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劇教學法在精神科護理學中的實施方法與效果。方法:選擇我院護理學本科專業3年級學生采用心理劇教學法進行教學,并通過試卷考核和問卷調查,對成績與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課程結束后學生理論成績為85.43±7.15,97.8%學生喜歡這種教學方法。結論:心理劇教學可使學生更易掌握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激發了學生對精神科護理學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對所學知識認識和理解能力、對精神疾病護理的分析和解決能力。
關鍵詞:心理劇; 精神科; 護理學教學
《精神科護理學》是臨床醫學中精神病學的一個分支,也是臨床護理學的一個分支,是認識精神疾病并對其治療和預防,護理病人促進其康復,增進其身心健康專業必修課程之一。 我國現如今精神障礙患者有1.5億,從2011年開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新增精神障礙疾病考題,但是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結果并不讓人滿意,精神障礙相關考點內容本科生基本沒有得分。以往傳統《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教師注重的是傳授知識,忽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有了依賴,教什么學什么,考什么記什么,疲于應付學校的教育模式,而對于考試以外的重點知識沒有記憶。
心理劇是由精神病理學家莫瑞努1921年提出的,它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形式,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某種心理沖突情景下的自發表演為主,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在舞臺上,以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和自卑感,增強當事人適應環境和克服危機的能力[1]。將心理劇應用于《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參與到課程中,完成劇本的編寫,扮演角色,通過團隊協作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的目的。此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1.研究對象
教學對象為本院護理學本科專業大學3年級學生,46人,男生2名、女生44名。此階段學生基本完成了通識課程和基礎教育課程、醫學基礎課程,以及部分臨床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2]。
2.方法
2.1課程概況
采用劉哲寧、楊芳宇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科護理學》第4版教材。本課程總學時32學時,理論講受24學時、實驗8學時。針對人材培養方案及精神科護理學課程的教學大綱,將教學計劃進行了調整,將理論講授調整為18學時,實驗調整為14學時。
2.2心理劇教學法的實施
2.2.1擬定心理劇編寫模塊。老師根據精神疾病常見癥狀、臨床常見疾病及精神科專業護理重點,將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癥、心境障礙、精神活性物質所致精神障礙、神經癥、兒童及青少年精神障礙的護理作為劇本編寫的模塊。
2.2.2任務布置。將學生分成6組,每組7人-8人。將劇本編寫模塊分配至各小組,各小組選一員成員負責收集匯總,小組成員自由選擇自己的角色,然后完成自己角色內容的編寫,將自己編寫的內容上傳給小組長,小組長進行匯總,修改成一個完整的劇本。小組長最后確定的劇本上傳給教師審核。劇情設計中必須有病人、醫生、護士及家屬等角色,劇情中必須包含有該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與方法、精神疾病護理要點與病人語言之間溝通的技巧、出院對病人及家屬的健康教育等內容。
2.2.3實施過程。各組成員可以利用課后業余時間閱讀相關資料、觀看視頻等方法,完成劇本編寫,小組長需將各組員給的分角色內容匯總整理,小組長需組織小組成員進行演練,推敲劇本的合理性與連慣性。
2.2.4分享與交流。通過網絡視頻進行,以小組為單位依次表演,各組同學根據編寫劇本內容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各組同學和老師一起觀看。表演過程要求主題明確、表演務實不夸張、語言流暢、護理措施得當。各小組表演結束后,各小組進行互評,對劇本中所表現的優缺點進行討論分析,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學生以實驗報告的形式撰寫心得體會,完成課程學習。
3.效果評價
從兩個方面進行。①理論知識考試:課程完成后采用閉卷考核,查看重要學生知識重難點掌握情況,試卷采取百分制評分,60分以下為不及格。②教學效果評價:課程完成后使用沈瑋[3]設計的問卷對學生進行調查,從激發學習興趣、自我臨床護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師生交流與互動、教學方法等8個方面進行評價。
3.1考試成績及教學效果調查
課程學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46名護理本科生期末考試成績為(85.43±7.15)分,成績及格率100%,總體成績較好。通過問卷星針對46名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回收46份,有效率100%。詳見表1。
4.討論
4.1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教與法需要相輔相成,想要學生掌握知識重點,就需要給出知識點,引導他去自主學習。因此在精神科護理教學過程中,我們把知識重點告訴學生,讓他們需要通過上網查閱、觀看視頻去學習去準備,把自己理解和學習到的內容進行劇本編寫與演練,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效果,滿足學生展示自我才華、發揮個人潛能的愿望,使學生成為有潛能的社會人才,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3]。
4.2促進學生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習效果
由于精神疾病患病的特殊性表現,患者往往發病就診于專科醫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接觸到精神疾病患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授課、傳授知識為基礎”的醫學教育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但長期采取這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缺乏師生互動過程,面對抽象的精神科疾病,學生極易產生學習倦怠[4]。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心理劇教學法提高了學生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和理解的能力,因為不論是劇本的編寫,還是角色的扮演,學生必須去查閱資料,完成自己所需要編寫的內容。
4.3增強團隊協作和保護
精神疾病專科護理和綜合疾病護理不同點不是簡單的完成基礎和生活護理,有效的護患溝通對于疾病的治療非常重要,對病人的康復和醫患關系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專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這些也是臨床護理專業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3]。心理劇本的編寫和演練需要有團隊協作的精神,針對突發精神分裂癥的妄想或躁狂患者的暴力行為,不是個體可以獨立完成的,需要團隊的協作和保護。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心理劇本編寫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團隊的協作意識,這種學習方法在將來的工作中也會發揮一定的作用。
4.4師生交流與互動
學生通過老師給的知識模塊完成相關疾病的劇本編寫,會因對精神疾病了解的局限性而感到茫然,在查閱資料時,對不能完全理解的內容就會主動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對根據交流整理修改編寫的內容,在促使學生提高的同時,也提高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另外,作為老師,也可以從側面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做到有的放矢,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精神病護理學的基本知識,提高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護理能力。
綜上所述,心理劇教學法在精神科護理學的教學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提高了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對精神疾病專科護理的分析和解決能力,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使學生更易掌握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
心理劇在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2019年武漢市市屬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038
參考文獻:
[1]心理劇.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83%E7%90%86%E5%89%A7/648819fr=aladdin
[2]賈守梅等.混合式教學在精神科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中華護理教育.2018,1(15):9-12
[3]沈瑋.心理情景劇教學法在《精神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護理研究.2014,4(28):1308-1310
[4]張冬紅等.案例教學法聯合標準化病人在精神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中華護理教育,2017,1(14):38-41
推薦閱讀:精神現象學的研究著作可以公開出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