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護理學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教育相結合是現代教育改革和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護理專業學生能夠在護理工作中理解病人的痛苦,關心病人的健康,尊重病人的隱私。分析了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必要性,對護理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方法和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在人文素質培養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探究。
[關 鍵 詞] 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教育是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護理專業教育的教學原則,對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當前的護理專業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護理專業教學對人文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在教學中也沒有人文素質教育相關的內容和方法。基于此,需要對護理專業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質教育是現代醫學發展對護理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在教育體制的改革和現代醫學的發展中,對護理學專業的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教育是護理學專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當前的醫院對護理人才的要求不再限于護理學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要求護理學專業學生具備優秀的護理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更加重視人才培養的全面性和綜合性。護理學專業中的護理學基礎課程有著非常深厚的人文性質,護理工作本身就是要服務人們,所以需要在提高護理人才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護理人才的必要條件
人文素質包括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識,在護理學教學中需要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未來的護理工作中理解和尊重每個病人,能夠時時關心和盡心照顧病人。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講解護理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同理心和服務能力等,通過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能夠將關心和維護病人的身心健康作為工作的基本理念,使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具備人文精神,使護理專業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二、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探究
(一)更新護理學的教學理念,營造人文氛圍
要想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就需要先轉變護理學專業的教學培養目標和教育觀念。護理學教學理念的轉變是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礎。當今的醫學教育對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時代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應轉變傳統護理學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為學生灌輸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和護理模式。護理專業教育者應當重視人文素質教育在本專業中的重要意義,護理專業教師應制定人文素質教育的教學方案,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護理學基礎教育的核心和重點內容,培養綜合性和高素質的護理人才。醫學院校護理專業需要營造人文氛圍,引導護理專業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尊重、關心和理解他人,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精神,將人文素質教育與護理學基礎實驗教育有效結合起來,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
(二)創新護理學專業的課程體系
當前,大部分護理專業和護理學基礎課程都更重視專業性的護理學知識和技能,忽視護理學教學中的人文素質培養。所以,要想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就需要從思想觀念上認識人文素質在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將人文素質的培養與護理專業的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課程體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護理學基礎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學校應加大資源和資金的投入,保證護理學專業人文素質教育的需要,為護理學基礎課程結構和體系的改革提供保障。護理學基礎教師應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學生當作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課堂的主體,對其進行引導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熱愛護理這門學科,并尊重這份職業。護理學基礎教師為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應在教學中做到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讓護理專業學生能夠受到教師的影響逐漸轉變自身的觀念和行為。
(三)建立科學的護理學課程評價體系
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人文素質培養中,應建立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考核評價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措施。傳統的護理學基礎課程考核和評價更注重護理學基礎知識,而科學的護理學基礎課程評價應全面考查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將人文素質培養融入護理學基礎課程體系中,將人文素質評價融入護理學課程評價考核體系中,建立標準的、完善的和綜合的評價體系。在實際的評價考核中,可以將學生參加知識競賽、日常考試的成績作為護理學理論知識的考核標準,將學生實習期間的表現和實驗教學課堂表現作為護理學實踐能力的考核標準,將學生學習、實習和參加活動等表現出來的人文素養作為護理學人文素質水平的考核標準,最后將所有考核評價結果進行整合,形成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評估結果,通過不斷完善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評估內容來改進考核評價的標準和方式[1]。
(四)加強護理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對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和工作的現實意義,護理學專業教師應加大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需要對護理專業教師進行多方面的宣傳并在護理學院中展開人文素質教育方法的研討,讓所有護理專業的教師理解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和要求,使全體護理專業教師具備全新的教學理念。學校應整合教師的資源力量,打造專業的護理學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對護理專業教師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培訓,使護理專業教師掌握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護理學基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對護理專業教師宣傳人文知識,使教師充分理解人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護理學教師應注意自身的思想、語言和行為,發揮自身的表率作用,為學生帶來積極的影響。
(五)在校園中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
一所學校的校園文化能夠感染、影響、激勵學生并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規范和學習生活方式。為加強護理專業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學校可以在校園的宣傳欄、道路旁、教學樓的各個角落展示名人名言,對護理專業學生形成積極的引導和影響,還可以在校園中安放南丁格爾的雕像,讓學生銘記南丁格爾的故事并不斷激勵自己。學校還可以舉辦多種文化活動,為護理專業學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如護理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和護士禮儀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學校還可以組織護理專業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如鼓勵學生在實習中為病人提供人文關懷,到貧困地區送醫送藥來培養同理心,讓學生參加志愿者活動來培養其奉獻精神,最終從整體上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養[2]。
三、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法在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中的應用
(一)激發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應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過度依賴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護理學基礎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和教師在護理學課堂中進行互動,并讓學生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和自學。通過教學角色的轉變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節省講解基礎知識的時間,充分利用課堂為學生講解重難點問題并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3]。
(二)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
現代教育改革中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課堂中,護理學教師需要引導和啟發學生,讓護理專業的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學習掌握豐富的護理學基礎知識并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學生通過主動學習能夠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并能夠積極與學生和老師探討,提升綜合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人文素質。
(三)提高護理學專業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護理學基礎的實驗教學法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方法,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的考核方式能夠讓學生得到鍛煉,在護理學專業的實驗教學中經常會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學生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和護理操作的情況,小組的學習形式能夠讓學生關心其他小組成員的學習和操作情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護理學課堂的學習中并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通過團結合作能力的加強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護理工作中能夠充分與同事進行合作,為病人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
總之,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的人文素質培養中,護理專業教師應具備人文素質培養的教學理念,將人文素質融入護理學基礎的課程結構體系中和課程評價考核中,加強護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在學校開展豐富的文化類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綜合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進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林曉燕.基礎護理技術教學實踐體系改革創新研究[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172-173.
[2]梁宇杰,王紅明,李春卉,等.基礎護理學混合式教學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30):64-67.
[3]王晶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20,27(6):170-172.
推薦閱讀:國際護理學雜志是統計源期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