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 路面施工機械設備的重要性
路面工程任務的完成,70%取決于機械設備資源的配置。機械設備實力的強弱,性能優劣、配置的合理與否、機械化施工程度的高低,直接制約著工程質量和經濟效益。在高等級路面施工當中,可謂是”一條龍”作業,機械化施工貫穿始終,各種機械之間的配合和協調尤其重要,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作業面就會停工。所以,施工現場應配備一名施工調度員,堅持在第一現場調度指揮,布置設備按程序作業,嚴格按照公路施工工藝、設備技術性能,在時間和空間的參與上得到合理的統籌安排,實現機械設備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從而達到工程施工與機械設備效益最大化。這是項目路面設備管理首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路面工程任務完成的關鍵。
2 路面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2.1管理制度的因素。隨著公路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單位取消了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致使設備處于無人管理或失控狀態。一些單位不按客觀規律辦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設備管理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體系不健全,各級安全管理人員不到位,日常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實施,安全檢查、安全學習、安全培訓、安全考核等)無法正常開展。管理制度是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開展的前提和基礎,但許多單位恰恰沒有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是制定的制度不合理、不科學,可操作性不強。很多單位口頭上強調重視安全,但實際上在安全方面不給予資金投入,或投入的資金太少,無法保證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2.2 人的因素。安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它包括設備操作手以及生產組織、指揮管理等人員。據統計,由于違反操作規程而發生的機械事故和人身傷亡事故占事故的80%以上。因此操作人員是關鍵。
(1)操作人員缺乏應有的安全知識。操作人員缺乏設備相關專業知識,對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對安全操作規程不熟悉,盲目進行操作或者經驗不足;缺乏應付異常情況的能力,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后果完全無知等,均會導致事故發生。
(2)操作人員抱著僥幸心理或冒險心理。要求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對操作人員來說就受到了“約束”,于是一些操作人員抱著僥幸心理違章作業,結果釀成事故的發生。由于操作手抱著僥幸心理所造成的事故占總事故中的比例較大,應引起廣大安全、機務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
(3)操作人員預見能力的局限性。操作人員紀律松懈漬任心不強,檢查員不細致等,都會導致事故發生。在施工中,機械操作員邊開車邊抽煙、打手機、穿拖鞋以及與他人攀談等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盡管有關人員能夠周密地去事先預測籌劃,但這種主觀預見能力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事故發生后才發現原來恰恰沒有預見到的環節出現問題。有的甚至事后還找不出原因。
(4)操作人員受環境的影響。由于公路施工機械都是在高溫嚴寒、軟地基坡道等野外環境施工,再加上夜間施工照明不夠、交通復雜等環境,容易造成事故以上是造成設備事故和人身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全體員工特別是安全員、機務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重視,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消除各種事故隱患,杜絕事故的發生。
2.3 施工環境的因素。公路施工、養護都是常年在野外進行,各種作業環境和氣候條件都會碰到,松軟或結冰的路面、危險的坡道、嘈雜的噪聲、暗淡的照明、較高的溫度等作業環境和氣候條件都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設備停放場地的空間、平整度、衛生狀況、消防器材的配備情況、夜間的照明情況等條件不佳,也會引發安全事故。特殊的氣候條件或自然災害也容易造成事故。例如狂風、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
3 加強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貫徹“三項標準”,促進設備管理持續改進。我們結合相關的管理辦法制定相應的路面設備管理制度,結合機械設備的性能特點,制定了單機車作業規程和注意事項,使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并貫穿于“管、用、養、修、算”各個環節。為實現這個管理目標,充分發揮其最大效率。我們堅持不懈地貫徹執行GB/T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GB/T2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把質量、安全、環境保護引入到路面機械日常管理當中來,不斷強化機械設備管理,著力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3.2 加強設備的進場驗收工作。設備進場前,項目設備副經理會同設備管理人員對進場設備進行詳細的驗收,包括分包方投入的設備和外租設備都要按相應的技術標準考核驗收,建檔立卡,認真填寫《機械設備技術狀況鑒定表》,保證進場機械設備具有良好的性能狀態,嚴禁設備帶病進場。對租用的機械設備,項目必須簽定租賃合同,明確設備安全作業和工程質量、租金計量與支付以及相關的違約責任必須條款清晰,便于操作,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3.3 實行機(站)長負責制
對所有進場的機械設備,均實行“三定”制度(定人、定機、定崗)。對大型設備一如既往的實行機(站)長聘用制。機(站)長負責設備的安裝、運輸、調試、生產、保養等系統的組織與管理。項目副經理同機(站)長簽定安全目標責任書,對該設備生產過程中的一系列指標進行細化和量化,并以此來考核機械設備。當月的成本核算與個人工資(獎金)直接掛鉤,還推行鼓勵技術改進、鼓勵增產節能的獎勵辦法,對于有創新的技術改進,能提高工程質量或降低施工成本的,給予重獎。
3.4 實行“強制”與“按需”相結合的保養制度。在維修和保養方面,我們改變以往的“計劃保養制”,而采用“強制保養”和“按需保養”相結合的保養制度。這就要求在項目部設立快速、迅捷的維修保養班組。項目部機械管理人員依據設備技術性能和使用情況,制定出明細的保養間隔和保養項目安排表,統一安排,按需保養,強制執行,這些工作主要由機(站)長組織機械操作人員完成。同時項目部派一名懂機械、精維修的設備管理人員每天對所有設備進行巡視,收集有關設備運行的原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判斷,確定維修方案,隨即進行現場處理,并安排在適當的時候予以搶修。對于故障嚴重,停機時間較長,需要部件大修的機械設備,待統籌安排好工作面后,不分晝夜連續搶修,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機械性能。
3.5 加強單機車成本核算。單機車核算是采用經濟方式來反映機械使用情況,它是機械設備管理工作量化考核,是評價單機車使用狀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每月對單機車完成定額指標和消耗成本的量化分析,進行全面核算,獎盈罰虧,激發廣大員工工作熱情和責任心,使他們愛崗敬業,精心使用、維護設備,提高設備的出勤率,充分發揮機械化施工的最大效益。
4結束語
總之,筑路機械設備使用的安全管理是方方面面的,既有人的因素、機械因素,還有環境因素,是一個大的安全系統工程。公路施工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是機務管理工作中的重點,是完成好生產任務的首要條件,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杜絕或減少事故的發生,才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才能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喬廣軍,張波.加強民工安全教育、確保施工安全[J].科技信息,2008,(29).
[2]蔣必遠,廉天驕.淺析工程機械技術保養的常見弊病及對策[J].科技成果縱橫,2006,(4).
[3]李俊林.淺談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