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時至今日,我國傳統文化已經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了,民族音樂文化不斷發展和傳承。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每個“小家庭”都蘊含各自不同的民族風情和音樂特色,其中包含歌詞、語言、舞蹈、樂器等,都充分體現出了民族精神文化,也見證了語言文化的發展歷程。現如今,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主要通過學校教育傳承。在課堂音樂教學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通過學生的學習,讓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文章根據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內涵,分析了現階段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并且提出了民族音樂文化和學校音樂教育融合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學校;音樂教育
一、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內涵
(一)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有效地滲透民族音樂文化,不僅有利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發揚,還對民族文化內容的傳承起著一定的作用,民族音樂文化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能夠以良好的心態去解決問題。因此,在實際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現代音樂文化建設和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樂趣,從而提升傳統文化的傳播力。此外,民族音樂文化的發揚和傳承,還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為我國精神文化傳統的傳承奠定基礎保障。
(二)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學校音樂教育的聯系
學校音樂教育本身具備一定的文化功能,通過課堂教學,將音樂作品的內涵傳遞給學生,強化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愉悅學生的身心,促使與音樂有關的文化精神得以發展。因此,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學校音樂教育存在幾個方面的聯系。首先,學校音樂教育作為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主要陣地,在民族音樂文化的學習基礎上,先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通過文化教育,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同時,學校的學習具有對應的教學目標,在尊重學生認知需求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活動,達到提升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也對提升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發揮了關鍵的作用。學校音樂教育相比社會音樂教育,更具有優勢,通過課堂向學生傳遞民族音樂文化,通過對母語詞匯和音樂母語思維的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熱愛、理解和認知,充分體會到民族音樂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產生對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意識。最后,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經典部分,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拓寬了學生的音樂眼界和知識深度,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所涉及的民族風俗、歷史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提升其對各個民族文化的掌握程度,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創新和傳承,加快我國精神文化的建設進度。
二、現階段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簡析
(一)學校缺乏基礎的教育設施和資源
在素質教育實施的背景下,教育部門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在部分學校依然沒有引起重視。無論是音樂教育環境還是氛圍,甚至是教育理念和模式都十分落后,進而影響了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同時,很多學校缺乏基礎的音樂教育設施和經費,沒有完善相關的硬件設施,也無法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習環境和平臺。有的學校雖然設置了民族音樂課程,但是流于形式,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影響了音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不高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多元文化與傳統文化正面碰撞,促進別具一格、各式各樣音樂文化的發展。與傳統文化相比,現代音樂更加夢幻、神秘,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和喜愛,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導致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受到影響。從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都不高,他們認為民族音樂缺乏創新,不足以帶給他們活力。
(三)民族音樂教育方式有待創新
目前,我國民族音樂雖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在實際的傳承中,教育觀念和模式都十分落后,老師缺乏創新的思想觀念,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大部分音樂老師缺乏音樂專業素養,沒有經過專業化的音樂培訓,導致自身教學能力不足,音樂素質偏低。由此在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重視音樂理論教學,而忽視學生音樂創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嚴重影響了民族文化的傳播和普及,也不利于民族文化的有效發展。
三、民族音樂文化和學校音樂教育融合的有效手段
(一)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教學理念
為了更好地促進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首先所有的教師應該建立正確的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理念,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氛圍,深化民族音樂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意義。同時,有關部門應該提出有效的民族音樂文化保護措施,對地區民族音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基礎保障。其次,學校方面應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式,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民族音樂電影和視頻,帶領學生對民族音樂作品進行傳唱,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給學生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課堂沖擊,為課堂注入源泉和活力。
(二)完善音樂教學基礎設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要想充分讓民族音樂得到傳承,最為關鍵的是完善學校音樂教學基礎設施。首先,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民族服裝和樂器,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予學生視覺上的沖擊,以此達到傳承民族音樂的目的。同時,音樂老師應該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課堂模式,結合學生實際需求,為學生開展豐富的民族音樂教學活動。其次,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要結合高校學生的特征,建立更多樣化、更趣味化的音樂教學模式,將學生的思維與喜好作為音樂教學開展的基礎,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比如,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喚醒課堂活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活躍的音樂課堂氛圍,在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以及各個民族的熱愛。此外,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文化時,充分感受到各個地域特色的差異,在體會民族音樂文化傳承意義的同時,也提升了傳承效果。
(三)不斷提升音樂老師的綜合素養
在學校音樂教育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因此,應該加強民族音樂文化方面師資隊伍的建設,不斷提升音樂老師的綜合素養。鼓勵所有的老師參與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培訓和學習中,在增強民族文化傳承意識的同時,提升個人的責任感,促使每個老師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事業,并且以自身獨特的教育方式實現教學目標,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在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方面,首先,需要學校加大投入,積極聘請專業的民族音樂教師進行教學,進一步提升學校音樂教師的整體水平;其次,應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以此進一步促進音樂教師專業教學水平的提升;最后,學校應重視教師培訓機制的完善,通過完善的培訓機制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及專業素質的進一步提升。以上方法的實施,最終目的是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打造一支強勁有力的師資隊伍,改變我國音樂教學方向和模式,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民族音樂教學氛圍中健康成長,保障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學校音樂教學中合理地融入民族音樂文化,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素材和內容,還能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為了更好地促進音樂教育和民族音樂文化實現融合統一,需要社會、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對于社會,應該加強傳統音樂文化傳承內容的宣傳;對于學校,應該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音樂教育基礎設施,加強民族音樂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師生,老師應該不斷改變教學觀念和模式,與學生共同樹立正確的民族音樂傳承意識,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民族音樂課堂中充分體會民族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培養他們對民族、對國家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參考文獻:
[1]周秦.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福建茶葉,2020(1):238-239.
[2]蘇冰葉.如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J].黃河之聲,2019(17):76.
推薦閱讀:文化藝術研究雜志什么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