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本研究以2019年6月山西省文旅廳遴選的100個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分析法、社會調查法以及空間分析法對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特征與現存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研究發現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在地域上呈現聚集性分布,同時結合實地調研,提出鄉村旅游示范村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對其現存問題提出相應的產業優化與提升建議,從而為鄉村旅游地的成長與發展、助力鄉村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建設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提供參考。
【關鍵詞】 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地域分布特征;可持續發展
隨著山西省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開展,省內各村積極盤活村內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鄉村旅游,以文旅融合為切入點,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特色與內涵,帶領村民實現脫貧增收,努力落實產業興旺、風景秀麗、人民富裕的美好愿景,鄉村旅游示范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9年6月山西省文旅廳公布了100家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目前已有許多學者為山西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發展建言獻策。朱鵬亮(2020)等認為山西各旅游示范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資源同質化和產品同質化現象,需要從旅游規劃的角度注重差異化的發展戰略。馬慧強、謝東伶(2020)認為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設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措施,并以興縣蔡家崖村為例設計了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劉圓圓(2019)等認為目前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建設要以發展自身特色為主要建設目標,并從旅游產業、旅游產品和空間優化上給出建議。同時,很多學者也從旅游示范村的空間分布入手分析了影響分布的原因。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涉及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復雜系統,它對轉變農村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山西鄉村旅游示范村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旅游開發同質化、創意產品稀少、生態環境受損、空間分布不均衡、各利益主體間矛盾突出、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這對鄉村旅游示范村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急需探討其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對策。本研究以100家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為研究對象,運用實地調查法、文獻分析法、空間分析法等對目前山西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特征、現存問題進行分析,針對研究結果為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可持續發展提出參考建議。
一、山西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空間分布特征
地域集聚性分布明顯。在山西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的空間分布并不均衡,呈現出西北地區少中部地區南部地區多的情況,臨汾、晉城和陽泉的聚集性最為明顯,這三市是鄉村旅游示范村分布的高密度區。
沿河沿谷集中分布明顯。山西鄉村旅游示范村主要分布在河谷和山谷等海拔較低的地區,呈帶狀分布。分布在汾河谷地、沁河谷地和太行山山谷間的鄉村旅游示范村占60%以上。高海拔山地地區鮮少有分布,但不可否認的是有極少數鄉村旅游示范村坐落于高海拔山地地區,源于人類活動在高山閉塞的環境下形成了獨特的民俗風貌與人文生態系統。
沿重要的交通干線分布。交通通達度的高低與鄉村旅游業是否能興起與存續有著直接的關系,對旅游業的發展與否產生重要影響。交通通達度高,則意味著景區可進入性強,與外界的連接度高,進而為游客的到來提供了媒介。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大多分布在高速公路與國道兩旁或其附近,整體呈現帶狀分布。在交通干線30km以內的鄉村旅游示范村占到了90%,充分說明交通對其影響較大。
以其所在中心城市為核心呈現集聚分布。城市對農村的發展會產生輻射效應和擴散效應。城市的先進生產方式與思想觀念吸引農村人口前來就業并學習,從而為農村帶回先進的生產觀念與優秀人才,促進農村產業類型與結構的優化,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城市人口對農村優美生態環境與獨特民俗景觀的向往與追求,是鄉村旅游業的客源地和重要市場。因此可見,城市在農村旅游業的興起與發展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從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分布情況來看,大多數鄉村旅游示范村以其所在中心城市,或其距離最近的中心城市為核心,呈現向心性集聚分布。
二、可持續發展視角下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現存問題
(一)旅游示范村分布不均衡,影響聯動發展
由空間分布特征的研究結果得到,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空間集聚性明顯,各市域之間分布分散,且山西地形復雜,村莊之間交通通達性存在差異,使得近距離地區鄉村旅游聯動發展略顯不足。以長治市岳家寨村與西溝村為例,兩村之間駕車行駛距離為73km,需行駛2小時才能互通,若兩者間聯動發展,不僅需考慮游客偏好、游客時間、特色資源聯動等要素,還應考慮交通路線的選擇與游玩時間的衡量,這將會給聯動發展帶來一定的壓力與困難,不利于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二)旅游開發同質化嚴重
筆者在前期調研中統計得到,100家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中,依托特色村莊文化和民俗風情發展旅游的村莊有54個,占到總數的54%。這些村莊均以本地特色文化為主要資源,其主要旅游開發項目以特色文化體驗觀光、農業采摘、農家樂體驗等,大多雷同,新意不足。在歷史文化挖掘過程中,并未真正活化利用相關文化,僅以觀光游覽作為其主要利用方式,缺乏創意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更有一部分旅游經營者不顧自身環境因素,缺乏長遠發展眼光,回避不易回收成本的特色文化創意項目,照搬照抄一些網紅旅游項目,例如玻璃棧道、網紅橋、滑草項目等,這些均不利于旅游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三)利益相關者間博弈激烈,旅游生態系統矛盾突出
鄉村旅游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生態等因子的復雜生態系統,其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各個因子之間協同運作,但利益相關主體之間由于利益驅使,“各自為政”,便會出現與生態環境、人文景觀之間的矛盾。就村民來說,村民參與度與旅游就業者素質高低對鄉村旅游的發展與否產生一定的影響。山西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中一部分村民的市場參與度并不高,其對村莊旅游業發展與生態環境變化的東道主意識不強烈,導致其對村莊的文化存續和保護意識不強,不利于鄉村文化和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例如長治市岳家寨村78口人中有一半多人在外謀生,對本村旅游發展的相關概況并不了解,尤其年輕人的遷出以及村內老齡化問題,不利于旅游就業者的可持續發展。對旅游企業來說,缺乏長遠眼光,著重眼前利益,選擇較快收益的產品支撐旅游開發,例如長治壺關大峽谷鎮內多數村莊不顧景觀和諧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修建了多幢中層現代樓房,鋼筋混凝土架構嚴重破壞了鄉村自然生態系統和景觀,遭受游客的厭惡,降低旅游吸引力。對旅游者而言,鄉村旅游景觀的觀賞價值是否得到肯定、基礎服務設施是否滿足需求等,會影響鄉村旅游吸引力和未來發展;文明的游客行為,對旅游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十分重要。山西鄉村旅游示范村中仍存在游客在農田和山林里隨地扔垃圾的現象,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旅游服務設施不完善,影響游客舒適感的體驗。
推薦閱讀:生態旅游學論文發表正規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