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清遠市全面實施南融北拓的“橋頭堡”戰略的浪潮中,英德市應當抓住機遇、發揮優勢成為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在此過程中,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大農業品牌建設和推廣力度,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等舉措,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文章發表在《城市發展研究》上,是關于農村經濟方向的國家級經濟論文期刊推薦范文。
關鍵詞: “橋頭堡”戰略;農業經濟;提速;升檔
Abstract: In Qingyuan City,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 into the north of the extension of the " bridgehead" strategy of the tide, Yingde city should seize opportunity, play advantage beco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 bridgehead"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do do strong bibcock business greatly, increase agricultural brand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strength, begin a technology to groom energetically,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itiatives, economy of stimulative Yingde agriculture to accelerate or file.
Key words: Key words: " bridgehead" strategy; agricultural economy; speed up; rise file
清遠市第六次黨代會,因勢而動、因時而定,科學地提出了全新的南融北拓“橋頭堡”戰略,明確提出要把清遠打造成為珠三角地區和廣大內地市場主體的“橋頭堡”。全面實施“橋頭堡”戰略,既符合中央、省委關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擴大內需的重大部署,也符合當前清遠市經濟發展形勢,彰顯出清遠的區位優勢,同時又為清遠市社會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確定了目標,指明了路徑。
一、英德市應當成為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
英德市是清遠市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市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十一五”期間,英德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的成績:經濟工作連續五年獲得清遠市考核一等獎,在2009年和2010年《廣東省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中,英德“綜合發展力”連續兩年在全省山區縣(市)中排名第二;2010年,英德市實現生產總值208.89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1.84億元,總量居全省山區縣(市)第一名。2010年英德市生產總值占清遠市縣域生產總值的28.6%,對清遠市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率排在前列。因此,英德市應當也必須成為清遠市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和排頭兵。
在當前,在全清遠市掀起全面實施“橋頭堡”戰略的熱潮中,英德市如何才能發揮優勢,抓住機遇,搶占先機,努力奮斗,成為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實現經濟發展的再次飛躍呢?筆者認為,這需要英德市各級黨委、政府、部門協調作戰,共同努力,更需要全體干部、民眾的傾情參與,為英德市爭當實施“橋頭堡”戰略的主陣地、排頭兵而盡自己的責任和力量。與此同時,還應結合英德實際選擇好、實現好貫徹落實“橋頭堡”戰略的路徑和目標:緊緊圍繞“加快發展步伐,建設幸福英德”這個核心,堅持把發展工業作為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的突破口,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做大做強特色工業;同時,必須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農業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提速升檔。
二、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的重要意義
盡管這幾年,英德市工業經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工業已經成為拉動英德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導力量,三次產業結構中,工業占52%,處于絕對領先的態勢,這是英德市工業化進程中可喜的一面。但是,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從總體上來看,英德市還是一個農業大縣,英德擁有眾多的農業人口,2010年農業人口90.01萬,約占總人口的81%;農業經濟發展緩慢,2010年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49.1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358元,農民收入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英德市扶貧工作仍然艱巨。因此,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既符合當前全面實施“橋頭堡”戰略的重大部署,也是英德市當下經濟形勢的必然選擇;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有利于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有利于農村的和諧穩定,有利于農民收入提高,有利于實現“富民強市,建設幸福英德”的目標。
三、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的舉措
(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突出英德特色農業。
進一步壯大英德市十大農業產業基地,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加快發展經濟作物。要進一步壯大10大農業產業基地,突出發展優質水稻和茶葉、蠶桑、麻竹筍、沙糖桔、蔬菜、苗木花卉等競爭力較強的特色經濟作物。引導農民發展苗木花卉種植,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推進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工作,加快創建省產糧大縣、省養豬大縣。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增強科技含量,延長產業鏈,提高產業附加值,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由數量型、粗放型向質量型、效益型轉變,提高英德市特色經濟作物的市場競爭力。
(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
積極引進和培育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扶持德豐、得寶、錦源等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一是要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大型骨干企業,形成以畜禽為主的畜禽養殖及加工、以速生豐產林為主的木材加工、以糖蔗主的糖蔗加工等農產品加工體系;二是要發展一批新的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英德市資源豐富、種植規模較大的特色農業進一步做強做大,如茶葉、砂糖桔、蔬菜、竹筍、蠶桑等。
(三)加大農業品牌建設和推廣力度。
積極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按照國家質量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體系,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綠色農產品品牌,進一步提升英德市農業品牌效應。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大力發展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建設面向珠三角和廣大內地市場的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加快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優良的平臺。多渠道加強農產品宣傳推廣,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英德,走向全國。
(四)大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為促進英德農業經濟提速升檔奠定堅實的“軟實力”。如,可以定期邀請技術員舉辦針對農民在種養中遇到技術上的難題進行專題知識講座,也可以聘請專家、技術員到基地進行現場指導,舉辦農戶經驗交流會等。同時,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穿針引線,扶持和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與珠三角和廣大內地的高等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實行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提高英德農業科技創新的能力,加快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提高英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經濟論文刊發期刊簡介:《城市發展研究》創辦于1994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主辦的刊發探討如何應對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一系列挑戰的研究成果的學術性刊物,刊載城市規劃、城市地理、城市經濟、生態學以及相關學科的文章。國內外公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