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河北省農業強省戰略實施路徑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 要:自2018年1月2日起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河北省是農業大省,當前正處于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關鍵時期。在分析河北省農業情況的基礎上,總結當前在農業發展上存在的問題,基于科技協同創新與產業鏈融合理論,尋找河北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科技協同創新;產業鏈融合;農業強省戰略;路徑

中國耗牛

  《中國牦牛》是目前國內外唯一的牦牛學科專業刊物。

  河北是農業大省,但還不是農業強省。自2017年以來,河北省三農事業扎實推進,圍繞“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目標邁出堅實步伐,正處在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關鍵時期。

  一、河北省農業情況分析

  (一)農業耕地狀況①

  2009年末河北省耕地面積656.14萬公頃(9 842.03萬畝),到2016年耕地面積為652.05萬公頃(9 780.75萬畝),在這期間耕地面積基本穩定。受國家耕地紅線政策影響,河北省的耕地面積基本會維持在這個水平。

  河北省灌溉耕地面積2009年末為401.37萬公頃(6 020.4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1.17%;2016年末為412.91萬公頃(6 193.68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3.33%。在2009—2016年間,灌溉耕地比例在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略有上升。這說明,在河北省還有大概36%的耕地缺少水利設施,會受到干旱的影響。

  河北省2009年人均耕地1.4畝,2016年人均耕地為1.31畝,河北省的人均耕地面積在近十年內一直在下降。

  綜上所述,河北省總耕地面積基本穩定,但人均耕地面積有所下降,并將維持下降的趨勢。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穩步推進,農業灌溉設施和農業排水設施不斷完善,有利于農業生產,但仍有1/3的耕地缺少灌溉設施。而且近年來,鄉村戶數一直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在耕地面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每戶平均耕種面積減少,小戶經營阻礙了大型的農業機械化設施的實施,阻礙了產業化經營,使得規模效益下降。

  (二)農業產出狀況

  河北省糧食產量總體呈現出在波動中增長的趨勢。2016年河北省全省糧食產量達到了3 460.2萬噸,位居全國第7位,其中谷子、小麥等優勢糧食產量分別位居全國第1位、第3位。

  在農業經濟總量上,河北省農業總產值及增加值不斷增加,與2010年相比,到2016年兩項指標平均每年增長5.92%和6.05%。2016年,畜牧、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71%,蔬菜產量達到8 193.4萬噸,占當年全國蔬菜總產量的10%,穩居全國第2位,棉花、禽蛋、牛奶產量穩居全國第3位,肉類總產量穩居全國第5位,為保障大宗農產品基本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1—2016年糧食產量、農業產值情況(如下頁表1和表2所示)。

  二、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自2018年1月2日起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河北作為農業大省,近幾年來現代農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效,與此同時,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凸顯出來。

  (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依然偏低

  完善、先進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現代化裝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然而目前河北省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依然偏低。

  1.農田水利設施不足,旱澇保收地塊比重不大。至2016年末,河北省旱澇保收田為359.76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55%,而且這一數據從2009年開始就基本穩定。這說明,仍有45%的耕地面積還要受到干旱和洪澇災害的影響。至2016年末,噴灌、滴灌、滲灌設施的耕地面積僅為60.19萬公頃(902.88萬畝)。

  2.水資源利用率不高。河北省是水資源匱乏的省份,河北省畝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9;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67,遠低于發達國家農田灌溉水利用率0.8的水平;灌溉用水主要水源中,使用地下水的農戶和農業生產單位占88.32%,地下水超采嚴重。

  3.農業設施的現代化不足,防災減災能力較弱。2016年,實際機耕面積547.3萬公頃,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比重達62.8%;機械播種面積666.9萬公頃,占76.5%;機械收獲面積539.7萬公頃,占61.9%。農業生產機械是提升農業生產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河北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明顯不足,機械投入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甚至部分地區的農業設施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

  (二)農業生產方式仍為粗放式生產

  1.糧食作物整體單產水平不高。河北省作為全國十三個糧食主產區之一,長期以來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整體上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盡管2016 年每畝糧食產量比全國平均多17公斤,但仍遠低于我國東部、中部和東北區域的糧食畝產水平。

  2.農業投入品使用量大、利用率低。2015年全省農用化肥、農業農藥和地膜年用量分別達到335.49萬噸、4.14萬噸和 6.5萬噸,投入持續高位;同時,化肥、農藥有效利用率均不足35%,當季地膜回收率不足40%。農業廢棄物量大且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低。病死畜禽采用化制、發酵、碳化法無害化集中處理的不足30%。①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成為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傳統的依靠拼資源消耗、拼農資投入、拼生態環境的粗放式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亟待轉型升級。

  (三)農業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河北省農業結構不斷走向優化,但是農業產業結構性矛盾依然較突出。

