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國內機構知識庫建設以科研機構及研究型高校為主,民辦高校參與到機構知識庫建設的不多,筆者從當前國內外機構知識庫建設的現狀入手,分析了民辦高校在建設機構知識庫中面臨的困境并進行了出路分析。
[關鍵詞]機構知識庫;民辦高校;困境;出路
推薦閱讀:檔案類雜志哪種好發表
機構知識庫(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是在開放獲取環境下產生的一種以學術機構為軸心的數字資源集合[1],是對本機構智力成果進行搜集、整理、揭示和長期保存,并集中整合到網絡平臺中,向機構內外用戶免費開放的一整套服務體系。機構知識庫建設興起于2002年,2006年至2013年得到快速發展并被廣泛關注。根據開放存取機構庫登記機構ROAR[2](Regist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統計(調查時間為2016年11月9日),全球共有機構知識庫4 358個。其中數量達到100個以上的國家有8個:美國788個,英國260個,德國235個,日本215個,西班牙176個,巴西156個,波蘭119個,印度116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分別有92個、83個、8個。總體來說,我國機構知識庫建設與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而民辦高校建有機構知識庫的更是寥若晨星。因此,有必要對民辦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的意義、運行中面臨的困境及其出路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 國內外機構知識庫建設現狀
機構知識庫作為圖書情報學的一個新生長點,其相關研究在國內外日益受到重視,并已經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國外學者對機構知識庫的研究起步較早且比較成熟,根據他們研究的文獻類型柯平、王穎潔[3]將其分為三類:第一類為概述性問題研究。在此類文章中,國外研究者主要針對機構知識庫的興起背景、存在問題、實施影響等方面進行論述。第二類則是機構庫具體項目介紹。主要是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機構知識庫的建設項目如FAIR、DAEDALUS、SHERPA等進行相關介紹與總結。第三類是對機構知識庫實施中所采用的各種軟件如ARNO、Dspace、Eprints、Fedora、MyCoRe等進行介紹和比較。
近十余年來,我國學者對機構知識的研究逐漸增多,李廣建等[4]概要介紹了機構知識庫的概念和發展現狀,論述了機構知識庫的體系框架、功能及主要技術。吳高、萬文娟[5—6]從我國知識庫內容建設和管理服務兩個方面著手,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從重視宣傳推廣、完善存繳政策、發揮高校作用、規范版權協議、加強質量控制來推動我國機構知識庫內容建設,應從多方籌措資金、健全管理機制、強化服務團隊、開展共建共享等方面來提升我國機構知識庫的管理服務水平。
曹樹金等[7]在論證可聚合性分析框架的基礎上,提出了機構知識庫的聚合策略。胡婧等[8]探討了機構知識庫與科研管理系統的互補發展方式,提出了互補發展原則。鄭微波等[9]結合重慶大學機構知識庫建設實踐,從平臺建設、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系統闡述高校機構知識庫的建設策略。李國俊等[10]針對機構庫建設存在的資源獲取與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探索利用自編程序實現將題錄數據轉換為規范的元數據格式,并批量提交,既提高了效率,又解決了機構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劉方[11]針對大數據背景下國內外高校機構知識庫的應用情況、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分析總結,揭示了高校機構知識庫建立和運行與科研數據管理的內在聯系。
2 民辦高校建設機構知識庫的意義
民辦高校發展至今,累積了大量的有價值的智力成果,有效地揭示和保存這些成果尤為重要。隨著資源載體的變化,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越來越傾向于數字資源,然而數據商的壟斷影響將使一些資金不充足的圖書館無法獲取更多的服務。大英圖書館的報告表明,到2020年,大約80%英國出版的期刊將是純數字的,這可能代表了將來出版新的趨勢。而且在未來不單是期刊,圖書、學位論文、研究報告、課件、會議文獻、專利文獻也會逐漸趨向于數字化,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民辦高校而言,機構知識庫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實現數字資源的開放存取和長期保存、促進學術交流、提升機構學術地位的目標;另一方面可以緩解學術期刊及數據庫價格的逐年上漲以及打破出版機構壟斷學術出版的商業規則[12]。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教高〔2015〕14號)第23條規定:“圖書館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中應注重收藏本校以及與本校有關的各類型載體的教學、科研資源與成果”,“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體系”[13]。民辦高校在其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高質量的學術與智力成果,通過建立機構知識庫,將本校師生在教學科研中產生的學術內容采集、組織、揭示、利用和長期保存在一個平臺上,及時有效地序化這些科研數據和成果。通過圖書館館員對這些學術成果進行統一分類、標引、加工、存儲、建庫、整合后,可以清晰機構科研脈絡和研究動向,有利于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品牌資源庫。校內外同行或者是學生們在權限許可范圍內均可以通過圖書館搭建的平臺訪問和分享這些資源,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校的學術知名度和影響力。機構知識庫的建立不僅有助于高校師生查找相關資料與信息,還有助于了解相關學科科研人員的研究專長與研究動態,有利于科研人員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節省科研人員的時間和精力,促進科研能力的提升。
3 民辦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面臨的困境
據調研,美國90%以上的高校都建立了機構知識庫,而在國內擁有機構知識庫的高校不足20所,筆者又調研了部分綜合排名靠前的民辦高校圖書館,通過電話咨詢及網絡訪問等途徑了解到,目前中國內地的機構知識庫建設還主要集中在學術型的科研機構及高校,民辦高校似乎牽涉不深,除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等幾所民辦高校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庫之外,并沒有任何一個民辦高校圖書館明確地提出機構知識庫的概念。可見,民辦高校機構知識庫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結合我校機構知識庫建設的實際情況,對面臨的困境分析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