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于幼兒的教學管理的新應用技巧有哪些?怎樣才是對幼兒教學管理的一個提高。培養怎樣的幼兒興趣愛好呢?教學的新模式是怎樣的等等,這些是對幼兒教學管理的一個新的教學發展。《學前教育研究》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和湖南省長沙師范學校聯合主辦的《學前教育研究》雜志創辦于1987年,是全國學前教育理論核心刊物、全國教育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該刊以即使反映我國幼教研究成果為特色,以有效指導幼教實踐為宗旨,是我國唯一一本幼教學術刊物。該刊的讀者和作者主要是幼教理論研究工作者、幼教管理工作者、各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師生、幼兒園園長以及廣大的幼兒教師。
摘要:教師要因材施教,分層培養,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幼兒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幼兒,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探索周圍世界,并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獨立意識較弱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更不可鄙視,須因材施教。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Teachers should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layered training, make the infant get development in the original level. There a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has a strong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of children, to give them opportunities to create more exploration around the world, and acquir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activities actively, develop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For young children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is weak, is relatively lower standards, try not to demand, more do not disdain, must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utonomy is a long-term process, need to be done step by step.
關鍵詞:幼兒教學,教學技巧,興趣
Key words: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teaching skills and interests
一、獨立性定義
獨立性——本人觀點,獨立性是指在個人思想、意識上具有一定的主觀判斷意識,能夠不依靠、不借助外界或他人力量,能夠自我完成、自我實現的一種個人能力。
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為自己的明天做主。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創新,獨立做屬于自己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為將來多學一些本領,為將來多受一些磨練。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多方面培養孩子獨立性。
孩子上幼兒園后生活在兩種環境里,幼兒的獨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靠教師教育鍛煉就行的,他們生活中更多的時間是呆在家里,如果家長不重視,總是包辦代替,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很差,這也給老師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因此,要讓家長了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因此,教師與家長應密切配合,經常溝通,采用家訪、書信、開放日、家長會等形式,來和家長統一思想,以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需要家園合作,齊心協力。因為孩子只有在一個,在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他會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繼而努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得到提高,其它能力也會相應得到發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二、獨立性培養過程方法
1、培養個人獨立性的首要場所——家庭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床,如何利用家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階段,須掌握好如下幾點。
(1)“引導”的運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有充分的耐心,多讓孩子獨立動手,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我們要本著“耐心引導”的原則,利用我們成人思想的優勢,引導孩子做事情或學會做事情。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美國教育家羅伯特博士也提出,現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獨立性,因此要關注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2)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自我服務是幼兒發自內心的需要,我們要抓住這一特點,讓幼兒親自嘗試和實踐。這一關鍵過程能不斷增強幼兒自信心,提高獨立思考、獨立做事或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3)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思考能力。大人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的興趣,敢于放手讓幼兒自己尋找結果,即使做不好,家長也要給與充分的支持和幫助。因此“好奇心”的培養與尊重便是孩子思想能源的培養,也是獨立操作能力的源泉的培養。
(4)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2、培養幼兒獨立性的重要場所——幼兒園
孩子成長需要和諧的環境。因此,幼兒園要為幼兒創造寬松、愉快的環境;幼兒教師要給幼兒營造出一種溫暖的“家”的氣氛,使幼兒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愉悅感,這是培養幼兒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必要的外部條件。
未來屬于孩子,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家長和教師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多給幼兒自己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夠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1).在教育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意識。自我意識在幼兒的2-3歲開始萌芽,言語和動作的發展迅速,對周圍世界的認知范圍擴大。我們要通過各種形式,在幼兒園的獨特氣氛中讓寶寶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放手讓寶寶去做他喜歡的、且不違反原則的事,要讓其知道,自己的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要慢慢地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是必然的規律,也是必經的過程。
(2).從興趣中培養,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幼兒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對于孩子來講,自然是最好的學堂,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在特定的環境下,能玩的孩子,動手能力無疑也是最強的。當然培養孩子“玩”的能力,在幼兒園的環境中,要發展多元化的、玩和學互相轉變的形式來發展。
(3).給幼兒更多的自由空間,在自由的活動中,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是在獨立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要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就應該為他提供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興趣,注意創造機會,為他們創設一個滿足于自己需要的,能夠自由游戲和學習的空間,以此培養幼兒自己作選擇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幼兒充分感受到自己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
教師的表揚,是增加幼兒做事的勇氣和信心的催化劑。在培養幼兒獨立性時,應經常運用有效表揚的方式來強化他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勵和要求他們去克服困難,逐漸增加做事的勇氣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