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茶葉中活性成分對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綜合論文時間:瀏覽:

  摘要:糖尿病是當今世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該病的發生率逐年呈上升趨勢。茶葉作為藥食同源的功能性飲品,經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其中許多組分都具有防治糖尿病的功效。通過就茶葉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成分做一綜述,以期為進一步開發利用茶葉作為輔助降血糖的功能產品提供參考。

  關鍵詞:茶葉;活性成分;降血糖;糖尿病

茶葉科學論文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表現為慢性高血糖狀態,伴隨著胰島素相對或絕對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脂肪、電解質代謝紊亂。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防治不當會引發各種急、慢性并發癥,造成病人生活質量的下降,嚴重者還會導致殘疾、早衰、早亡[1]。根據2019年國際糖尿病聯盟調查數據,目前全球20~79歲成年糖尿病患者約有4.63億,并預測在未來的十年里,糖尿病患者將達到5.78億。糖尿病及其并發癥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生危機,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目前,臨床上用于治療糖尿病的藥品主要分為口服降糖藥和胰島素注射劑,然而,這些治療藥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癥狀,無法根治糖尿病,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以從天然植物中尋找更加安全有效的功能成分成了糖尿病研究的熱點。

  茶葉是世界上飲用最為廣泛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含有多種天然活性成分,對人體有著積極的保健功能。在我國和日本民間,很早就有使用粗老茶葉煮水治療糖尿病的藥用歷史[2]。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茶葉中的茶多糖、茶多酚、茶色素、咖啡因、蛋白質及維生素類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機制可以概括為通過干預胰島素途徑、糖代謝途徑、減少機體氧化應激、以及保護靶組織靶器官等[3-7],具體見表1。本文就茶葉中具有降血糖功能的活性成分做一綜述,以期為進一步探究茶葉降血糖的機理,及開發茶葉作為防治糖尿病的功能性產品提供參考。

  1茶葉中活性成分的降血糖作用

  1.1茶多糖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是茶葉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復合多糖的總稱,是一類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酸性糖蛋白[13]。1987年,日本的清水岑夫首次提出茶葉降血糖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茶多糖,自此國內外學者相繼開展了茶多糖降血糖的機理功效研究。

  汪東風等[14]發現茶葉越粗老茶多糖含量越高。陳建國等[15]研究室也有同樣的發現,采用浸提法從老茶葉中得到含量為29.8%的茶多糖,發現該茶多糖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糖耐量,升高血清胰島素和肝糖原的含量。同時,茶多糖還有保護、再生胰島β細胞的作用,茶多糖干預后糖尿病小鼠的胰島數量明顯增多、體積增大,同時還能修復胰島β細胞內質網、線粒體等結構的損傷,使酶原顆粒增多,細胞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劉丹奇等[16]也有同樣的發現,茶多糖不僅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緩解胰島素抵抗,還能下調糖異生過程中的關鍵基因G6Pc和PEPCK的表達量,抑制Foxol基因和炎癥分子TXNIP的表達,起到保護胰島β細胞,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Xiao等[17]通過提取四種不同茶葉中的茶多糖,發現茶多糖對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西湖龍井茶葉的抑制作用最強,抑制率分別為64.35%和82.24%。張黎等[18]通過研究茶多糖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高血糖小鼠血糖血脂的影響,發現茶多糖不僅能降低空腹血糖,還能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提高肝糖原的含量,提示茶多糖降糖降脂的作用機制可能與增加肝糖原的含量有關。俞東寧等[19]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龍井茶多糖,再對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進行干預,35d后發現茶多糖能抑制脂多糖,顯著升高血清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肝組織中谷胱甘肽還原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的含量。表明茶多糖能通過減輕糖尿病小鼠的氧化應激,達到保護胰島細胞,使肝糖原恢復正常的作用。

  綜上所述,茶多糖降血糖的途徑主要是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調控內源因素(糖代謝酶類和胰島素)、抑制外源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及減輕機體的氧化應激等機制來實現的。

  1.2茶多酚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是茶葉中提取分離得到的多羥基類化合物的總稱,主要成分為兒茶素類、花黃素類(黃酮類和黃酮醇類)、花色素類(花白素和花青素類)、及酚酸類化合物,其中以兒茶素類為主體成分,約占茶多酚總量的65%~80%[20-21]。柳俊輝等[22]采用水提法再經D101大孔吸附樹脂富集得到廣西甜茶多酚,茶多酚含量為55.48%,探究了其對糖尿病小鼠的影響,發現甜茶多酚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改善其糖耐量。與模型組相比,還能升高血清胰島素的含量,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的含量。同時還能清除機體內過量的NO、NOS,起到保護胰島β細胞的作用。阮妙蕓等[23]通過體外實驗探究茶多酚對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發現茶多酚對葡萄糖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小于α-淀粉酶,對豬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呈現劑量效應關系,經過茶多酚類與混合物抑酶率的比較,發現在EGCg,ECg,EGC、EC單體中,EGC單體的抑酶率最高,茶多酚混合物的抑酶率高于各單體的抑酶率。王曉芹等[24]研究發現,茶多酚能明顯緩解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島素抵抗現象,血脂指標TC、Tg,LDL-C含量降低,抗氧化指標SOD、GSH的含量升高,炎癥因子 IL6、 IL1β和 TNF-α的含量明顯減少,且呈現劑量依賴性,其機制可能與調控 TGF-β/Smad 信號通路有關。Sabu等[25]也有同樣的發現,通過茶多酚干預糖尿病大鼠,發現茶多酚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LP,同時可以通過升高SOD、CAT、GSH的含量,提高機體的抗氧化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善糖耐量。

  茶多酚具有調節體內糖代謝、降低血糖的功效,其功效主要通過以下幾條途徑來實現:一是通過減少外源性糖的攝入,阻止內源性糖異生,促進機體內糖的利用及轉化;二是通過保護胰島β細胞,改善胰島素抵抗及胰島素受體底物功能,增強調節胰島素作用;三是通過茶多酚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來調節體內糖代謝,達到降血糖效果[26]。

  推薦閱讀:《茶葉科學技術》(季刊)創刊于1960年,是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主辦的茶葉科技綜合性學術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汾西县| 泊头市| 玉环县| 东安县| 碌曲县| 饶河县| 洛宁县| 门源| 庄河市| 潜江市| 通州市| 喀喇| 九台市| 南宁市| 四川省| 葫芦岛市| 金山区| 滨州市| 叶城县| 木兰县| 金沙县| 寿阳县| 进贤县| 新化县| 稻城县| 望谟县| 都兰县| 砚山县| 西城区| 镇原县| 竹溪县| 鄄城县| 麻阳| 鲁甸县| 永春县| 镇康县| 鄂托克旗| 东源县| 哈密市| 兰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