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相關教育部門提出,教育教學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社會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小學生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這個時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為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觀念,促進其健康成長。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發展多種教育方式,切實增強德育的實效性。本文就德育工作開展的有效策略運用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新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良好的品德是評判人才的重要標準,也是新課程標準對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德育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課后進行,它貫穿于學校教育的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德育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健康的心理,使他們能夠正確面對學習和生活,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班主任除了日常上課之外,在課余的時候也需要花時間陪學生。要知道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班主任。因此就需要班主任從自身做起,優化德育方式和手段,以促進當前學校和班級教育管理質量的提高。
一、德育注重因材施教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既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又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心理健康的管理者,可能不是班主任的職責,但作為班級的“領導者”,班主任有義務和責任,來科學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心理,并據此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這對教育的成敗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在具體的措施實施中,需要班主任學會要因材施教,要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品質、天賦、知識、個性和興趣。由于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同,他們對一些問題和事情的看法也不同。基于這一現實情況,就需要班主任尊重其差異。在進行德育工作開展時,首先要全面的把握班級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以此為基礎,因材施教。班主任要從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需求,并根據學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同時,班主任也必須循循善誘,在幫助后進生的時候,不要急于求成,對后進生表現出尊重和關心,要有禮貌,有說服力。在不損害學生自尊的情況下實現教育目標。對于后進生,不僅要指出他們的不足,還要發現他們的才能,鼓勵他們進步。
二、拓展德育教學平臺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而對于這一目的的達成,這需要班主任拓展教育平臺,不能局限于眼前,而是應該調動起一切可利用的因素,來豐富學生的實踐活動,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
由于社會經濟的繁榮和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一些不良的思想和事物也在無形中滲入社會,甚至侵蝕著校園的凈土?;疑珪?、色情網絡、低俗文化都直接或間接干擾學生的日常生活,對青少年的思維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嚴重腐蝕。面對現實,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必須采取多種形式,團結各方力量,利用社會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或者聘請律師、當地警官或法官,每月為學生提供一次法律課程,以增加他們的法律教育;或者是聘請勞模或見義勇為英雄,對學生展開教育講座,以增強學生的正義感。同時,班主任也應加強家校關系,定期召開家長會,邀請家長對學校德育措施提出意見,參與學校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實效。學會運用這一方式,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通過注重加強和完善德育機制,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受教領域。
三、科學組織社會實踐
實踐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教師必須注重實踐,學生不僅要獲得相關的思想道德知識,還要加強實踐能力。要知道德育教育的開展,不是讓學生單單的掌握表面的知識,而是要讓學生將其形成自身的品質,將這些道德品質發揮出來,表現出來。而要想讓學生進行實踐,就需要教師擴展相應的表現平臺,給他們應用的機會。
學生主要在校園里學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校園生活就像一座美麗的堡壘,也是因此,很多學業優秀的學生離校后對社會的認識比較陌生和膚淺,對社會的實際道德走向了解不多。為了轉變這一情況,班主任就可以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之中,適時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進入社會學習,了解社會動態,深化學生對德育的重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對德育的需求和學習德育的必要性。同時,在實踐活動中,班主任要注意到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指導。具體來說,可以在周末帶領學生清理一些貼在社區的廣告,幫助環衛工人維護城市衛生,不踐踏花草,幫助社會邊緣群體,幫助流浪動物。以公益性的活動實踐參與,幫助學生從小就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作為班主任,應從觀念上出發,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班主任,要注重時刻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德育工作,梳理問題,從實際出發,創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水平。
參考文獻:
[1]陸艷芳.立德樹人,任重道遠——談新形勢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J].知識文庫,2020(23):158-159.
[2]金輝.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試題與研究,2020(3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