  1.農業產業結構與資源稟賦不完全匹配。不能充分利用河北省的資源優勢進行農業生產,導致產業結構和資源不匹配。例如,河北省水資源貧乏,但高耗水的冬小麥等作物大面積種植,低耗水的飼草料種植面積偏少,造成水資源過度消耗。

  2.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存在脫節,農業全產業鏈尚未形成。全省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僅為1.5∶1,低于全國2.2∶1的水平。農產品產后處理發展不足,蔬菜產品分等定級比重不足30%,果品商品化處理率僅30%。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不高。各地產業結構趨同,產業同質化嚴重,產業區域集中度不高,優勢產業帶尚未真正形成。

  3.規模化、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新型經營主體培育亟待加強,農業規模化發展滯后。土地流轉發展較快,但土地流轉率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流轉不規范、扶持政策落地難、流轉管理和服務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河北省人均耕地面積一直在下降,每戶的人口數也在降低,以農戶為單位的農業生產很難形成規模效益。2016年,河北省農業生產經營人員有1 982.63萬人,但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僅有45.37萬人。

  (四)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平均受教育水平偏低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在不斷提高,但是農業從業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截至2016年末,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為4.55%,②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為22.09%,55.1%的農業從業人員是初中水平。由此可見,大部分的農業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整體偏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應用,人工智能的出現,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要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甚至是智能農業轉變,而較低的受教育程度會制約農業從業人員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接受能力,制約農業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制約農業產業的整體提升和發展。2015年河北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僅為53.6%,比上年降低1.6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

  農業經營主體多以家庭為單位,種植知識多以經驗的代代相傳為主,因此農業從業人員并不重視文化程度的提升。

  三、河北省農業強省戰略實施路徑

  在中國實施鄉村振興、京津冀協同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戰略背景下,河北省如何抓住政策利好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做優做強現代農業,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化,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按照《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到 2020 年,全省現代農業建設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三個突破、兩個提前、一個基本形成”的總體目標。

  (一)加強產業鏈融合,推動“第六產業”的發展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第六產業”即以農業為主體,將農業向二、三產業深入延伸,通過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一體化的綜合產業,從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因為“1+2+3”等于6,“1×2×3”也等于6,因此稱為第六產業。

  在河北省從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提升的關鍵時期,必須加強產業鏈融合,推動“第六產業”的發展。

  1.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在進行一二三產業融合時,應在政府規劃的總體框架下進行,充分利用河北省農業發展的資源稟賦,引導各地區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明確地區產業的發展定位與方向。另外,政府要對“第六產業”的經營主體給予資金支持,對其實行信貸優惠、稅收減免以及加工設備的購置補貼。

  2.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2017年6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關于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的實施意見》,出臺一系列政策來鼓勵支持為農產品營銷提供互聯網銷售平臺。信息時代,互聯網的使用極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傳遞,要學會利用先進的技術為銷售服務,拓寬銷售渠道,通過銷售的增加調整生產、刺激生產。

  3.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河北省雖是農業大省,但是缺少強有力的農業產品大品牌,農業產業缺少龍頭企業的引領,市場占有率不高。以消費者為中心,根據地域差異、自然稟賦、人文和工藝傳承,以差異化競爭為導向,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并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以優質農產品品牌來求得現代農業發展質量提高,從而加快提升全省農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二)通過科技創新,發展綠色農業

  《河北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河北省農業投入品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同時,農業廢棄物量大且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低。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構建支撐農業綠色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完善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協同攻關機制,開展以農業綠色生產為重點的科技聯合攻關。在農業投入品減量高效利用、種業主要作物聯合攻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產地環境修復和農產品綠色加工貯藏等領域盡快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

  1.應強化科技對農業生產的支撐作用。在保證糧食播種面積前提下,擴大機械播種收的面積,擴大旱澇保收地塊的面積。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培育優良品種。通過提高農業科技到田率、普及率和應用率,促使農業各種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不斷提高,從而穩定提升河北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應強化科技對農產品加工及銷售的支撐作用。利用科技,積極研究改進農產品加工工藝設備和水平,大力開發各類農產品的精深加工技術,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要利用先進的銷售網絡,利用電子商務、訂單直供、中央廚房配送等新業態和新銷售手段,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共和县| 二连浩特市| 长顺县| 罗城| 任丘市| 大宁县| 朝阳区| 龙门县| 离岛区| 武城县| 潜山县| 江津市| 石狮市| 东丽区| 清远市| 长治市| 泽州县| 万源市| 安泽县| 游戏| 大兴区| 镇江市| 麦盖提县| 廊坊市| 中江县| 绍兴市| 林州市| 宜宾县| 梅河口市| 连城县| 舟山市| 洪湖市| 门头沟区| 巧家县| 渝中区| 玉溪市| 平昌县| 瑞金市| 五河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