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專業認同是學習者在了解、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逐漸產生情感上的認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表現,這是一種從認識、了解至情感、態度的移入過程。對安徽省某高職院校的早期教育專業在校學生調查研究發現,早期教育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處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別、生源地、年級因素在學生專業認同感總分及各維度上沒有統計學差異,但專業選擇來源、在校成績高低會對專業認同感造成影響。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從學生、學校以及社會三個層面采取措施提升早教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關鍵詞:專業認同感;早期教育專業;高職學生;現狀調查
專業認同是學習者在了解、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逐漸產生情感上的認可、接受和投入,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表現,這是一種從認識、了解至情感、態度的移入過程[1]。早期教育專業在校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指的是高校早期教育專業的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情感和態度,它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將來對早期教育教師職業的選擇。
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及其影響因素,以幫助學生增強專業意識,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早期教育專業的建設也有裨益。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安徽省某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早期教育專業2018級和2019級全體學生進行調查。
(二)研究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方法。采用秦攀博等人編制的大學生專業認同量表。該量表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基本情況,主要內容為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錄取方式、專業選擇來源、成績情況、家庭所在地及是否班干等。第二部分為專業認同問卷,該問卷包括4個維度共30道題,分別是適切性、行為性、認知性和情感性。問卷采用5級評分,得分越高表明專業認同感越高。各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在0.769~0.894之間,總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16,說明問卷的信度較好。
(三)統計學處理
量表調查數據采用SPSS22.0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檢驗水準 α= 0.05。
二、結果
(一)研究對象一般情況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199份,有效率94.8%。研究對象基本信息情況見表1。
(二)專業認同感總體情況
對專業認同量表四個維度及總分進行描述性統計,專業認同總分均值為3.65分,說明早期教育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從各個維度來看,適切性、行為性、認知性和情感性四個維度均值均在3分以上,說明大部分學生認可自身所選專業,專業內容與自身性格特征相匹配,并且有較大的情感投入與行為投入(見表2)。
(三)不同人口學特征的差異比較
對不同人口學特征進行統計分析發現,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在專業認同各維度及總分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除認知性維度外,專業志愿選擇總分與其他維度得分有統計學差異(F適切性=5.54,P<0.01;F行為性=5.19,P<0.01;F情感性=11.74,P<0.01;F總分=7.97,P<0.01)。成績情況總分與四個維度在得分上均有統計學差異(F適切性=4.81,P<0.01;F行為性=8.25,P<0.01;F認知性=5.36,P<0.01;F情感性=6.42,P<0.01;F總分=8.34,P<0.01)。成績教好的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及四個維度上得分最高(見表3、表4)。
三、討論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性別因素在學生專業認同感總分及各維度上沒有統計學差異,其原因可能是與早期教育專業男女生比例有關。早期教育專業要求學生具有細心、情感細膩、關懷等特質,在這些方面女生比男生更為出色,這也與社會對女性期望相符,因此有更多的女生選擇早期教育專業。
單因素方法分析顯示,生源地因素在學生專業認同感總分及各維度上沒有統計學差異。這與寇悅等人的研究一致[2],說明生源地不同并不會影響專業認同感水平。年級因素同樣不影響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這與前人的研究不一致。大量研究表明,年級的不同會對專業認同感造成影響[3]。進一步分析發現,大一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最高。研究者認為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對專業知識和學校環境充滿新鮮感,容易激發其內在學習動力;大三學生的專業認同感次之,他們經過三年的學習,對專業內容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能夠理性客觀地看待所學專業對自身的影響,并且開始逐漸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人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較高的專業認同感。
在專業選擇來源方面,除認知性以外,專業認同總分及其他三個維度均存在統計學差異,其中自主選擇分數最高,其次是調劑專業、父母和其他人意愿。江玉印等人的研究也得出類似的結果,專業選擇來源會對專業認同產生重要影響[4]。自主選擇專業的學生一般對該專業有過前期調研,對專業感興趣,對自身未來有一定規劃,可以較好地融入到專業學習中,對學習報有較高的積極性,因此專業認同感較高。調劑專業及按照父母和其他人意愿選擇專業的學生多數由于被動選擇專業,早期教育專業可能與自身意向專業不相符導致心理出現落差,進而專業認同感較差。因此在選擇專業時,一方面學生要結合自身發展規劃綜合考量,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另一方面,家長要尊重子女的意見,以此為前提幫助子女選擇專業。
在成績因素方面,不同成績排名的學生在專業認同感總分及四個維度得分上均存在統計學差異,且成績越好的學生專業認同感越高。這與前人大量研究結果是相符的。成績好的學生易獲得更多的關注和實習、實踐機會,他們對專業學科的認知水平、情感投入和學習的持續程度都相對較高,且具有更高的學習熱情和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績也會使學習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專業認同感的提升[5]。反之,成績較差的學生可能對學習產生較消極的態度,專業認同感也相應較低。
推薦閱讀:中國幼兒英語教學中的重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