的工作心態
從待遇上來說,輔導員工作是一項比較清貧的工作,它更注重的是細心、耐心和無私的奉獻,而天生就比女性具有更強事業心的男性,很難抵御住外界誘惑或者把輔導員工作當做一塊“跳板”,或者不能夠安守在本職崗位上而總是尋找著更多的機會。相對于女性而言,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就比較小,這和女輔導員穩定的工作心態有關。這更有利于高校學生工作的穩步發展。
(二)高校女輔導員面臨的社會壓力
1.社會地位有待提高
雖然輔導員工作在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不可或缺,但不得不承認,從普遍程度上來說輔導員的地位還有待提高。因此輔導員無論男女,都會遭遇這個尷尬,就是社會認可度或者說社會地位的高低與本職工作不相符。說到大學教師,很多人頭腦中自然而然由生出教書育人的良好師德形象,但說到輔導員,社會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個職業到底是做什么的,即使知道,也是對這個職業有偏見,很多人說大學里要和輔導員搞好關系,否則當不了班干入不了黨找不到好工作,和輔導員搞不好關系,你大學四年就等于白上了。
2.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
高校里本來就面臨著工作、科研的壓力,加上女性本身養育子女、承擔家務勞動的重任,就使得女輔導員不得不面臨工作與家庭的雙重壓力。能夠協調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對女輔導員來說已是一大難題,這種壓力又使得女輔導員相對男性來說缺乏較強的事業心和競爭力而渴望維持工作現狀,使不少女輔導員主動放棄了事業成功的機遇,影響了其自身的發展和成就的獲得。
四、思考
(一)關于社會地位的提高
前面也說到高校輔導員尤其是女輔導員面臨的社會壓力之一是輔導員的社會地位有待提高,但這恐怕是一條艱辛而漫長的路。有幸的是國家現在開始關注高校輔導員的工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文件以便于更加扎實地推進這項工作。另外,優化輔導員選聘機制,在輔導員的選拔制度上徹底沖破“重男輕女”的思想束縛,給予女性應聘者公正、合理的競爭機會。選聘的門檻高了,讓人們覺得這個職業不是任何人想加入便能夠加入的,去社會地位也自然隨之提高了。
(二)關于加強和規范對女輔導員的培養和使用
在實際工作中做到“男女平等”,為女輔導員提供技術培訓、學習交流的條件,營造女輔導員不斷成長、進步的客觀環境,摒除輔導員“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抓”的理念,創造一套系統的學生工作理論和方法。
教育核心期刊投稿:《江蘇高教》由江蘇省教育廳主管、江蘇教育報刊總社主辦,大16開,160頁,主編顧冠華,副主編邱梅生、沈廣斌,目前編輯部有編審(顧冠華、邱梅生)兩名、副編審(沈廣斌、肖地生)兩名。
參考文獻:
[1]殷一璀.求真務實銳意進取不斷把學生輔導員工作推向前進[J].思想理論教育,2006,(4):4-7
[2]劉紅斌,鄧基澤. 高校政治輔導員的角色功能及其素質要求[J] .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 , (9) :174 - 175
[3]曲宏濤. 高校對思想政治輔導員的素質選擇[J] . 當代經理人,2006 , (2)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