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生鮮產品的質量安全。建立一套有效的可追溯系統,對生鮮產品生產及流通環節的全方位監控,以及提升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信息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我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出了建立我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具體對策建議。
關鍵詞: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食品安全
1 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發展現狀
畜產品是農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動物產品及其直接加工品,包括食用和非食用兩種類型,本文主要探討生鮮肉類產品。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對食物品質和安全的追求的不斷提高。近年來發生的諸多肉類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費者對生鮮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也隨之提高。2011年“3·15”消費者權益日被曝光部分養殖場采用違禁動物藥品的“雙匯瘦肉精事件”、2014年快餐連鎖供應商出售過期劣質肉的“上海福禧事件”等一系列生鮮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發生觸目驚心[1],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生活品質,降低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質量監管的信心。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將有效解決生鮮產品來源、銷售渠道等生產、流通信息的透明化問題,使其可監督,可稽查,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1.1 可追溯含義
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與國際標準ISO(8042:1994)將可追溯性定義為“通過登記的識別碼,對商品或行為的歷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蹤的能力”。可追溯性是利用已記錄的標識追溯產品的歷史、應用情況、所處場所或類似產品或活動的能力[2]。那么,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就是對生鮮產品的養殖、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監督與質量保障,當肉食品安全問題發生時,在第一時間、以最快的速度使人們得到真實可靠的信息,實現對生鮮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全程供應鏈的信息化、透明化,同時,對我國的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建立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2 我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現狀
近年來,中國農業部已經頒布和實施了動物免疫標識管理制度,即在動物防疫注射時須佩戴免疫耳標,實現一畜一號。因此,在現有動物標識基礎上改造,建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具有較大的經濟可行性及實用和推廣價值[3]。例如,二維條碼技術可適用于養殖場,條碼的符號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具有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的優點,并且有糾正錯誤的功能,當二維條碼因為穿孔、污染和破損等導致局部損壞時,依舊可以得到正確的識讀,當損毀的面積達到50%時仍然可以恢復條碼上牲畜的信息。再利用激光打標設備刻在動物的耳標上,使牲畜的標識得以實現,奠定了建立廉價、有效的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基礎[4]。但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發展較為滯后,需要一個長期的學習和努力過程。
1.3 國外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現狀
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農業部動植物衛生檢驗局就開始允許使用耳標、皮膚或面部紋刻等方法標識動物,逐漸成為美國聯邦法律的強制要求。2004年,美國政府利用國家動物標識系統(NAIS),對飼養場的牲畜進行標識,明確了牲畜的出生地以及移動的信息,以保證在發生外來疫病的情況下48小時內確定牲畜的流向地以及具有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的企業。
日本政府在生鮮產品可追溯問題上,審查核定了新的立法,新立法規定日本的肉牛行業必須實行強制性的零售點到牧場的可追溯系統,消費者通過該追溯系統,可以在網上輸入食品外包裝上肉牛的身份信息,得知肉牛的養殖基地和生產加工工廠。為了防止瘋牛病歷史的再次重演,日本的此項法規要求畜牧業加工者在屠宰牲畜時,采集并保存每頭牲畜的DNA樣本[5]。
在歐盟,很早就已經有成熟的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此系統在牛肉的生產與流通領域的應用相對比較廣泛,因為牛肉的食用價值高,個體標記也比較容易,牛肉的生產和包裝等特點決定了它可以做到個體的追溯。如果將這一追溯系統做到全面、細致,那么肯定能在客觀條件上實行較為完善、嚴格的追溯制度。歐盟對盟國的生鮮產品進入市場要求非常嚴格,早在21世紀初,就要求店內銷售的生鮮產品必須貼有可追溯的標簽,標簽包括以下條件:家畜的出生國家、養殖國家、與牲畜有聯系的引用數碼標識、宰殺國家、屠宰工廠、分割國以及分割工廠的廠次批號[6]。
2 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相對落后
通過對發達國家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國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相對不完善、不成熟,缺少具體的技術支持及實戰性操作。2002年9月,北京畜牧獸醫學會舉辦動物產品全程監控和可追溯制度的建立研討會,認為在當前形式下,實施動物產品全程質量監控并建立可追溯制度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2002年5月24日,農業部令第13號發布《動物免疫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豬、牛、羊必須佩戴免疫耳標,建立免疫檔案管理制度。已有部分城市初步建立農產品可追溯系統,如南京農產品質量安全IC卡監管系統(www.njapsm.com)[7]。
2.2 各行為主體參與度不高
首先,政府支持不足。政府對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宣傳較少,使得人們對可追溯系統的認識尚未達到更高更細致化的水平,政府對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研究財政支持較少,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的前期成本投入不確定,預期效益也無從考證,導致許多生產者信心不足。
其次,企業參與度不高。整個生鮮產品的供應鏈,包含家畜的養殖公司、生產公司、流通公司和銷售公司,缺少多數企業的積極參與,導致生鮮產品的標識信息不完整,采集不到完整的動物生產加工和流通信息,無法完善生鮮產品可追溯系統。當真正發生疫病時,國家又會投入巨大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去查詢,不僅增加了國庫財政支出,導致信息的滯后,相對的應急管理辦法也無法及時有效地實施,從而引發疫病的蔓延。
推薦閱讀:消費者特征對生鮮冷鏈宅配需求影響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