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環境檢測論文發表了S306線公路項目環境監測研究,現在人們都提倡綠色建筑,為了減少對環境和人體造成的傷害,需要保證工程的質量,對水、粉塵和煙霧進行監控,通過有效的手段來提高工程的品質,從而更大程度的保護環境。
關鍵詞:環境監測論文,毛細水,瀝青煙
S301線公路工程全線地質條件復雜,工程防護量大,自然條件惡劣,生態條件脆弱。針對項目的特性,為了提高工程質量,保護環境,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環境監測技術。本文就環境監測在施工組織活動中,對其進行分析。
1混凝土拌合及養護用水監測
為了保證混凝土強度以及養護效果,對拌合用水以及養護用水進行監測,監測的主要項目有pH、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鹽、堿含量。由于降雨頻繁,采用的水為河水,因此,監測頻率為每天一次,采水量不少于5L,水樣為每一天不同時間的混合水樣,采取水樣的同時應記錄天氣、采樣點位置等。項目構造物有普通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因此監測指標應符合表1要求。混凝土養護用水不檢驗不溶物和可溶物,其他指標符合表1要求。對全線不同拌合站與預制場采用全覆蓋監測,對數據當天進行分析,以保證混凝土拌合和養生的質量,2012年7月21日監測數據匯總詳見表2。由于白楊河拌合站處在溫度較高、蒸發量較大的區域,因此水質分析中pH值較大,氯離子含量也較高。K182拌合站處在高海拔、雪山融水區域,水中的不溶物含量較小,其他離子的含量也較小,對混凝土來說,是很好的拌合和養生用水。由于受到降水、泥石流等自然現象的影響,著重加強對白楊河、K76拌合站水質監測。
2路基毛細水監測
沿線路基多為含有易溶鹽的填料,針對這種不良路基填料,施工方采取換填、路基填料注水、以及鋪裝土工布的措施進行治理[2]。在高度低的填方路基段,防止含有易溶鹽的毛細水上升從而對路基造成溶陷、鹽脹等破壞,應對路基的毛細水進行監測,為后續的路基施工工藝進行改進。通過在路基填土中以及隔離層埋設TDR測試探頭,通過TDR設備監測路基土中含水量的變化。在監測過程中,由于受到雨水的影響,個別路段部分時段監測數據較大,剔除不利因素下的異常數據,路基土的含水量數據在14%~17%之間,監測結果表明,采用的施工工藝能有效阻斷毛細水的上升。
3料場TSP監測
揚塵監測通過采用重量法、激光射線法、β射線法等,本項目經過篩選,采用監測速度快、數據準確、成本較低的激光射線法。設備主要由室外機柜、激光粉塵儀、通訊模塊組成,監測精度為0.01mg/m3,依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的要求,項目采用的揚塵濃度極限值為300mg/m3,監測點的布設符合《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的要求,對全線料場揚塵采取24h在線監測。料場及相關施工現場采取以下措施減小揚塵:a.對全線的料廠采取場地硬化;b.不定期對地面灑水;c.對運輸車輛進行覆蓋;d.遇到4級以上大風天氣,嚴禁作業;e.料場細集料、石灰等進行覆蓋,具備條件進行入庫存放。當激光粉塵儀監測到揚塵濃度超過300mg/m3,停止作業、查找原因,采取進一步的措施對粉塵進行監控。
4瀝青煙的監測
瀝青拌合樓生產瀝青混合料過程中,會產生瀝青煙,對空氣造成污染,依據《固定污染源排氣中瀝青煙的測定》(HJ/T45-1999)監測方法,將排氣筒中的瀝青煙收集于己恒重的玻璃纖維濾筒中,除去水分后,由采樣后玻璃纖維濾筒的增量計算瀝青煙的濃度。由于瀝青煙成分復雜,項目參考相關規范[3],規定的極限排放量為200mg/m3,并采取以下措施進行瀝青煙的控制:a.嚴格控制加熱溫度,防止輕組分產生瀝青煙;b.將瀝青煙引入焚燒爐進行焚燒;c.焚燒后的瀝青煙進行水噴淋后排放。5小結本文通過對項目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水、粉塵、煙霧的監測以及監測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階段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建議在施工初期,根據項目的特點,制定完善、齊全、易實施的環境監測計劃,從而更大程度地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魏成存.鹽漬土地基處理技術研究[J].建筑知識,2015.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31570-2015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S].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15.
作者:雷艷妮 單位:陜西環境監測技術服務咨詢中心
推薦閱讀:《內蒙古公路與運輸》雜志于1976年創刊,自創刊以來,始終立足于區內外交通建設主戰場,緊密結合國家、交通部、自治區三級交通科技發展規劃,堅持把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及新的管理方法作為本刊的中心任務和辦刊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