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無證診所醫療條件差,給群眾生命安全造成隱患。打擊和取締非法行醫行為是整頓和規范醫療市場秩序的重要內容,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利益的必然要求。
一、非法行醫概述
(一)概念
非法行醫是指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的人從事醫療活動,即未取得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辦醫療機構、被依法吊銷醫師執業證書期間從事醫療活動、家庭接生員實施家庭接生以外的醫療活動等。在實踐中,以未取得醫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和個人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開辦醫療機構的現象居多。筆者在其承辦的所有非法行醫案件中發現,犯罪嫌疑人均屬于未取得醫師資格而從事診療活動的情形。
(二)非法行醫的危害性
非法行醫,不僅擾亂了正常的醫療服務市場秩序,而且往往由于非法行醫者不具備執業的資格和條件,醫療服務質量差,同時也侵犯了就診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破壞社會的和諧穩定,影響依法治醫政策的落實。
首先,無證行醫人員沒有醫學專業知識,會造成誤診、漏診,很有可能延誤疾病的治療,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筆者承辦的一個非法行醫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對一名患心肌炎的幼兒患者,僅根據患者家屬描述的病情,以普通的感冒、腸炎進行治療,使患者錯過了治療的機會,最終因病情惡化而死亡。
其次,無證行醫人員沒有處理病人突發情況的能力,沒有任何急救措施,給就醫者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威脅。曾有一個非法行醫的犯罪嫌疑人,在用藥前沒有充分掌握患者是否飲酒,為患者注射頭孢類消炎藥,患者在注射中發生藥物過敏。當犯罪嫌疑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卻沒有能力采取急救措施,最終患者在被送往正規醫院的途中死亡。
最后,非法行醫地點通常設施十分簡陋,環境衛生條件差,存在著交叉和加重感染的可能。
二、非法行醫現象存在的原因
歷年來,電視、報紙、網絡報道的關于非法行醫醫療事件應該能夠引起人們足夠重視,但非法行醫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不少患者及家屬還沒有充分認識到其危害性。非法行醫不易被行政執法部門發現,待發現時大多已經造成就診人員死亡等嚴重后果,非法行醫現象滋生蔓延的原因主要有:
(一)醫療服務價格與低收入人群醫療支出能力存在差距
我國是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醫療保障體系不盡完善,醫療機構的發展與投資成本的增加,大中型醫院的診療費、治療費、醫藥費、護理費普遍偏高,廣大低收入群體難以承受。相當一部分的非法診所開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這部分人群收入少、生活水平低,對就醫條件要求也比較低。非法行醫者能適應這類群體的需求,走低價路線,他們看準了這片有利的土壤,依靠這些穩定的客源,這是非法行醫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二)無證診所診療的手續靈活、便捷
無證診所醫生大多是外來人員,而前來看病的病人也是外來人員,大多是上述醫生的老鄉,醫生與病人之間很容易溝通,并且病人看病不需要排隊等候,也不需要像正規醫院那樣進行一整套檢查和化驗。這些診所大多設在打工者集中地區,日夜開診,隨到隨治,還可以隨時上門看病,對熟悉的病人還可以賒賬,這樣的服務受到外來打工者的青睞。
(三)大量醫學專業的畢業生存在就業壓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醫學專業的人才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醫院對人才的需求設置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大中專以下衛生人才逐漸趨向飽和。而每年都有一大批文憑不是太高的醫學生畢業,但各級醫院只能解決少部分人就業,還有一大部分人就不了業,而這部分人容易成為常見的非法行醫群體的分子。
(四)就醫者安全意識不強,為非法行醫者提供市場
部分患者沒有充分認識到非法行醫的危害性,因本身經濟、文化層次低,由于無證診所存在價格上的優勢,使這部分低層次患者選擇前往就醫,這部分群體成為非法行醫機構賴以存在的客源。
(五)法律法規不完善,對非法行醫行為的處理機制滯后
衛生部門在查處非法行醫行動中,取締非法行醫只能沒收非法所得和藥品、器械、罰款。由于非法行醫者的設備簡陋,被查時一走了之,大多數情況下連罰款都無法執行。有的雖然進行罰款,但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過一段時間后仍重操舊業。
三、打擊非法行醫的對策
打擊非法行醫,是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是促進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的需要,是維護社會安全和穩定的需要。嚴厲打擊各種非法行醫,為廣大患者創造一個安全優良的就醫環境,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安全和健康權益,使醫療服務市場沿著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道路健康發展,應著實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大打擊力度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打擊非法行醫工作的重要性,把打擊非法行醫工作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使醫療市場秩序沿著法制化、標準化、規范化道路發展。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衛生監督機構要加大打擊工作力度,加大對重點環節的整治力度,做到發現一個、處理一個、曝光一個,使非法行醫者無藏身之地。同時把有證診所、無證診所底數摸清,重點打擊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開展治療活動的黑診所。在打擊非法行醫行動中要發動群眾、部署周密,主動與各居委會、村委會聯系,依靠他們的積極配合來開展工作。對非法行醫者,除嚴厲打擊外,關鍵要進行教育,以他們中造成的醫療事故作為反面教材,指出非法行醫給患者身體和家庭帶來的不良后果,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對情節嚴重,因非法行醫被衛生行政部門行政處罰兩次后再次非法行醫以及其他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及時收集、固定證據,移送審查,以追究刑事責任。
(二)建立、健全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加大行業監管力度
從全國各地情況來看,非法行醫者由于受利益的驅使,頑固不化,在經過一次整頓后,非法行醫又出現,因此要建立、健全一套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在打擊非法行醫的基礎上,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建立起一批切實符合廣大群眾需求的合法醫療機構,同時加大對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這樣才能使打擊非法行醫進入一個良性軌道。
(三)加大醫療改革力度,創造平價醫院
醫療衛生事業具有社會公益性特點,在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保障體系,推動醫療衛生事業良性發展。打造收費合理的醫療服務市場,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使廣大公民人人都享受到醫療保障。
(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民自我保護意識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法律法規,使廣大公民認識到非法行醫的危害性,將宣傳的重點地域放在外來務工人員和低收入人群聚居等區域,使非法行醫失去滋生的市場。同時建立非法行醫舉報獎勵制度,使非法行醫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失去立足之地,使他們沒有生存市場,以凈化醫療秩序。
(五)加大法律監督力度,嚴肅追究失職、瀆職的行為
各地在打擊非法行醫行動中,各部門被問責時有發生。遇到非法行醫事件時,衛生監督部門要嚴格執法,應該加強與公安、檢察機關等部門的聯系,對涉嫌犯罪的案件,要及時將案件移交至司法部門進行處理。檢察機關要加強與行政機關的協調和合作,通過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加大對非法行醫案件的打擊力度,同時還要針對非法行醫案件發生的特點,在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的同時,與行政機關加強合作,加強對出租房使用監督管理,積極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從源頭上防范非法行醫案件的發生。
行醫是關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職業,取締無證診所、打擊非法行醫關系到群眾健康和社會和諧發展。打擊非法行醫違法犯罪活動,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的規范化管理,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以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