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提升學習幸福感是當前研究的重要方向。采用整群抽樣方法,對甘肅省某中學的476名中學生進行調查,探討中學生學習幸福感及其與認知需求、認知負荷的關系。結果表明:中學生學習幸福感呈中等水平;學習幸福感在性別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語文、數學成績在學習幸福感高中低水平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學習幸福感與認知需求、認知負荷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多重線性回歸顯示,認知需求、認知負荷共同解釋學習幸福感的30.4%的變異。因此,認知需求、認知負荷對中學生學習幸福感有著重要影響,教育者應關注中學生的認知需求和認知負荷水平,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幸福感。
〔關鍵詞〕中學生;認知需求;認知負荷;學習幸福感
推薦閱讀:中小學心理教育論文如何發表
一、引言
作為評估學習滿意度的指標,學習幸福感受到研究者的普遍重視。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達到目標感到滿意的一種積極情緒體驗,被認為是學生根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所做出的總體評價[1]。青少年學習幸福感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客觀因素如學校[2]、課程[3]、課堂[4],主觀因素如學習動機等[5]。
前人探討的更多的是不同學段青少年學習幸福感與自我效能、學校滿意感、學習動機等的相關,而學習幸福感主要反映青少年個體的一種情感體驗,不僅僅是滿意程度,還有對學習過程是否達成目標的自我肯定等體驗。探討學習幸福感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學習不單單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體驗。當個體經過艱難的思考、推理,最后解決一道難題時,會感到興奮。成敗的學習體驗融入幸福感的體驗中,將對青少年心智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馬穎、劉電芝[6]發現,影響青少年學習幸福感的直接因素更多的是學習體驗。學習體驗的表現有很多,認知需求和認知負荷也可以看作某種意義上的體驗。認知需求是指個體參與和享受思考的傾向,認知負荷是指學生對學習的任務、責任以及時間壓力的知覺與體驗,探討它們與學習幸福感的關系更加有實際意義。本研究假設,中學生學習幸福感與認知需求、認知負荷存在顯著相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選取甘肅省一所完全中學的初高中學生為被試。以班級為單位,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初一到高二年級抽取中學生500名施測,回收有效問卷476份,有效率95.20%。其中男生、女生人數分別為216、260,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人數分別為93、63、149、171;家長要求嚴厲、嚴格和寬松的學生人數分別為50、330、96。
(二)研究工具
1. 認知需求量表
采用認知需求量表[7]考察中學生個體參與和享受思考的傾向。共計18個項目,包括9個正向題和9個反向題。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得分越高,表明認知需求水平越高。本研究中,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2。
2. 認知負荷量表
采用認知負荷量表[8]測查青少年學習中的認知負荷水平。根據J.Sweller提出的認知負荷理論編制,以心理努力為核心指標,包括心理投入、情緒投入和時間投入三個維度。共計15個項目。采用李克特6點計分(從“非常不符合”到“符合”分別計1~6分)。總分越高,投入的心理努力越大,相應的認知負荷程度也就越高。本研究中,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61。
3. 學習幸福感量表
采用學習幸福感量表[9],測查中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的滿意和幸福程度。該量表共28個項目,包括學業成績、學習壓力、學習期望、同伴關系、學校環境、家長支持和自由滿意7個因子。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分)。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中,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91。
(三)研究程序
將各量表裝訂成冊,按照班級整群抽取中學生500名進行施測,由經過前期接受培訓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主持調查,在教室當場發放,學生獨立回答,時間約為15分鐘,之后全部回收。
(四)統計方法
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用(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描述統計、t檢驗和F檢驗,并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三、結果
(一)人口學描述統計結果
中學生學習幸福感的平均總分為(3.01±0.49),根據題項平均得分推論,這一分值處于中等水平。對不同性別和年級的中學生學習幸福感總體得分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和表2。
結果表明,雖然中學生學習幸福感總體得分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學習幸福感中,學校環境因子、家長支持因子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可見,學習幸福感得分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但對具體因子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發現,學習幸福感中學業成績因子、自由滿意因子在年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3.471,p<0.05;F=4.964,p<0.01),表現在初一學生學業成績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年級學生,初一與初二、高一、高二的均值差及顯著值分別為0.907(p=0.039)、1.108(p=0.004)、1.105(p=0.004)。初一學生自由滿意因子得分顯著小于其他年級學生,初一與初二、高一、高二的均值差及顯著值分別為-1.460(p=0.005)、-1.333(p=0.002)、-1.480(p=0.000)。
另外,統計表明,學習幸福感得分不存在顯著的家長要求之間的差異(F=1.125,p<0.05),但學習幸福感中學業成績因子、自由滿意因子在家長要求之間存在顯著差異(F=4.558,p<0.05;F=3.885,p<0.05),表現在家長要求嚴格的學生學業成績因子得分顯著大于家長要求嚴厲和寬松的學生,均值差及顯著值分別為1.032(p=0.012)、0.656(p=0.039)。家長要求寬松的學生的自由滿意因子得分顯著大于家長要求嚴厲和嚴格的學生,均值差及顯著值分別為1.286(p=0.023)、0.966(p=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