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農業科技論文探究小麥種植管理技術的新應用發展措施技巧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要: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東新月沃土(Levant)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本文選自:《華中農業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關鍵詞:小麥,品種管理,試驗栽培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產量[1] 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于玉米(8.44億噸)。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圍較廣,自祝樓村麥場緯17°~50°,從平原到海拔約4000m的高原(如中國西藏,新疆高原地區)均有種植。

  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國際、國內上公認優質小麥產區為36°N附近,國內來說山東高密小麥品質較高,為公認的“黃金優麥區”,在民間素有“東北米,高密麥(面)”之說。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葉面肥、調節劑及其助劑:①阿爾比特。阿爾比特由俄羅斯科學院生物中心研發生產,是經過特殊篩選和培養的工程細菌通過生物發酵產生,其含有特殊的抗逆因子(PHB)以及全面的植物營養元素(包含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促進植物生長,提高作物抗旱、抗澇、抗病能力,改善農產品品質,提高產量。與3%~5%的尿素混用可避免尿素對植物的灼傷,同時提高對磷和鈣的吸收率;與殺菌劑混用可以降低殺菌劑的用量;與除草劑和殺菌劑混用可以提高產量;與鋅肥混用可增加小麥對營養的吸收,提高農作物抗旱、抗澇等能力。②碧護可濕性粉劑。碧護可濕性粉劑由德國阿格福萊農林環境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其內含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蕓薹素內酯等30多種植物活性物質,組成了一個獨特的“植物生長復合平衡調節系統”,解決了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類產品功效作用單一、配合使用困難、調節作用不均衡、長勢和產量不協調、使用范圍和時間局限、影響作物產品品質等技術難題。通過系統誘導作用可激活植物的多重活性,使植物枝繁葉茂,根系發達,顯著提高植物抗逆性(凍害、干旱、澇害、土壤板結、鹽堿等)及抗病蟲害能力,增加產量和改善品質,是一種新型復合平衡植物生長調節劑。③安融樂(農藥肥料噴霧助劑)。安融樂由南非尼勒思科882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葉面噴施時加入安融樂助劑可促進鈣的移動和吸收。楊亞軍等[15]、趙廣才等[16]的研究表明,外源鈣離子能夠增強小麥的抗逆性,減輕高溫強光條件下小麥的光抑制。④鋅肥。鋅肥(高效鰲合態EDTA)由汽巴精細化工及水處理有限公司生產。⑤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鉀由焦作大學生產。

  供試小麥品種:百農矮抗58。

  1.2 試驗處理

  試驗共設4個處理(表1),3次重復,田間隨機排列,小區面積40 m2。由于磷酸二氫鉀葉面噴灑效果比較穩定,增產效果比較突出,抵御干熱風對小麥等作物的危害作用較好而得到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認可與使用[6,12],所以本試驗選用磷酸二氫鉀常規用量處理作為對照。

  試驗于2013年5月5日小麥灌漿始期進行噴灑處理,采用2次稀釋法配制噴灑溶液(調節劑及葉面肥稀釋液),每個小區噴灑溶液900 mL,折合單位面積用水量225 L/hm2。

  1.3 試驗地及管理情況

  試驗于2012—2013年在河南省獲嘉縣照鏡鎮前李村進行,土質為壤土。前茬作物為玉米,產量7 500 kg/hm2,2012年9月30日收獲,10月8日采取旋耕整地,耕深20 cm,旋耕后用丁齒耙耙2 遍。播種時間為10月10日,機播,行距23 cm,播量150 kg/hm2,辛硫磷拌種。底施配方肥(N、P、K含量分別為23%、12%、5%的復合肥)750 kg/hm2,拔節期結合澆水追施尿素150 kg/hm2。2013年3月17日用10%芐嘧磺隆750 g/hm2對水噴霧防治麥田雜草,3月29日用50%噠螨靈150 g/hm2對水噴霧防治紅蜘蛛,4月25日用50%多菌靈1 500 g/hm2+2%吡蟲啉1 500 g/hm2對水噴霧防治赤霉病、麥蚜,用水量均為225 L/hm2。

