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鄉村振興在當前中國發展大環境中勢在必行。鄉村振興中農村住宅建設的問題隨著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條件改善而逐步被重視。湘西地區目前很多農村住宅的功能設計很難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等家庭使用功能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滿足農村住宅的功能需求,符合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和居住文化,本文主要通過對湘西地區的農村住宅分析,探索一條適合我國湘西地區農村住宅改良設計的方法。
關鍵詞:鄉村住宅;合理規劃;傳統文化
作者:范澤林
隨著時代發展,住宅建設要求充分體現在防震、節能減排、綠色環保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多理念融合的設計。在湘西偏遠山村,住宅問題日益凸顯。為此,在居民收入水平基礎上,應改善住宅環境,延續當地地域文化,提升居民文化自信。
一、湘西住宅在農村整體發展系統中的定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今農村住宅已經不僅限于住宿,更體現在住宅功能分區的優化。在農村,住宅中整體規劃和功能分區的問題尤為重要。專業的規劃設計可以大大提高居民對自己住宅空間的利用率,不僅避免了勞民傷財,也是農村發展建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農村想要得到發展,首先要在生活方面得到改善,而居住就是最需要提升的要素。住宅的合理配置,可以在新趨勢下避免二次重建,合理規劃建造住宅是美化環境的重要因素。對于湘西當地獨特的吊腳樓文化,保持其原有的分散美,既改善了居民住宅環境和居住生活,又更好地促進了農村的經濟發展。
二、我國湘西地區農村住宅現狀
通過對我國農村住宅現狀的了解,筆者發現農村住宅雖然區域化不同,但大體情況基本相同。比如拆大屋建小樓,比如樓層建得越來越高。建造這樣毫無特色、毫無規則,且缺乏實用性的住宅,不僅浪費土地資源,還偏離了合理的農村發展道路,使之漸漸背離傳統。
湘西農村住宅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住宅功能、基礎設施、規劃等方面的不足。湘西地區百姓的住房主要以吊腳樓為主。隨著歲月的更迭,吊腳樓的木材逐漸失去堅韌性,從而出現許多問題。現對湘西地區馬頭溪村進行實地考察分析。
區位分析:王家坪鎮馬頭溪村屬于張家界市,距市區約64公里。森林覆蓋率為80%,依山傍水,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
建筑結構分析:吊腳樓是湘西地區的傳統建筑,在王家坪鎮馬頭溪村,有著依山而建的吊腳樓群,其形式包括單吊式、雙吊式和平地起吊式等。
建筑材質分析:房屋木材除了屋頂蓋瓦,其他全部為當地所盛產的杉木,外觀充分展現出自然風格。杉木特點:易干燥,加工容易;質地堅韌輕盈,經濟實用;導熱系數較低,能夠很好地保持冬暖夏涼。
水源分析:村民飲用水大部分是當地山泉水,沒有標準的凈化措施,衛生方面存在隱患。
光照分析:吊腳樓一般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經實地考察發現,有部分住宅由于地勢洼平且建筑傾斜,房間光照極差。
三、湘西農村住宅的特色
湘西吊腳樓是當地傳統的居民住宅,最大的特點就是節省建地面積,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中,能有效防潮、防蟲蛇。房子四周有樓檐,也是吊腳樓一大鮮明特點。住宅分上下兩層,上層鋪木板用來居住,起著干燥、通風等作用;下層為架空狀,用來飼養家禽或者存放物品。房屋結構一般是中間為堂屋,左右為饒間,上層為有饒樓的曲廊,裝飾有欄桿。屋頂呈傾斜式,覆蓋瓦片,能抵擋風雨,又增加美感。屋頂與下方樓層之間有很大的空間,提高了建筑的隔熱性,冬暖防寒,夏涼防潮。
四、湘西農村住宅改良設計的理論
(一)住宅的理論原則
湘西農村住宅改良設計首先要以人為本,在實現住宅整體規劃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農民居住的舒適度。其次在住宅的設計上,既要滿足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和居住文化,又要體現當地的建筑特色,提高居民的文化自信。
(二)農村住宅的指導思想
1.農村住宅建設規劃指導思想。充分考慮農村和城鎮之間的關系,利用良好的資源優勢,提高農村的發展水平。
2.尊重環境,親近自然,保護生態。考慮地域環境問題,利用氣候和環境,健全環保體系,讓大自然和建筑相輔相成。
3.以人為本,注重身心健康。以人為本,結合自然條件和地域條件,形成人景交融的原生態居住環境。
4.保護地方特色,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在提倡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保護民族文化特色,讓農村住宅既有現代化韻味,又融入鄉土文化特色。
(三)農村住宅的設計要求
1.全面改善基礎設施。在設計上要盡可能考慮居民的生活習慣,做到陽光充足的布局。
2.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在基本設施之外,居住模式趨向舒適性,讓村民在忙碌的生活中提升生活質量。
3.引用當地元素。將當地的元素和傳統文化加以結合創新,利用現有材料獲取充足的采光通風。
4.趨向實用性。因地制宜,除利用地方材料和適宜的技術外,還要考慮使用太陽能和自然能源的利用。
五、湘西農村住宅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住宅建設不科學
在湘西大部分農村地區,從住宅的“選址”到“建成”都把“風水”當作唯一的依據。這樣做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它使住宅的功能利用出現不合理。
(二)農村住宅的規劃不合理,造成資源浪費
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大量年輕人在外務工。修建住宅的時候,村民只考慮占地大、樓層高。可是這樣的住宅往往利用率很低,對于家里的老人和兒童來說,活動區域一般只在第一層。
(三)農村住宅中缺乏安全性
一些吊腳樓,雖然是當地傳統建筑,但跟現在的房屋相比,缺少了安全性。考察發現,這些建筑地基狹窄,由于長時間風化加之年久失修,出現了結構問題,樓體傾斜,很不牢固。
(四)設計中忽略了住宅功能
推薦閱讀:農村養老問題研究論文發表哪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