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重鑄是語言習得的重要手段,屬于隱性的修正反饋,在加拿大的沉浸式教學中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近年來在二語習得領域備受關注,但是在中國,重鑄研究甚少。本研究在對六名幼兒園中班孩子的英語教學中,堅持使用重鑄的修正反饋方式,結果發(fā)現(xiàn)重鑄對幼兒英語學習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重鑄 二語習得 修正反饋 隱形反饋
一、引言
重鑄(recast)對幼兒一語習得有著積極有效的作用,隨后被引入二語習得領域,得到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和豐富的理論擴展。盡管重鑄從理論定義到實踐認知仍然有很多爭議,但二語習得領域對重鑄在習得過程中的有效作用持肯定態(tài)度。(Ammar et al.,2006;Carpenter et al.,2006;Egi,2007;Ellis et al.,2006;Loewen,1996;Nicolas et al.,2001)本實驗主要研究在中國的外語環(huán)境下重鑄對幼兒英語學習的作用。
(一)重鑄的歷史理論背景
在早期二語習得領域“重形式”(focusonforms)的教學方法下,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影響,學習者被視作毫無情感的學習機器,在當前這顯然不合時宜,因此也就越來越被淡化。隨著認知理論的發(fā)展,注意假設(Noticing Hypothesis)(Schmidt,1990,2001)和交互假設(Interactional Hypothesis)(Long,1996)等為新的教學理念的提出夯實了基礎,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意義和形式兼顧”(focusonform)的教學法,它強調以意義教學為重點,聚焦個別語言形式的交際性語言教學(Long,1991)。具體說來,教師在交際性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習者存在語法問題時,短暫插入相應的語法教學。理論上,因為學習者的精力有限,有選擇地將其注意力引向目標問題能有效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獲得。(Loewen,1996;Long,1991)
(二)重鑄的含義
Long(1996)將重鑄定義為在保持中心意思不變的同時,通過改變一個或多個句子成分(主語、謂語或賓語)對兒童說出的話語所做的重新表述,有“擴展”(expansion)和“重復”(repetition)等演變形式。
Lyster & Ranta (1997)在對法語沉浸式課堂的研究中,區(qū)分了六種修正反饋(corrective feedback):明確糾錯(explicit correction)、重鑄(recast)、請求澄清(clarification request)、元語言反饋(metalinguistic feedback)、誘導(elicitation)和重復(repetition)。此六種反饋又可進一步歸納為兩大類,即形式重建(reformulation)及啟發(fā)(prompt) 。其中重鑄屬于第一大類即形式重建。(Ranta & Lyster,2007)隨著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重鑄又分為對話重鑄(conversational recast)和教學重鑄(didactic recast)。前者屬于隱性(implicit)反饋,指的是出于修復交際的目的,對學生的話語進行重建;后者屬于顯性(explicit)反饋,指的是在沒有交際的前提下,將學生的話語進行重建。(Lyster et al.2013)
二、本實驗的基本內容
(一)實驗問題和方法
在幼兒英語教學中堅持使用隱性的重鑄修正反饋方式,對學習效果有什么影響?本實驗將考察兩個結果:一是學習的準確性,二是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前者通過觀察記錄得到,后者通過訪談學習者的家長得到。本實驗屬于定性實驗。
(二)實驗過程
受試者為六位中班的中國幼兒,基本沒有受過任何英語啟蒙教育。實驗所采用的教程是“培生幼兒英語·預備級”的繪本系列,所選擇的繪本從易到難,從一開始一個一個詞組,例如My book(/cake/ party...) 到一個簡單的句子,例如I am a king(/clown/ policeman...);I can see a flat(/fat/ blue...)fish.
一個學期總共授課14次,每次課由兩個25分鐘構成,中間休息10分鐘。每次授課圍繞一本繪本展開,通過PPT,以豐富的圖片來展示所學繪本的語言。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活動是交際性質的,最常用的就是看圖識字問答。具體過程如下:首先,老師和助教讓孩子們學會一些基本問答的套語(What’s this? This is a bug.);然后通過展示,讓學生們明白具體實物的名稱;最后,老師與學生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英語問答進行學習。
問答的具體發(fā)展過程如下:一開始只要求學生回答目標實詞,老師慢速提問,然后讓學生口語填空說出答案(老師說What’s this? This is a ...,學生說bug);接著老師引領著學生們自己完整回答(老師問What’s this? 師生一起說This is a...,學生說bug);最后是老師問(What’s this? ),學生完整回答(This is a bug.)。
每堂課結束后給孩子們每人發(fā)一本繪本,讓孩子課后跟著繪本的原版音頻反復朗讀,然后由家長將孩子朗讀的過程錄下來。每周每個學生一般會錄制朗讀視頻三次,前兩次隨著原版音頻跟讀,后一次可以隨著原版音頻跟讀也可以自己讀。視頻發(fā)在微信群內,由老師點評。
(三)教學中的反饋形式是重鑄,有以下三種具體表現(xiàn)
(1)最多的一種重鑄形式是在學習新單詞的時候針對發(fā)音有明顯偏差的重鑄,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后,會在學生回答之后再重復一遍,并且通過眼神或者再重復一遍來暗示學生繼續(xù)模仿。每次遇到學生發(fā)音有問題的時候,老師從不明示學生有錯,只是力求讓學生務必跟著再讀一次。學生努力在模仿,即使效果依然不盡如人意,也不做糾結,而是給予學生贊許和鼓勵。
推薦閱讀: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被哪個網站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