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關鍵詞: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儀器設備;計量管理;關鍵要素
0 引言
由于公路工程測試和檢測設備的專業性,對測量特性的準確性要求相對嚴格,并且難以使用公共校準系統來確保設備發揮有效作用。因此,在對測量特性進行識別和校準的過程中,不允許根據社會公認的驗證和校準系統進行操作。此外,公路工程測試設備類型很多,每種設備具有不同的功能,指標和覆蓋范圍。因此,為了促進設備的規范管理,保證設備檢校的準確性和穩定性,建設專用的公路工程測試設備的檢定標定系統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1 公路工程測試及測試設備概述
由于影響公路建設質量的因素很多,因此有必要從多個方面開始檢查,例如路面平整度和質量檢查過程中的結構強度。為此,需要使用許多不同的測試設備。近年來,科學技術促進了測試設備和裝備行業的發展,并且更新和更先進的測試設備已經用于公路工程測試和檢查工作。路面強度測試儀,瀝青攪拌車轍測試儀,非金屬超聲波測試儀,混凝土鋼筋測試儀等還有常見的通用測試工具,例如各種刻度尺,各種量筒和等級尺。很快,這些設備共同構成了公路工程測試和測試設備系統,對確保公路工程建設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無論用于公路工程測試的試驗臺和設備有多少種,在驗證和校準上述設備的各種測量特性的過程中,專有的儀器和設備驗證在構建校準系統時,應明確說明這“十個主要測量類別”是構建系統的基礎,并且是確保系統結構穩定性的重要支撐基礎。本文研究的公路工程測試設備及測試設備,也是在此前提下啟動的標定系統。
2 構建檢定/校準體系基本框架
從交通運輸領域的工程項目試驗檢測技術的角度來說,其所需儀器裝置的測量技術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復雜,各種綜合化多功能、性能優越的儀器設備慢慢變成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各種計量門類的科學劃分是形成公路工程建設試驗檢測儀器裝置檢定以及校準體系的切入點,同時是奠定其體系框架合理穩定性的核心所在。
2.1 目前檢定/校準體系的框架分類
公路項目建設工程類別繁多,通常根據具體項目的檢測方面以及其所用檢測儀器的專業水準規范是不同的。盡管檢定/校準體系基本框架是以專業劃分為基礎,但還要完成更細致的、規范的、合理的分類作業。按照計量檢定基本規則和條例,通常可把不同專業計量器具設定為三類。在該劃分方式中,A類指代得到社會公用計量(基)專業標準以及相關專業部門最高計量規范標準認證并授權,用途為進行貿易結算和相關安全防護作業的計量裝置;B類指代完成具體行業性能質量監督審查檢驗相關作業的計量設備和裝置;C類指代平時完成,驗檢測儀器設備裝置以及部分實物量具設備。當前專業檢定以及校準體系進行的側重點是A類以及B類計量器具和設備。
2.2 完成檢定/校準體系構建的基本要點
通常國家部門計量檢定系統表也叫作計量檢定系統,范圍涉及:規范基準、不同等級計量標準規范、各種工作計量設備的名稱、儀器額定測量范圍、器具自身準確度和各種器具的檢定方法等。上述內容是國家針對器具計量基準和不同等級的特定計量標準以及當前工作計量器具裝置的審查檢定主從關系等角度所規定的技術規范要求。通常檢定/校準體系不僅包含了工作計量器具設備的各種自身屬性,同時還涉及到從器具計量基準一直到對應工作計量器具設備無間斷鏈條上的不同計量設備、對應量值傳遞關系以及相應規范制度。
2.3 具體器具命名以及編碼規定
(1)器具命名。規定計量器具的所有命名必須可以凸顯其作用、性能,命名通常借助主題詞、對應測量目標和部分基本特征詞科學搭配而成。一般主題詞利用顯示計量器具和設備自身外形的詞以及詞組完成相關命名。其中測量目標通常利用被測對象和其可測量的具體的量以及部分形容被測對象的定語完成組合。對應的基本屬性詞要借助具體測量原理、自身特征形容詞構成,目的是辨別不同功能或不同規范的計量器具設備。(2)器具編碼。通常計量器具依照五個段位總計八位字符碼在對應體系表中列出,第1段位按照道路項目、橋梁項目、交工項目、汽運項目四個領域進行區分;第2段位根據A、B、C三個不同器具管理種類進行劃分;第3段位按照對應的測量對象進行劃分;第4段位通常代表十個計量行業類別進行標識或者作為預留;第5段位一般代表可測量類別的測量對象具有各自原理特征屬性。
3 計量項目校準舉例
水泥混凝土抗折試模校準。在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中,水泥混凝土的質量檢測是重點內容。在進行檢測時,需要進行試模校準工作。要從以下等方面入手做好把控:(1)做好外觀檢查:確定沒有影響校準計量特性的因素后再進行以下項目的校準。(2)尺寸校準:使用游標卡尺,對試模進行尺寸測量。在測量時,于每個方向,設置3個測點,結果選算術平均值,檢測結果精確到0.1 mm。尺寸測量誤差要控制在±0.2%范圍內。(3)垂直度校準:使用刀口形直角尺和塞尺,對試模進行垂直度校準。通過測量內部各相鄰面的不垂直度,各相鄰面選擇不同部位測量兩點,取算術平均值,準確到0.1°。承壓面與相鄰面的不垂直度不應超過±0.5°。(4)平面度校準:用刀口形直尺和塞尺測量。按照米字線布線進行測量,其平面度根據各個方向的間隙情況確定。當各個方向上出現的間隙均在中間或兩端部位時,取其中一個間隙量大的作為平面度。當其中一個方向在中間有間隙,而其他方向在兩端有間隙,則平面度以中間和兩端最大間隙量之和確定。(5)縫隙:試模組裝后的縫隙用塞尺進行測量。測量時,按塞尺尺寸從小到大的順序依次試塞,以不能通過的最小塞尺片尺寸作為測量結果。(6)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用表面粗糙度比較樣塊比較測量,測量時選擇最接近被測表面粗糙度值的樣塊標稱值作為測量結果;或用表面粗糙度測量儀直接測量。
推薦閱讀:公路工程副高職稱論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