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通過以科技為主線。信息交流為紐帶,示范推廣為手段,切實為農民辦實事,把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專業知識和大量的信息送到農民手中,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推動整個農業的上檔升級。周邊地區在示范區的引導和市場機制的調節下,通過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等手段。推廣新技術、新品種,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帶動周邊農村和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關鍵詞:農業科技園;發展模式;對策
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發展現狀
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的出口貿易環境發生改變,我國農產品將直接參與國際競爭,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將面臨更加開放的市場環境和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此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有著顯著貢獻。
但同時也有一些缺點:第一。農業科技園區現在只是我國農業科技發展的一種模式或一個區域性農業科技創新基地,其地位并未得到完全確認。在各級政府與科技部門扶持上仍缺乏明確、穩定的支持政策和支持途徑。第二,由于政府是投資主體,園區生產經營的機制不夠靈活,直接經濟效益不能完全保證,多數屬于“形象工程”。第三,農業科技園區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不足問題仍比較突出。一是園區自身科技力量不足,二是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機制不暢問題。
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對策
1.實現“政府引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農民受益”的發展模式
“政府引導。企業運作,中介參與,農民受益”應作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基本原則,使園區發展逐步走向規范。政府應高度重視,確實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作為促進本地區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大事來抓。在投資機制上,基本形成政府投資帶動社會投資,營造多元化投融資體系的格局。在管理模式上,都有園區地方領導小組和形式多樣的、職能明確的園區管理機構,組織和協調服務,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和地方配套政策,指導本地園區發展規劃的制定及實施監督等,為園區建設和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2.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
如今,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重點任務是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并開始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和經驗。如有些園區提出的“運行公司制、投資業主制、科技承包制,聯結農戶合同制”的園區運行機制,符合市場經濟和產業化發展要求,基本上兼顧了企業、科技、農戶各方面的利益,較好地協調了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系。在園區運作方式上,建立園區經營主體,實行公司制運作。區內高新技術企業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原則組建、管理和經營,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此外,發展以股份制經營運作帶動園區的開發,在權益分配上實現股份化。
三、總結與討論
綜上所述,本文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進行發展與現狀的分析后,提出應從5個方面加強對其的發展。建立一個有利于園區可持續發展、有創新特色的開放式園區運行機制。
另外,在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時要考慮園區的土地問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土地利用不同于一般的開發區或工業園區,它是以科技支撐,實現了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但如今園區土地利用尚存在一些需要認真對待的課題,首先是園區土地產權與土地流轉,土地產權的不明晰、收益分配不合理將會直接損害農民的利益,也影響園區的建設與發展。第二是園區土地利用結構和功能。如果土地利用功能分區和多功能開發的研究不夠,缺乏規范的用地結構標準,將造成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第三是園區土地利用效益,它是園區成敗的關鍵之一。如果只重視產值的高低,忽視對成本的管理與核算,將造成園區生產高產值、低效益,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因此。在園區的實踐與發展過程中,還應加強園區土地產權關系與收益分配,土地利用效益與評價指標多方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邱烜,《撐起老區農業科技一片天——廣西百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走出新路子》,當代廣西,2010:16
[2]白玉華,陳阜。龔元石,《紅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探討》。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5:1
[3]楊敬華,《農業科技園區創業與創新發展機制與模式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2005
[4]孫君生,《木蘭縣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管理運行模式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2009
[5]蘇曉東,《巴彥淖爾市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及其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
[6]張春敏,《以科學發展觀指導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理論界。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