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探究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經濟期刊論文發表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經濟學時間:瀏覽:

  摘要:“現代服務業”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200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傳統服務業,又要發展旅游、信息、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文章發表在《中國總會計師》上,是高級經濟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五化”理念,現代服務業,影響因素

  根據2012年2月22日,國家科技部發布的第70號文件,現代服務業是指以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為主要支撐,建立在新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礎上的服務產業。它既包括隨著技術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態,也包括運用現代技術對傳統服務業的改造和提升。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不再是“邊緣化的或奢侈的經濟活動”,其在增加就業、調整產業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如何解決中國服務業比重明顯偏低且增長緩慢的問題亟待研究。

  本文基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對現代服業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對影響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以期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健康發展以及與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提供政策性建議。

  一、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受傳統經濟發展指導思想和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服務業一直不受重視。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兩個指標在世界各國中都處于最后幾位。1980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僅為22%,服務業吸納的就業占全社會就業總數的比重僅為13%。

  同年,這兩項指標的世界平均水平分別為56%和6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服務業增長較快,到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升至40%,就業比重升至32.4%。近30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的特點: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上升前快后慢,20世紀90年代以前增長迅速,然后有一段停滯甚至下滑的時期,2000年以后基本維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上;服務業就業占全社會就業總數的比重處于緩慢但持續上升的過程中,從1980年的13%上升到1995年的24.8%,而后又穩步上升到2007年的32.4%。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在較低水平上趨于穩定,并不符合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20世紀80年代中國服務業的快速增長可能是對以往多年重建設輕生活、重工農業生產輕服務業發展這種傳統增長模式的校正和補償,而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緩慢增長則表現為一種“常態”(江小涓、李輝,2004)。

  雖然服務業發展滯后,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并沒有受服務業發展緩慢阻礙的影響。近20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幾乎是全球最高的增長速度,可見,服務業發展滯后并沒有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學者們通過分析得出這樣的判斷:我國經濟還沒有進入服務業迅速增長的階段,這一現象符合我國現在的國情。

  二、影響現代服務業發展因素的理論分析

  作為一個產業,影響服務業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中國正處于轉型期,不同服務業的發展所受的影響因素差異也很明顯。所以,分析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影響因素應該從經濟全局出發,細分各項經濟指標,考察它們與服務業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本文結合“五化”理念,從服務業整體發展角度出發,分析影響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各項因素,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經濟發展水平。配第—克拉克定律將產業結構發展過程描述為:“隨著經濟發展,勞動人口由農業移到制造業,再從制造業移向商業和服務業”。發達國家服務業產值比重和服務業就業比重普遍提高的事實驗證了這一定律。大量實證研究也表明:各國服務業產值比重與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人均GDP較高的國家服務業產出也相對較高,人均GDP和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兩者之間存在正向相關性。因此,用人均GDP來表示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服務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影響因素。

  2.消費需求水平。服務業在經濟中的比重是否隨消費需求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對服務產品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從較長時期看,人均收入水平是影響服務需求的一項重要的因素。消費需求對服務業的影響主要作用在生活性服務業。根據恩格爾定律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是分層次的,人們總是在滿足了低層次需求后才會轉向高層次需求。現代社會,農產品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要,屬于最低層次的基本需求,工業品則是較高層次的需求,服務品中雖有一些也是基本的生活需求,如衣食住行等,但更多的是為滿足高層次的享受和滿足。

  3.工業化水平。隨著經濟增長、勞動分工不斷細化和市場不斷擴展,產品的制造過程被分解成為一個個更細的專業化節點,大量的中間產品和加工過程獨立出來,此時,連結這些節點形成分工網絡的必要性就顯現出來,這些中間需求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部分。生產性服務業是為了滿足中間需求,向農業、工業甚至服務業提供服務,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及城市化加速發展的階段,工業、建筑業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主體。因此,工業發展狀況對服務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4.信息化水平。由于服務業的許多工作需要手工勞動,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總體上比制造業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慢,和制造業相比,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是滯后的。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滯后是服務業就業增長較慢的主要原因。同時,服務業較低的價格彈性導致了“成本病”(Baumol,1967)。程大中(2004)使用1978-2000 年數據,較為系統地驗證了Baumol的論點,結論是:中國的服務業除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務外,其它部門表現不同程度的滯后;服務業的需求幾乎缺乏價格彈性,很容易導致“成本病”。

  三、理論模型設定與實證分析

  本文以服務業增加值比重SPER為被解釋變量,表示服務業發展水平,以上文理論分析之諸因素為解釋變量。服務業理論影響因素匯總于表1。

  根據現代服務業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構建如下理論模型,并進行實證分析。

  SPERt=α+β1PGDPt+β2PFDt+β3PIGDPt+β4IDIt+β5CITYt+β6MIt+β7PFDIt+ut

  其中下標t指1995-2007各年,α為截距項,ut為隨機擾動項。

  四、結論與啟示

  本文的實證研究表明,首先,在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狀況下消費需求對服務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消費需求對服務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具有“門檻效應”。消費需求是有層次的,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最終消費支出主要為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屬于較低的需求層次,對服務業的促進作用并不明顯。而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的水平,消費需求對服務業的促進作用才顯現出來。

  本文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服務業增加值比重作為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可靠性不如修正后的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好。工業化是一個技術指標,用人均第二產業增加值來表示工業化程度并不十分合理。沒有考慮地區差異對各項指標的影響,市場化指數和國際化程度,存在很大的波動性。限于數據取得的困難,數據獲取及分析并沒有考慮地區差異,將地區差異考慮進來,通過地區面板數據對“五化”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關系進行實證分析,是我們今后研究的方向。

  經濟期刊論文發表:《中國總會計師》雜志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主辦的,全國唯一以宣傳中國總會計師形象為主以總會計師為主要閱讀對象的大型財經類雜志,系國家一級期刊,由王丙乾、姜春云、成思危、經叔平任高級顧問,原財政部副部長、現任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張佑才任編委會主任,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唯一的會刊。

  參考文獻:

  [1] W. J. Baumol. Macroeconomics of Unbalanced Growth: the Anatomy of Urban Crisis[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57):415-425.

  [2] 程大中. 中國服務業增長的特點、原因及影響- 鮑莫爾- 福克斯假說及其經驗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4(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塞县| 安溪县| 镇巴县| 沅江市| 海南省| 绥中县| 天峨县| 汉寿县| 当阳市| 偃师市| 建宁县| 喀什市| 慈溪市| 京山县| 始兴县| 盐城市| 三穗县| 平乡县| 贵溪市| 开江县| 乐东| 海兴县| 玉环县| 武城县| 获嘉县| 尉氏县| 麻城市| 广德县| 五华县| 安吉县| 桦甸市| 陇川县| 滕州市| 延庆县| 永德县| 临沧市| 富川| 西乡县| 琼中| 台南县| 平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