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其中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在2020年全面脫貧以后,著力破解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逐步實現鄉風文明,不斷增強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天水市麥積區為例,分析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 鄉風文明;建設路徑;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其中,鄉風文明建設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又是鄉村振興的保障[1]。
1 鄉風文明建設的意義
1.1 加強農民思想意識教育
隨著科技的發展,農業的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極大地推動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廣大農民的經濟收入也不再是單一依靠農作物種植,而是逐漸轉變為復合型的經濟模式,這就需要不斷強化農民的文化知識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特點,也使得人們在思想意識、道德層面的問題越來越多,所以在加強農民文化知識和科技教育的同時,培養農民積極向上的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使廣大農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僅有利于農民自身的健康發展,更有助于形成農村良好的精神面貌,塑造文明鄉風。
1.2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農村普遍出現了鄉村文化失序、傳統文化遺失的現象。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激活其中蘊含的活躍因子,通過不斷從中汲取營養滋養優秀傳統鄉村文化。甘肅省天水市作為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擁有伏羲推演八卦、麥積山石窟文化、大地灣文明遺址、先秦故里及三國歷史等傳統文化要素,文化內涵十分豐富。
1.3 培養綠色生活方式
隨著農村經濟模式的轉變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再加之網絡的普及,農民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娛樂休閑要求逐漸增加,家庭消費比重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理念的變化,在豐富了農民的精神世界、促進了鄉風進步的同時,部分農民的消費觀念產生扭曲。因此,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培養綠色生活方式,引導農民養成合理的消費方式和參與健康的休閑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有利于村民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更有利于形成健康、質樸的鄉風。
1.4 營造和諧健康鄉村生態文明
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村村干凈、戶戶干凈,打造優美的鄉村環境。因此,在鄉風文明建設過程中,要轉變思想,使人們積極參與到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要改善村容村貌,人居環境,還要做好家庭環境衛生整治,做到“美麗庭院、干凈人家”。不斷營造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樹立“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引導廣大農民養成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習慣。
2 天水市麥積區鄉風文明建設發展現狀
2.1 “十大文明行動”助力文明鄉風
2020年,天水市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深入推動“窗明幾凈”行動,凈化美化家居環境;深入推動“村莊清潔”行動,集中整治農村環境;深入推動“垃圾不落地”行動,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深入推動“化解糾紛、和睦家庭”行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深入推動“拒絕高價彩禮”行動,大力培育文明新風;深入推動“公筷公勺”,倡導踐行文明餐桌;深入推動“光盤”行動,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深入推動“禮讓斑馬線”行動,提高文明交通意識;深入推動“天水好網民”行動,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深入推動“今天我是青年志愿者”行動,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等“十大文明行動”,掀起了“做文明有禮天水人”的熱潮,大力弘揚文明新風,增強了市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2.2 開展培育文明鄉風營造脫貧氛圍主題活動
2019年1月,在脫貧攻堅進入合力攻堅的關鍵階段,為進一步振奮村民精神、改善農村面貌,大力營造扶貧必先扶志強智的良好氛圍,天水市委、市政府以“培育文明鄉風、營造脫貧氛圍”為主題,以提振精神面貌、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戶容戶貌、豐富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真正幫助農民樹立“想致富、會致富”的信心,推動貧困戶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為任務,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目標,開展活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實現農村精神風貌好、鄉風民風好、村容村貌好、庭院環境好,讓農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2.3 形成麥積區鄉風文明建設典型示范
2.3.1 風正、村美、民富的曹石村
近年來,麥積區伯陽鎮曹石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一起抓,制定了曹石村美化綠化規劃,積極組織村民開展植樹造林,消滅荒山禿嶺,逐步將曹石村建設成一個生態文明村,曹石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爭當“好孝子、好媳婦、好家庭”更是群眾爭相追趕的時髦。中組部更是將電教片《曹石村紀事》選入《向黨的十七大獻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百部電視教材》,獻禮十七大,在全國播放,宣傳風正、村美、民富的曹石村。
2.3.2 鄉風文明浸潤美麗鄉村中灘鎮蒲甸村
秦腔文化根植于三陽大地,深入到蒲甸村民的心中。為了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麥積區中灘鎮蒲甸村以黨建做引領,革除陳規陋習,改造鄉村舞臺、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制定完善的村規民約等措施,著力加強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挖掘文化特色,推進文化融合,培育時代文明新風氣,豐富提升了“美麗鄉村”的內涵,使整個村莊洋溢在一派和諧歡樂的氛圍里,營造“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社會風氣,真正把蒲甸村建設成黨風正、民風淳、人心齊、干勁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推薦閱讀:鄉村旅游背景下的主題民宿室內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