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小氣候環境與肉雞的能量代謝息息相關,是影響肉雞福利、健康以及生產性能的重要因素。針對小氣候環境因素對肉雞能量攝入、產熱散熱、能量沉積、能量重分配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總結和分析,以期建立肉雞舒適小氣候環境指標和模型,為科學調控小氣候環境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小氣候環境;肉雞;能量代謝;采食量;產熱;散熱;影響
作者:沈沾紅
中國肉雞生產量和消費量居世界第2位,肉雞養殖業已成為中國畜牧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隨著年出欄量超過5萬只白羽肉雞、3萬只黃羽肉雞的規模養殖戶成為中國肉雞生產的主體[1],肉雞封閉式、高密度養殖已成常態,肉雞對雞舍小環境氣候也越來越敏感。小環境氣候因素對肉雞的影響約占總因素的20%~30%[2],已成為影響肉雞健康、生產和福利的關鍵。
肉雞能量代謝作為新陳代謝的基礎貫穿于整個生命活動的始終,肉雞健康狀態與生產性能的改變首先體現在能量代謝上。當小氣候環境發生變化時,肉雞會通過控制采食來調節能量攝入,通過改變產熱和散熱來維持體溫恒定,通過改變神經內分泌機能引起糖、脂類、蛋白質等能源物質的代謝改變來調節自身能量的釋放、存儲利用和重新分配[3-4],從而實現對環境的適應,滿足自身生長發育的需要。在諸多小氣候環境因素中,溫度、濕度、風速、氣壓、光照等因素對肉雞能量代謝的影響較大。目前,有關小氣候環境因素中溫濕度、光照等對肉雞能量攝入、體溫調節、能量存儲利用影響的研究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偨Y、分析不同小氣候環境下肉雞能量代謝的變化規律,可以為建立肉雞適宜的小氣候環境氣象指標體系和舒適的小氣候環境模型提供理論依據,也能為科學調控小氣候環境指標提供參考。
1 小氣候環境對肉雞能量攝入的影響
肉雞攝入能量的目的是滿足自身需要,小氣候環境的改變影響肉雞能量需要,通過對采食量、采食行為的調節最終影響能量攝入。
1.1 對肉雞能量需要的影響
肉雞的能量需要包括機體維持需要和生長需要。肉雞在健康情況、活動范圍、體熱散失、能量分配等方面會優先滿足維持需要,然后是生長需要。
小氣候環境溫度對肉雞能量需要的影響至關重要,主要針對維持能量需要,而生長能量需要與溫度無關。肉雞維持能量需要隨溫度變化而變化,2 ℃ 時能量需要是35 ℃時的2倍,但這種變化往往是曲線變化而非線性變化。研究顯示,低溫下肉雞維持能量需要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緩慢下降,當溫度處于24~28 ℃時,維持能量需要最低,溫度超過 28 ℃ 后,維持能量需要逐漸上升[5]。濕度對肉雞維持能量需要有一定影響,濕度為60%~70%時,肉雞維持能量需要最低,過低或者過高都會增加維持能量需要。研究顯示,35 ℃下,5~8周齡肉雞在相對濕度為60%~65%時,每天維持能量需要為 5 388 kJ,而相對濕度降低或升高10%時,維持能量需要增加幅度較大,分別為6 280、6 008 kJ/d,而濕度降低為40%~45%時,維持能量需要增加的幅度較小,為 5 903 kJ/d[6]。另外光照中的光色可以通過調節肉雞運動量來改變維持需要。藍、綠光可以使肉雞迅速安靜下來,活動量變小,降低維持需要;紅光會引起肉雞啄羽、打斗,增加覓食和站立行為,黃光會促使肉雞運動量加大,維持能量需要升高[7-8]。在一定光照度范圍內,肉雞的活躍性與光照度呈正相關,光照度越低,其攻擊性、啄癖等行為相應減少[9],維持能量需要降低。
1.2 對肉雞采食量的影響
肉雞的能量攝入與采食行為密切相關,小氣候環境發生改變會影響肉雞下丘腦中樞神經系統,改變促進食欲因子的分泌,影響肉雞餓感和飽感的產生與采食行為,最終導致肉雞采食量發生改變。
小氣候環境溫度對肉雞采食量影響較大,肉雞的等熱范圍為16~26 ℃,低于16 ℃或者高于 26 ℃,肉雞能量代謝水平發生改變,采食量隨之改變。隨著溫度的升高,肉雞采食量呈逐漸下降趨勢,Collin等試驗表明,7日齡肉雞在31 ℃下的采食量要顯著低于在20 ℃下的采食量[10]。Howlider等總結資料得出,肉雞采食量y與溫度x的關系為:y=105.52+0.74(±0.227)x-0.05(±0.000 5)x2,二者呈曲線相關關系,隨著溫度的升高,采食量下降幅度也逐漸加大[11]。高溫時(超過30 ℃)采食量的下降可能與熱應激條件下肉雞抑制食欲因子阿黑皮質素原POMC/α分泌增強,而促進采食因子神經肽Y、刺鼠相關蛋白(AgRP)的分泌減弱[12]和肉雞十二指腸、空腸膽囊收縮素(CCK)基因表達減少有關;而低溫時(低于10 ℃)冷應激會促進肉雞下丘腦一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mRNA表達[13],促進采食因子神經肽Y分泌,增加采食量。
肉雞采食量與濕度密切相關,濕度為60%~70%時肉雞生長環境最為舒適,大于80%的高濕和小于40%的低濕均會引起肉雞采食量降低。魏鳳仙等研究發現,22~42日齡肉雞采食量在相對濕度為35%和85%下均比對照組(相對濕度60%)低,其中85%高濕組采食量和體質量下降更顯著[14]。濕度往往與溫度共同作用對采食量產生影響,特別在肉雞生長初期,高溫下較低的濕度會加快肉雞體內水分蒸發,使肉雞易渴,加大飲水量而減少采食量,而高溫下濕度過高會導致肉雞的蒸發散熱受阻,加重熱應激影響而大大降低肉雞采食量。顧憲紅等發現,在32 ℃高溫條件下,4~5周齡的肉雞在相對濕度為90%時的采食量顯著低于相對濕度為60%、30%時,且隨著肉雞日齡的增加,高溫對采食量影響增大,而高濕對肉雞采食量影響減小[15]。此外,風速也能影響肉雞采食量,特別是高溫情況下,適宜的風速可以促進肉雞蒸發散熱,減小熱應激,提高肉雞采食量,但超過一定風速后采食量會降低。Yahav等發現,35 ℃下,風速為2 m/s時肉雞采食量顯著高于風速為0.8、1.5、2.5 m/s時,而風速超過3 m/s時,肉雞采食量會顯著下降[16]。
推薦閱讀:《氣候與環境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東亞研究中心協的是氣候與環境領域的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