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在當前農業生產中,農業氣象服務已經成為影響農業生產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論述農業生產需求現狀入手,總結了農業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并提出農業氣象服務的發展方向,包括打造農業生產需求共享平臺、拓展氣象服務渠道、完善為農服務體系及針對性服務農事生產等對策,希望能為有效滿足農業生產需求提供支持。
關鍵詞 農業生產;農業氣象服務;大數據
自古以來,氣象都是影響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水平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農業經濟和社會水平。隨著我國農業不斷發展,機械化程度不斷提升,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必須要提供適當的氣象服務。
1 農業生產需求現狀分析
農業生產是指農作物生產活動,屬于國民經濟的基礎,而農業生產需求則體現了與各項生產有關的要素,包括勞動力需求、生產技術需求等。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相關氣象服務模式不斷完善,氣象服務成為支持地區農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各地區的氣候變得更加惡劣,包括洪澇災害、極端氣候變化等,這些現象會嚴重影響土地的生產能力,對于地區的農業發展不利。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農業發展需求,需要相關人員深入了解氣候變化的影響,針對惡劣氣候做好防范工作,最終消除惡劣氣候的不良影響,為實現地區農業快速發展奠定基礎[1]。
2 農業氣象服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2.1 對土壤質量的預測
炎熱的氣候條件會增加土壤蒸發作用導致土壤含水量下降,甚至導致部分地區嚴重干旱。同時,隨著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將會提升土壤的通氣性,改變土壤內有機碳的礦化分解及外源有機碳的降解,最終降低有機碳含量。此外,氣候變暖也會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動情況,致使土壤中的養分含量發生變化,甚至部分地區會因為炎熱的氣候而造成土壤中氮及有機質的流失,降低土壤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農業氣象服務的主要功能是要對不同地區的土壤質量問題做出有效監測,判斷可能出現的土壤質量下降等問題,為及時調整種植方案、改善農產品結構提供支持。
2.2 對水環境的影響
在氣象服務中,降水量一直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我國長期以來存在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合理的問題,且隨著各地區人口數量的增長及農業的發展,人類活動對水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加劇了水環境壓力。因此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必須要深入了解水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掌握降水的分布規律,并及時做好抗旱、防澇等工作,這是實現農業長遠發展的必要保障。
2.3 對農作物種植制度與種植區域的影響
從整體環境來看,區域氣溫的變化會改變各地區的農作物生長習性,并且喜溫作物也會因為低溫冷害的減輕而逐漸北移,對地區農作物的種植結構產生直接影響[2]。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必須要認識到氣象變化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如當前在氣溫明顯提升的情況下,東北地區的傳統水稻種植禁區(如伊春等)也開始種植水稻。假設溫度進一步提升,我國傳統農業生產的二熟、三熟的農作物所占比重會從24.2%、13.5%上升至24.9%、35.9%[3],可見氣象變候將會對地區農業產生直接影響,這也是農業氣象服務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4 對農業生產力的影響
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可知,降水的空間分布、溫度升高等都是影響農作物生產的主要因素。在當前氣候多變的情況下,作物病蟲害交替出現、溫度升高等因素所造成的農作物生長期變化及對短期栽培作物的影響,都會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改變種植戶的農業需求。以小麥為例,當生長季節的溫度上升1 ℃,則會導致小麥的產量下降3%~5%;同時小麥在淮河平原暖冬地區的生育進程加快,拔節期提前,導致小麥更容易受到倒春寒等冰凍災害的影響。由此可見,在農業氣象服務環境下,農業生產需求會隨著氣象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這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
3 農業氣象服務對策研究
3.1 打造氣象數據共享平臺
在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滿足農業生產需求,農業氣象服務必須要充分利用數據共享平臺的優勢,該平臺作為智能氣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氣象信息的利用產生直接影響。相關部門需要在建立氣象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重視氣象、水利及農業部門之間的合作,通過信息傳播鏈條來滿足復雜條件下的氣象數據傳播要求[4]。同時考慮到廣大農民是農業生產的主體,為了能夠增強氣象數據共享平臺的功能,還應該主動與大數據結合,面向不同農戶推送具有針對性的農業氣象知識,滿足農業生產的個性化需求。如水稻的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高,當氣象部門監測發現本地區未來一段時間內干旱無雨時,考慮到水稻可能會因為干旱問題而減少產量,應利用數據共享平臺,對本地區所有農戶介紹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氣候變化,提前發送干旱預警,使全體農民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共享平臺可以推送農業專家意見,確保農戶可以及時掌握應對干旱的措施,降低干旱所造成的損失。氣象數據共享平臺需要氣象部門為先導,當氣象部門提出干旱預警后,其他部門及時配合、聯動,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2 拓展農業氣象服務信息的宣傳渠道
拓展氣象服務宣傳渠道的主要目的是讓更多人掌握一手的氣象信息,滿足農戶對農業氣象咨詢的需求。為實現這一目標,在農業氣象服務中可以重點開展以下工作。1)繼續強化短信服務模式。短信服務是一種常見的信息咨詢服務模式,氣象部門可以與當地的電信運營商建立聯系,針對氣象變化情況及時向廣大農民發送短信,以便農戶及時知曉。2)建立以電視頻道等為基礎的氣象信息傳播渠道,堅持采用窗口、信息點等方法播放氣象資料,保證農戶能夠及時獲取到所需的有效信息。3)在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氣象服務信息傳遞模式也應進行改變,如考慮到當前廣大農民習慣在閑暇時間瀏覽短視頻,針對這一特點,氣象部門可以在抖音、快手App等建立賬號。利用上述手機App提供的“本地”功能獲得首發,專門介紹本地區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氣候變化,并針對極端惡劣天氣提出科學意見等,將氣象部門的賬號打造成為集氣象咨詢、農業技術教育等于一體的多功能賬號,強化氣象部門的服務能力。
推薦閱讀:農業科技投入與農業經濟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