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在林州的脫貧攻堅工作中起著重要推動作用。9月4日,本刊記者對中共林州市委書記王寶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一談紅旗渠精神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
記者:王書記,請您談一下林州近年來在脫貧攻堅中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寶玉:林州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嚴格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行業部門專項責任、鎮村干部及駐村幫扶責任,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體系,確保任務到人、責任到崗、措施到位。我們主要從壓實四級責任、實行專班體制和堅持黨建引領三個方面入手。到2018年年底,全市共完成63個貧困村脫貧退出,剩余貧困村10個,全市建檔立卡人口6078戶14892人,未脫貧人口2536戶5281人,貧困發生率0.57%。今年將完成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3520人穩定脫貧的任務。
記者:目前階段,剩下的貧困戶都是“難啃的骨頭”,您認為我們在國家兜底政策的基礎上,如何使他們保質保量擺脫貧困?
王寶玉:對于這些“難啃的骨頭”,我們一是大力發展產業扶貧。依托特色農業、建筑業、鄉村旅游業、工業、光伏等五大產業,通過就業、入股、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等利益聯結方式,將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二是著力推進就業扶貧。通過舉辦“春風行動”、發放就業援助卡等,深入產業集聚區企業、鄉鎮企業、農業合作社等地,設置了2500多個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適合貧困勞動力就業的門崗、保安、保潔、綠化等崗位,制成宣傳頁3000余份上門免費發放,集中向貧困勞動力推介。三是推動金融扶貧真正落地。大力推進扶貧小額信貸“貧困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發放各類金融扶貧貸款8.08億元,累計覆蓋帶動貧困戶5420戶,金融扶貧受益率89.2%。其中,扶貧小額放款1541戶826.94萬元,戶貸戶用率25.4%。
記者:20世紀60年代,林州人民用實際行動創造了“紅旗渠精神”,您認為這種精神對于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起到了什么作用?這種作用是如何在具體工作中體現的?
王寶玉:近年來,林州大力傳承紅旗渠精神,出臺了相關政策,堅持“扶貧、扶志、扶智”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發揮精神引領和文化滋養作用,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引導廣大群眾依靠勤勞雙手和頑強意志實現脫貧致富,紅旗渠精神已經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源泉。一是突出精神扶貧。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發揮精神引領和文化滋養作用。二是開展勵志扶貧。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專門設立扶貧勵志超市,對積極參與務工增收、產業增收、孝善誠信等活動的貧困戶,分別給予不同積分獎勵。三是凝聚攻堅合力。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要求,廣泛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主動參與精準扶貧,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四是推行孝善基金。為鼓勵子女孝老愛親,各鎮(街道)設立孝善基金,共籌孝善獎勵資金43萬余元,其中鎮(街道)財政出資27萬余元,社會捐贈16萬余元。
記者:紅旗渠精神在林州人的血脈中代代相傳,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也產生了許多優秀典型和代表,如郁林英、王生有、陳軍等,您認為他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怎么體現的紅旗渠精神?
王寶玉:郁林英同志是黃華鎮廟荒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軍同志是安陽市下派廟荒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在這兩位同志帶領下,通過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培育光伏、鄉村旅游、特色農業等產業,短短幾年就使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昔日這個連“廟”都荒了的紅旗渠畔貧困山村實現了華麗蝶變。任村鎮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王生有,脫貧攻堅以來,發動群眾種植花椒、核桃和中藥材,建立農民合作社。還先后籌資20多萬元,建成了村里的文化廣場、觀景平臺和游客停車場,打造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走出了一條山區致富路。他們都是傳承紅旗渠精神的杰出代表。
記者:脫貧攻堅大決戰的勝利是必然的,然而,貧困戶脫貧后保證不返貧,仍是今后重要的工作之一,您對此是怎么看的?對于防返貧,我們下一步要如何做?
王寶玉:防返貧、阻致貧一直都是脫貧攻堅中的重要工作,除前面提到的產業、就業幫扶工作外,我市已經組織對脫貧村、脫貧人口開展“回頭看”,針對返貧風險較高對象,建立臺賬、摸清底數、分類施策。針對非貧困戶中的低保戶、殘疾人戶、大病患者、困難老人、危房戶等邊緣戶,整合各方資源,有針對性地落實低保、醫保、住房保障、臨時救助和就業等各項政策,用過硬措施有效阻止致貧。
記者:脫貧只是基礎,或者說只是鄉村振興戰略的起步階段,請您談談林州在下一步工作中,對于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是如何謀劃的,有沒有具體思路和措施?
王寶玉:林州市在深入思考和反復醞釀的基礎上,研究確立了“突出示范引領、強化產業帶動、抓住關鍵環節、彰顯特色亮點”的鄉村振興工作思路,以大力弘揚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的豪情壯志和磅礴之勢,全黨動員,全員上陣,掀起全市鄉村振興工作的新熱潮。一是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圍繞中央《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編制了林州市鄉村振興戰略5年規劃,對鄉村振興工作作出階段性謀劃,細化實化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二是以興業為根本。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構建現代農村產業體系,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和農民富裕。三是開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重點做好山區綠化、通道綠化、鎮村綠化、園區綠化,大幅增加國土綠化面積,積極開展森林城市創建活動,讓林州真正成為“森林之州”。四是做好“清潔家園”。以“四美鄉村”“五美庭院”“美麗小鎮”創建活動為載體,以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打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這一鄉村振興的首場硬仗。
記者: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您認為要如何利用好紅旗渠精神的重要作用?換言之,紅旗渠精神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會發揮哪些作用?
王寶玉: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習近平同志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紅旗渠精神是新時代干事創業的動力源泉,不論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還是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紅旗渠精神對林州來說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林州將充分發揮紅旗渠精神的傳家寶作用,深入實施“黨建+”融合發展計劃,選好配強村(居)黨支部書記,充分調動全市各級干部謀事創業的主觀能動性,以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敢啃硬骨頭的堅強意志和對鄉村振興高度負責的責任擔當,努力形成鄉村振興戰略“1+20+N”的多引擎發展新局面。同時,紅旗渠精神也將進一步提升全市人民的精神風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全市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建設美麗家園的鄉村振興濃厚氛圍。
《致富之友》農村經營管理刊物。宣傳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政策法令,傳播經濟技術知識、信息,服務于家庭經營單位、鄉鎮企業、及其它各類合作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