  1.4 小麥生長期的氣象情況

  從小麥播種到收獲,總降雨量與常年持平,但苗期稍多于常年,出苗較好,由于光照減少,影響分蘗;早春氣溫回升慢,穗分化時間較常年偏晚,個體發育推遲10 d左右;中期降水及時,氣溫較高,個體發育加快;灌漿期天氣干旱,氣溫較高,灌漿期短影響千粒重。總體上氣象條件對小麥生長發育的影響利大于弊。

  1.5 試驗調查及統計分析

  5月5日葉面噴肥后,在各個小區中選擇生長一致且有代表性的樣段進行觀察和取樣,每隔5 d每小區取50穗,烘干測其千粒重。6月3日取樣調查小麥成產三因素,6月4日每小區實收10 m2計產。利用DPS 3.01統計分析軟件對小麥各處理間成產三因素及實產進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并建立小麥子粒千粒重動態變化回歸方程,同時調查記載灌漿期天氣情況,分析干熱風對小麥的危害。

  2 結果與分析

  2.1 灌漿期氣象資料分析

  按照14:00氣溫≥30 ℃、相對濕度≤30%、風速≥2 m/s作為干熱風指標,根據當地氣象部門觀察記載資料顯示5月15、17日共有2 d為干熱風日,以持續2 d為干熱風危害指標,則2012年小麥灌漿期沒有形成干熱風危害。

  2.2 葉面噴肥對小麥子粒灌漿動態變化的影響

  2.3 葉面噴肥對小麥成產因素的影響

  小麥成產因素包括成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通過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理的成穗數、每穗粒數處理間差異不顯著(P>0.05),分析其原因是由于本試驗在灌漿始期各處理基礎相同,單位面積成穗數已經定局;不同處理的千粒重之間F=22.25>F0.01=9.78,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各處理之間葉面噴施不同葉面肥(調節劑)引起質的差異。進一步對各處理間千粒重進行多重比較(LSD法),結果(表3)顯示,處理3千粒重最高,與處理4(CK)差異不顯著,與處理2差異顯著,與處理1差異極顯著。說明通過不同葉面肥(調節劑)以及混合處理,對成穗數、穗粒數無影響,對千粒重影響較大,以處理3最高,處理1最低。

  2.4 葉面噴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對小麥產量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不同處理間F=9.94>F0.01=9.78,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進一步對各處理間產量進行LSD多重比較,結果(表4)表明,處理3產量最高,與處理4(CK)、處理2差異不顯著,與處理1差異極顯著。

  3 小結與討論

  各處理間,以處理3即阿爾比特22.5 mL/hm2(10 000倍稀釋液)+鋅肥180 g/hm2噴施處理的小麥產量最高,達7 909.50 kg/hm2,其中鋅肥有助于提高阿爾比特噴施后的增產效果。以處理1即碧護可濕性粉劑30 g/hm2+安融樂45 mL/hm2噴施處理產量最低,為7 026.45 kg/hm2,比處理3減產883.05 kg/hm2,減產幅度為11.16%;比處理2減產531.60 kg/hm2,減產幅度7.03%;比對照(處理4)減產716.55 kg/hm2,減產幅度為9.25%。由于2012年無干熱風天氣,灌漿始期噴施上述各種葉面肥對增強小麥抗逆性,減輕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的光抑制作用效果沒有往年明顯,故增產效果較往年偏低,但再次表明選擇噴灑適宜的葉面肥或生長調節劑是提高小麥產量的有效技術措施。大力推廣阿爾比特加鋅在小麥灌漿始期葉面噴施增產技術有利于小麥高產,如果結合防治穗蚜和后期病害,采用藥劑混合噴灑的增產效果可能會更加突出,若能配合其他技術措施則更易獲得高產[13-16]。不同濃度的增產效果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乐县| 安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台湾省| 庆城县| 黑龙江省| 驻马店市| 枝江市| 大姚县| 子洲县| 泸州市| 古蔺县| 延长县| 于都县| 佛坪县| 呈贡县| 繁昌县| 横峰县| 米脂县| 揭东县| 石楼县| 阿克| 宁蒗| 东城区| 滨州市| 清徐县| 且末县| 略阳县| 临沭县| 周宁县| 阳山县| 馆陶县| 万盛区| 房产| 宁化县| 疏勒县| 芮城县| 冷水江市| 会东县| 莎车县|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