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作者:劉柳
一、中歐班列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地位
(一)中歐班列的內涵
中歐班列是指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按照固定車次和線路等條件開行的國際集裝箱鐵路聯運列車。自 2011 年 3 月 19 日起,從重慶到杜伊斯堡的首列中歐班列“渝新歐”成功開行開始,成都,鄭州,武漢,蘇州,廣州等城市也開行向歐洲的集裝箱運輸班列。2014 年,各地始發的“×歐”班列統一稱為“中歐班列”。根據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2020 年中歐班列的開行目標是5000 列。而實際情況是,2019年中歐班列開行已經達到了8225列,同比增長29%,發運72.5萬標箱、同比增長34%,綜合重箱率達到94%。長期以來,中歐間的國際貿易一直以海鐵聯運(簡稱海運)為主,而中歐班列速度快、安全性高,運距比海運縮短了 9 000 km,運輸時間是海運的三分之一、價格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
(二)一帶一路倡議的內涵
總書記在 2013 年首次提出 “一帶一路” 經濟建設計劃。“一帶一路”倡議立足于國際經濟格局,以中西部為輻射中心的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沿海港口城市為輻射中心的“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方案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于國內而言,“一帶一路”有利于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外匯膨脹的問題; 于國際社會而言,有利于助力基礎設施建設和創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于區域經濟而言,“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優化整體經濟結構,平衡區域經濟發展程度,實現優惠共享。而隨著區域經濟格局的大規模和深程度變動,物流產業引來新的機遇,建設全面、多元組合的物流格局成為當下重要建設問題。而鐵路作為經濟性能最高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是物流格局建設的重中之重。
(三)對中歐班列地位的認識
(1)豐富了“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國對外貿易的運輸選擇。鐵路運輸相較于運費高昂、運量偏小的空運以及運速偏慢、安全性偏低的海運,更適合較大批量、附加值較高的貿易商品的運輸。中歐班列可為我國與班列沿線各國貿易中IT產品等資本密集型商品的運輸提供一種更經濟合理的選擇,帶動“一帶一路”框架下我國對外貿易的經濟性優化。
(2)為“一帶一路”區域國際產能合作帶來了契機。增強基礎設施連通性、建設跨境經貿產業園區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重要合作領域,中歐班列連通區域的擴展和服務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好地融入沿線各國的生產與對外貿易中,成為區域內生產要素與市場資源合理流動配置的重要手段,助力“一帶一路”區域各領域產能調配合作。
(3)為我國內陸地區開放提供了優質平臺。中歐班列的開行在很大程度上縮短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歐洲的時間距離,為中西部內陸地區的對外開放創造了有利條件。以重慶為例,以往大宗貨物從重慶運抵歐洲采用的鐵海聯運模式至少耗時28天左右,而目前“渝新歐”班列到達德國杜伊斯堡僅需15日。此有利環境成為惠普等公司將工廠從東南沿海搬遷至中西部地區的推動力之一,中歐班列促進了我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帶動了內陸地區開放發展。
(4)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進程。國際物流發展至今,形式還較為單一。國際物流以敦豪航空、聯邦快遞等國際物流公司和順豐、中通等國內快遞企業為主,客戶選擇面較為單一,且運輸較為分散、效益有限。而低成本、高時效的中歐班列就有效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在國內自貿區倉庫和國外物流倉等配套設施方面更為密切,可以為外貿雙方提供全程的服務,使外貿交易更為便捷高效。就此方面而言,中歐班列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基礎保障。
二、 “渝新歐”班列現狀及SWOT分析
“渝新歐”的名稱來源于沿線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波蘭、德國六個國家鐵路、海關部門共同商定。“渝”指重慶,“新”指新疆阿拉山口,“歐”指歐洲,合稱“渝新歐”。 “渝新歐”班列從重慶出發,經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向西過北疆鐵路,到達邊境口岸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再經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至德國的杜伊斯堡,全長11179公里的由沿途六個國家鐵路、海關部門共同協調建立的鐵路運輸通道,占據中歐班列主導地位。這班列始發于中國重慶、終點為德國杜伊斯堡的列車,先于“一帶一路”倡議而行,又因“一帶一路”倡議而發展、壯大。2019年重慶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全年渝新歐班列開行超過1500班,運輸箱量和貨值均增長48%。
(一)渝新歐班列現狀
(1)開行線路日漸豐富,輻射范圍不斷擴大。渝新歐自2011年首次開行,發展勢頭迅猛。尤其是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輻射范圍快速擴大,貨物種類逐步拓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到達境外10個國家和10余個集散地,承運的貨物種類主要有家用電器、汽車配件、機械設備、服飾百貨、食品以及電商貨物等,貨物品種逐步擴展至高附加值、IT產品等電子產品。2016年10月8日印發的《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歐班列年開行5000列左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運量穩定、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中歐班列綜合服務體系。
(2)渝新歐國際大通道運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現行的渝新歐鐵路直通運輸單程時間一般在12天至18天,比傳統海運節省10多天的時間,總的運行時間約為海運的1/4。而且,所有渝新歐鐵路班次都有相對固定的時間表,能更好地滿足國際貿易貨物對時間的要求。目前,渝新歐鐵路從重慶團結村出發到波蘭馬瓦謝維切站用時12天左右,到波蘭華沙用時15天左右,到德國漢堡用時也是15天左右,到德國杜伊斯堡用時18天左右。
(3)多式聯運助推發展。世界范圍內經濟低迷,中歐、中亞貿易量巨大并且保持持續增長,沿線各國、各地區渴望與中國加強貿易往來,渝新歐鐵路的多式聯運方式打破了單一運輸渠道的模式,打通了國際貨物運輸新通道。渝新歐鐵路已逐步實現鐵鐵、鐵水、鐵公、鐵空等多式聯運,其目的地可達歐洲、俄羅斯以及中亞地區。渝新歐多式聯運服務的啟動,不僅穩定了物流班期、增強了貨運可靠性,同時也大幅降低了運費,部分聯運線路運費的降幅達到50%以上。
推薦閱讀:全球商業經典經濟類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