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2-1181/S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0-2421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主辦單位: | 華中農業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華中農業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單位:華中農業大學出版地:湖北省武漢市出刊周期:雙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56年郵發代號:38-120國際標準刊號:1000-2421國內統一刊號:42-1181/S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317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925萬方影響因子:1.118萬方總被引頻次:2039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雙月刊)1956年創刊,原名《華中農學院學報》,1886年更名為《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6年以前為季刊,1996年至今為雙月刊。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華中農業大學主辦的中文核心學術性雙月刊,刊載生物技術、作物育種與栽培、植物保護、資源與環境、畜牧與獸醫、水產養殖、園林科學、食品科技等方面的研究論文,是學術質量較高的刊物。反映農業各學科前沿和研究成果及進展。
• 期刊欄目:生物技術、植物保護、土壤與農化、微生物學、畜牧獸醫學、水產養殖、林業科學、食品科技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動物學記錄、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收錄
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收錄
• 辦刊宗旨:《華中農業大學學報》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論文投稿目錄:
花生不同播種期對甘蔗/花生復合群落生態因子及花生產量的影響…………………………………………方越 沈雪峰 陳勇 陳阜 張海林
孔雀草的開花特性與繁育系統…………………………………何燕紅 董淼 馬爽 潘晨 艾葉 張洪義 包滿珠
香石竹表型多樣性分析及利用…………………………………胡瑞 包滿珠 吳曉慶 譚華山 傅小鵬
矮牽牛冷響應鋅指蛋白基因PhTZF1的分離與表達分析…………………………………寧露云 李蓓 包滿珠 張蔚
浙江沿海地區景觀格局及變化分析…………………………………崔莉 李俊清 王政通
淹水脅迫對抗蟲水稻品種營養物質的影響及其與褐飛虱取食量的關系…………………………………吳碧球 黃所生 黃鳳寬 周君雷
深圳市蔬菜基地根結線蟲的種類和分布…………………………………趙傳波 鄭小玲 阮兆英 丁莎 李東平 徐春玲 謝輝
梨樹腐爛病的病原菌鑒定和化學藥劑篩選…………………………………葉振風 吳湘琴 呂冠華 薛程 吳婷婷 劉普 朱立武
淋溶土柱中鐵和錳的運移淀積特征…………………………………張斌 陽運秀 劉凡 黃麗
基于Fishnet網格的小流域生態系統健康評價體系構建…………………………………蘇毅 滕明君 肖文發 黃志霖 雷靜品 曾立雄 王鵬程
農業論文發表:探究小麥種植管理技術的新應用發展措施技巧
摘要:小麥是小麥系植物的統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東新月沃土(Levant)地區,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農作物之一,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饅頭、餅干、面條等食物;發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小麥富含淀粉、蛋白質、脂肪、礦物質、鈣、鐵、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A及維生素C等。
關鍵詞:小麥,品種管理,試驗栽培
小麥是三大谷物之一,產量[1] 幾乎全作食用,僅約有六分之一作為飼料使用。2010年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位居第二的糧食作物(6.51億噸),僅次于玉米(8.44億噸)。
小麥是一種溫帶長日照植物,適應范圍較廣,自祝樓村麥場緯17°~50°,從平原到海拔約4000m的高原(如中國西藏,新疆高原地區)均有種植。
受氣候及地理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國際、國內上公認優質小麥產區為36°N附近,國內來說山東高密小麥品質較高,為公認的“黃金優麥區”,在民間素有“東北米,高密麥(面)”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