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對于單一橫縫密集型(間距小于10米)路段,考慮到機械化施工,最小處理長度不宜小于30m,綜合考慮彎沉檢測結果,對于彎沉值較小的路段,考慮到行車的平穩、舒適,對其進行微表處。對于彎沉值較大的路段,采取挖除瀝青面層和水穩碎石基層,重新鋪筑4cm厚AC-13F、5cm厚AC-20C、6cm厚AC-20C瀝青面層和9cm+9cm厚ATB-25瀝青穩定碎石基層的方法予以處理。
裂縫表現為沿裂縫兩側出現松散、破碎、沉陷甚至出現錯臺等現象。主要是由于路基的不均勻沉降造成縱向裂縫的產生。雨水沿裂縫進入結構層內部,由于水與骨料的吸附能力大于瀝青加之車輛荷載作用,致使瀝青混合料油石剝離,強度衰減從而導致裂縫邊緣的破碎、沉陷。另外,縱向裂縫一旦與連續橫縫交錯,病害發展速度會大大加快,必須進行及時治理。
對于橫縫間距較大且伴有唧漿、網裂、沉陷等病害,沿裂縫每側開挖1~2m,挖除瀝青面層,若基層出現松散破碎,則應將基層頂面的松散粒料一并予以清除,基層頂面鋪設玻纖格柵,重新按4+5+6結構鋪筑即:4cm厚AC-13F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5cm厚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6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各層均采用SBS改性瀝青。為增強各結構層的層間粘結,在上基層頂面灑布透層油(中、慢凝液體石油瀝青),灑布量為1.2kg/m2左右;在瀝青穩定碎石基層頂面及瀝青混凝土面層間均勻灑布一層SBR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灑布量0.6kg/m2左右。對于基層破壞嚴重的要進行必要的挖除,挖除的水穩碎石基層采用ATB-25瀝青穩定碎石分兩層鋪筑。
基層開裂后失去了抵抗拉應力的能力,就在開裂位置將應力傳給面層,形成面層在開裂縫處的應力集中。特別是在冬季低溫下,瀝青面層的規模較大,它僅能承受較小的溫度應力,裂縫處的應力集中現象使交通荷載產生在瀝青面層下部的拉應力比沒有裂縫的部位要大,容易超過瀝青混凝土的極限強度,致使瀝青面層跟著開裂。其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高速公路橫向裂縫較為普遍,部分橫向裂縫伴有一定寬度的破碎、沉陷,且全線橫縫密集現象較為突出。根據對橫向裂縫部位的鉆孔取芯等檢測結果發現,橫向裂縫主要是由半剛性基層開裂引起的路面反射與車輛荷載、水損害共同作用的結果。橋頭或橋頭搭板與路面銜接部位的橫向裂縫主要是由于路面與橋面剛度差異及不均勻沉降造成的。橫向裂縫產生后,一旦封堵不及時,雨水沿裂縫滲入路面結構層內部,形成唧漿、沉陷等伴隨類病害,大大加快了路面的破壞速度。
對于橫縫連續沉陷嚴重路段,采取挖除瀝青面層和水穩碎石基層,面層填補材料分三層鋪筑,分別為4cm厚AC-13F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5cm厚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6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均采用SBS改性瀝青。基層采用ATB-25瀝青穩定碎石進行填補,分9cm+9 cm兩層鋪筑。為增加各結構層的層間粘結,在下基層頂面灑布透層油(中、慢凝液體石油瀝青),灑布量為1.2kg/m2左右;在瀝青穩定碎石基層頂面及瀝青混凝土面層間均勻灑布一層SBR改性乳化瀝青粘層油,灑布量為0.6kg/m2左右。
對于橫縱縫交叉伴隨網裂、嚴重沉陷的路段,彎沉檢測發現此類路段的實測彎沉值明顯大于容許彎沉值,通過對此類路段鉆芯取樣,結果顯示其基層松散、破碎。對于這種段落的治理方案為挖除面層和基層后重新鋪筑4cm厚AC-13F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5cm厚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6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上基層采用ATB-25瀝青穩定碎石回填。
對于橫縱縫交叉輕微路段為了防止病害沿縱橫縫交叉部位進一步擴大,采取挖除面層后,在基層頂面的裂縫處用熱瀝青灌縫,鋪設玻纖格柵后重新鋪筑4cm厚AC-13F、5cm厚AC-20C型、6cm厚AC-20C瀝青面層的方案。
對于因基層開裂引起的縱向裂縫,如基層無明顯沉陷、破碎,則挖除面層后,對基層進行灌縫處理后,鋪設玻纖格柵,并重新鋪筑4cm厚AC-13F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5cm厚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6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
對于縱縫有明顯破碎、沉陷或嚴重網裂路段,一般基層也已發生開裂,采用銑刨面層及上基層后,重新鋪筑4cm厚AC-13F型細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5cm厚AC-20C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中面層、6cm厚AC-20C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上基層采用ATB-25瀝青穩定碎石回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