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些年來,世界范圍內生態環境被大幅度破壞,工業垃圾、退耕、退林、建樓、農業化肥和農藥的亂用等這些不良行為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們的生態環境正處于非常惡劣的狀態中。而隨著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越發緊張也引發了很多的自然災害,對人類的穩定生存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同時對人們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為了更好地解決上述情況,促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保護生態環境,并且要在初中化學教學當中,通過不斷地滲透環保意識,更進一步地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 滲透環保知識 策略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宜居環境,所以我們必須要科學、合理地保護它,確保人類與地球可以和諧統一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對各類能源的過度使用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從而導致當下全球范圍內都正在面臨能源緊缺、生態危機以及糧食不足等問題,而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是目前世界各國的共同問題,環境保護意識也已成為新時代人類發展必不可少的文化素養。所以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也必須要深化這一思想意識,通過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保知識,推進環境化學更深層次發展,同時也促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高度深化[1]。
一、深入挖掘化學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初中化學教材中涉及到的環保知識并不少,但是如何將教材中的環保知識進行有效滲透,并讓學生運用于實際的生活當中,這就充分地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實力,同時也體現了教師對于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和理解。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潛移默化地針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教學到化學的相關知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煤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物質中所含化學元素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問題,從而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加深理解,再由環境污染問題過渡到對我們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如,煤中含硫,煤燃燒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形成酸雨,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健康。
在化學教學中我們會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這一單元,這一單元不僅向學生講述了關于空氣的概念以及其組成等內容,更是豐富拓展了關于環境保護的知識,還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如空氣中豐富的成分可以作為原料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類化工生產當中,像化肥產品、化工產品、石油、電光源等。空氣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人類生產生活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而伴隨著這些行業領域的高速發展,所產生的大量工業廢水、廢氣和垃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教師通過深入挖掘化學教材內容,將化學教育與環保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推進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深入認識,確保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
二、合理運用化學課堂實驗,培養學生養成環保習慣
化學是一門對實驗能力要求很高的學科,同時化學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且化學這門學科又與社會以及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很容易產生一些污染環境的元素。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地滲透環保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且對學生所產生的環保教育效果也是更為明顯的。另外,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知識也利于學生在研究、探索化學知識的同時加強對環保理念的感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去處理現實生活中相關問題的能力,而這也強化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2]。教師在詳細地向學生介紹化學實驗過程中相關試劑的特性、應用方法以及保存條件的時候可以合理地融入一些環保策略,這樣潛移默化地滲透環保知識更利于學生的良好吸收,同時也可以在日積月累的積淀下培養學生形成環保習慣。例如: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通過運用一些環保工具或者是材料,讓學生對環保知識進行掌握,相信很多化學教師都有這種體驗,那就是一節化學實驗課下來會產生很多的實驗廢液,而這些實驗廢液都具有一定的污染性,所以不能隨意丟棄。教師應該利用這一化學實驗的弊端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環保知識教育,通過引導學生盡量把控好實驗中化學材料的用量或者是如果需要運用到酸、堿、鹽等有關的實驗材料時引導學生試著用點滴板來取代試管,從而在化學實驗過程中做到節能環保,讓學生也逐漸地形成環保意識和習慣,促進學生化學學習上的不斷進步。
三、充分運用化學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更不能束縛于書本教材當中,因為這樣對學生會造成很大的知識局限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因而教師應該充分地運用化學實踐教學有效地將學生所學的知識延伸至課外[3]。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課外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環保教育。值得關注的是在課外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參與性,確保所有學生都積極熱情地參與進來,并且也保證所有學生都有動手實踐的機會,通過打造人人參與的良好實踐氛圍從而促使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化學環保教育中來。而通過良好的課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可以切實、直觀地去了解環境污染對我們的危害有多大,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4]。例如:教師在組織課后實踐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檢測雨水、周邊的一些小溪和河流的水質,或者還可以去周邊工廠邊的水源地去檢測一下水質是否存在污染現象。通過帶領學生積極地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更深層次地去了解水污染,感受污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并且深化學生的思想使其認識到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環境,那么我們將無法與自然和諧相處,自然也會給我們帶來相應的懲罰[5]。
四、加強化學課堂環保意識滲透,潛移默化滲透環保知識
要知道,在初中化學教材當中涉及到了很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而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科學有效地將這些內容運用起來,并且要有效地滲透到化學教學當中,從而促使學生清楚認識到如果我們不保護生態環境,我們不養成環保的習慣,那么我們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大自然也會以它的形式對我們進行報復。另外,對于初中剛學習化學的學生來講,教師不要一上課就大范圍地灌輸概念,這樣很容易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產生畏難情緒,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應該多利用化學教學中的有趣小例子,或者是以生動、直觀的實驗去向學生展示化學的魅力,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滲透環保教育,讓學生立足于興趣的基點上來開展和加強教育。例如:教師在講解《氧氣》這一節內容時,可以引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如空調和冰箱的大量使用,其氟里昂里的氯元素的釋放會極大地破壞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而臭氧層的破壞就會產生空洞,紫外線傷害以及溫室效應都會對人類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6]。而隨著臭氧層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當下全球范圍內的癌癥發病率也在大幅度增長,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環境保護并不僅僅是為我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以及和諧穩定的生存條件。
推薦閱讀: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