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物料采購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本文主要分析了物資采購管理模式的主要特點,探討了如何改革現行采購模式,已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
關鍵詞:改革;現行;采購;模式;成本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19-0244-01
近年來,國內很多企業逐漸認識到物料采購對于提高企業效益的重要作用,物資采購的地位逐漸得到重視,物資采購成本一般占到整個項目總投資的一半以上。按照降低采購成本目標的要求,企業應該深挖采購過程中的薄弱環節,改革現行采購模式,降低采購成本,開拓采購思路,改變傳統的買東西采購模式。
一、物資采購管理模式的主要特點
(一)采購物資的多樣性
一方面,數控設備與其他工業產品相比,結構復雜的多,需要大量的企業材料、制品、構件和配件,且其生產過程相當復雜,需要大量的生產機械設備輔助完成。而且由于制品、構配件沒有統一的標準,為了符合企業設計的要求,同一種材料也會有不同的規格。因此生產企業采購的物資品種繁多、規格復雜占據物資的十八大類五萬多個品種。
另一方面,由于企業設計者的水平技術高低不同,欣賞水平和愛好存在差異,以及生產企業的經濟、技術、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不同等原因,生產出來的產品在規模、形式、構造等都千差萬別。并且由于數控設備的特殊性,要經常用到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
(二)物資供應的多變性
企業產品的生產地點是統一和固定的,使用單位是全方位的,這就決定了企業產品生產的不固定性。生產企業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生產出用戶滿意的產品,生產中使用的材料不僅要隨著產品和客戶的變動,而改變規格,因為市場逐利因素,經常會出現暢銷材料采購不到的情況,就會直接影響生產的正常進行。這就需要做好材料的代用工作,以彌補物資供應不確定帶來的缺陷。所以,在材料的采購無法實現供應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現今,需要靈活多變的物資供應,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保證生產正常、有序的進行。
二、改革現行采購模式降低采購成本
(一)由傳統采購模式變為科學分類模式
傳統的采購方式,一是對于使用量小的物品,根據使用要求,需要什么采購什么;二是對于一定時期內使用量較多的物品,根據需要情況,備一定量的庫存,庫存備好后,這部分庫存物資就臨時積壓起來,占用了大量資金。這些方式都是一種簡單的買賣行為,造成了浪費,增加了成本,很難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應該做好以下物資的分類工作, 抓大放小,分析當地市場行情,找到合適的供應商,以保證采購的物資和服務在滿足業務需要的同時達到效率與成本的綜合最優:(1)準時采購輔助消耗材料、零配件等材料。這就要求在一個地點,一定的時間為限,確定一個既定的價格,購入質量有保障、一定數量的物資材料。但是在購入材料之前,必須對市場行情、市場動態和供應商的儲備是否充足等做適當的了解。準時制就是即用即購,按時購入企業所需的物美價廉的物資,實現企業物資零庫存,最大限度的發揮有限資金的作用。(2)對價值較高的嚴格按計劃實施控制,實行無風險訂貨。(3)對于企業中需求較多的材料和占用資金量大的材料,可以采用成批采購和統購策略,以便享受一定的價格優惠。(4)不同類的材料還要與產品銷售及生產情況緊密結合,制定合理的采購時間。
(二)由實物儲備模式變為信息儲備模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提供了更多便利,經營單位要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必須以各種宣傳媒體為手段發布市場信息,同時用戶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由網上、報刊廣泛的收集數據,整理與之相關的物資供求信息,企業不再儲存大量的物資,取而代之的是大量信息的儲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大多數物資由原來的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物資供應部門由原來的后勤,轉變為現在的前線,成為企業降低成本、挖掘利潤的關鍵環節。企業在掌握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后,無形之中這些物資供應商就成為企業的物資儲戶,企業需要什么、需要多少,通過電話預約或簽訂合同隨時購貨,無需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備貨待用。供應工作要跟上發展的市場經濟,通過公司“四換工程”(換思想、換作風、換面貌、換本領)的創新理念,把企業所需物資分類整理,通過報刊、上網、同行業間收集整理各類物資的供應商信息,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管理費用。生產流動資金下降,為生產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資金空間。
(三)實施優選制度,優化管理供應商
以“優質、誠信、低成本”為原則,大力優化供應商的評審工作,對供應商進行質量、價格、服務和信譽的比較,選擇質優企業,盡量避免跟供貨中介和一些實力不強、規模小、質量沒有保障的供應商合作。實行供應商動態管理,定期對他們進行評審,淘汰質次價高、服務差、口碑不好的供應商,不斷推陳出新,打破一類物資獨家供(下轉第246頁)(上接第244頁)應的格局,努力拓展資源的搜尋視野,優化供應商結構。采購部門要對企業的每一次申報用料計劃逐一認真對比質量,在選擇質優供應商的基礎上,進行價格比選,同質比價格,同價看質量。質量和價格是采購物資的關鍵,這兩項因素選定了,再進行服務、信譽的比較,服務好、信譽高的供應商勢必給用戶后續工作的順利完成奠定了基礎。通過比較,比出了質量,比出了效益,選出了合格的供應商。對符合供貨條件,經評審比較達標的供應商,列入合格供應商名錄,給予準入資格,精選了供應商,使后續進貨有了豐富的資源和可靠的保障,從而贏得了采購的主動權。
(四)控制好采購源頭
要保障進貨物料的質量,避免潛在的風險,在開發新供應商時,必須分析好供方的經營現狀及潛在的能力,并做出科學的評估,全面、準確的評定供方在經營狀況、技術能力、供貨能力、管理業績、質量保證能力、資質方面的真實情況。通過各種渠道和多種方式,清楚了解每一類物資的名優品牌及生產廠家信息,與廣大質優價廉的大廠建立長期合作業務關系,加強跟知名大廠家的合作力度,優化供應商結構。
實施科學管理制度,以人為本,進行精細化管理,更好的促進企業發展。人是生產活動的主體,作為從事物料采購的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并且品德覺悟要高、專業層次和職責意識要強。并且在當前物資供應日新月異的形勢下,從業人員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業務理論知識和實際技能,熟練掌握相關的物資知識,還要懂得法律、財務、運輸等方面的知識,全面適應現下形勢的發展要求。
大力推廣采購過程的招投標制,實現公開、公正、公平的競標采購方式,規范招標采購組織程序,確立人員組織和評審原則,簽訂供貨合同,明確違約責任的追究,系統地建立采購物資的質量標準。掌握物資的質量標準是物資采購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約束供應商規范工作的重要手段。以國家標準、部頒標準和行業標準作為物資質量標準,企業要系統地收集這些相關的質量信息,讓它成為公認的、權威性的、強有力的采購保證。
總而言之,物料采購模式的改革將給企業節約采購成本,并且能有效防止采購漏洞、規范采購行為,也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周濤,程鈞謨.供應鏈環境下的第三方物流采購模式[J].華東經濟管理,2002(02):56.
[2]黃建榮.論成本控制與企業增效[J].現代會計,2005(05):12.
[3]邢群力.加強采購管理 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J].冶金財會,2004(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