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核心素養具有豐富的內涵, 不僅僅是知識技能, 更重要的是情感與態度等方面, 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為終身的學習提供幫助與支持。在21世紀社會中, 處處充滿著挑戰, 核心素養對于學生將來的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 可以說已經超越了基礎學科知識的學習。對初中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重點要在課堂教學上, 充分利用地理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中學地理; 培養; 核心素養; 途徑
中學地理的教學意義不僅僅在于中考, 更重要的是在人文角度來說, 對不同地理的自然環境、人文地理特征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理解, 使學生站在理性角度認識、分析我們生活的世界, 開闊學生的眼界, 增加學生的見聞, 拉近我們與世界的距離。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 欣賞世界的美麗, 保護世界的環境、動物, 做到更好的解決問題, 規劃人類的活動, 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培養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要重視培養學生人地觀念,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使學生在實踐地理方面具有更多的知識。地理核心素養是地理素養的重要核心組成部分。地理素養指的是學生學習地理后養成的較為穩定的心理品格, 如地理知識、地理觀念、地理態度、地理能力與方法等等, 核心素養則是指學生具備適應自身的將來發展與社會需求的品格和能力。
一、培養學生“人地觀念”, 認識初中地理
所謂地理, 不僅是單純的說“地”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人和地”的關系, 培養人地觀念, 形成人類生命高質量發展的地理意識, 培養人類科學的生活態度, 同時也是對未來發展建設者提出的一種要求。地理新課標指出, 要培養學生地理方面的核心素養, 培養學生全球意識, 促進可持續發展戰略, 切實落實人類準確的環境觀念, 協調人與地的關系等等。培養學生科學、正確的人地觀念, 不是讓學生在未來中征服自然, 是希望在未來能夠更好去適應, 做到和諧自然環境,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培養學生的這種觀念學習地理知識, 讓學生懂得保護環境、改善污染、節約自然能源等問題要從自己做起, 以身作則。同時, 也有利于學校進行德育教育,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將保護環境落到實處, 也使學生對我們生活的地球、為自己的祖國產生自豪感、幸福感。
二、培養學生識圖、讀圖能力, 學習地理知識
在地理教材中, 圖也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在講授地理知識過程中, 通過圖來講解更加形象、具體, 初中生通過圖來學習地理知識, 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所以, 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方面。在正式授課之前, 教師可以要求對本節知識中的圖進行仔細觀察, 可以分小組討論在圖中看到了哪些, 得到了什么信息, 并做好標注。在教師講授新課時, 教師針對圖進行詳細分析, 學生在聽課過程中, 則會分析自己哪些信息是正確的, 哪些信息遺漏了。通過分析, 得出本節課知識的重點, 為學生學習提出清晰的思路。教師還可以在講解圖的過程中, 對以前的教學內容進行串聯, 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理順學習思路, 使教學更加便捷。教師可以布置繪制校園地圖的作業, 按照分組方式繪制學校平面圖, 利用已學的羅盤知識確定方向, 再進行實地測量……通過這項作業, 不僅喚起了學生將圖形由立體轉向平面的思維方式, 還培養了團結精神。培養學生的識圖、讀圖能力, 不能單靠日常的課堂練習, 還需要借助學生外出或者實踐活動等進行擴展, 對地圖有更深的理解, 并與學生或者教師討論實踐的心得、體會。地理教師要運用豐富的識圖方式, 借助多種教學工具進行平面圖或者立體圖的學習, 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感受豐富的色彩、先進的技術,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使用地理知識
地理知識不只是簡單的理論知識, 在現實生活中, 地理知識是有很大價值的。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實踐能力是關鍵之一。培養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就需要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 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操作、觀察、探究等活動。例如在自然野外考察中, 需要學生觀察地質地貌、氣候等紫檀要素和自然地理環境等綜合觀察, 也包括了農業、工業、環境等方面人文地理要素的觀察。學生在自然地理野外考察時候, 能夠運用遙感影像等技術結合地理工具, 對當地地貌和土壤等要素、現象進行觀察、描述、探究;觀察不同地區不同地貌、氣候特點, 學會歸納區域方法, 并對當地的地質地貌的形成過程進行推斷。又如, 教師可以在周末帶領學生登山, 指出地圖上山頂、山谷、山脊等各種地形形態, 引導學生感受山上、山下溫差的變化,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細致觀察的好習慣。無論什么形式的實踐活動, 都需要體現知識性、趣味性、自主性等, 盡量讓學生自己完成并總結, 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實踐過程的樂趣。
四、結語
初中地理的學習除了要求學生有好的記憶力, 更要注重培養識圖、讀圖且記圖的能力, 運用圖來學習、理解、記憶。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的過程中, 地理學科對初中生能力的培養已經從應試能力轉變為學生的綜合素養方面。所以, 中學的教育工作更應該注重學生探索、求知能力的培養,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地理核心素養是學生能力逐步成長的關鍵, 在地理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升。要想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學好地理知識, 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 將自己的能力貫穿與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 理論聯系實際, 增加地理實踐機會, 使學生體會到地理知識與生活密切結合, 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 錢鑫.基于核心素顏的地理課程理念[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6 (16) :4-5.[2] 周慧.中學地理學習素養的內涵、結構與培養策略[J].教育導刊, 2010 (8) :74-76.[3] 常晟.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程改革實踐探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2017 (3) :35-37.[4] 何昊文, 白煤.地雷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幾期培育淺談[J].地理教育, 2017 (s1) :23-24.[5] 劉詠梅.中學地理學生地圖技能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2, 26 (3) :100-102.
推薦閱讀:《中學生理科應試》是由哈爾濱師范大學主辦的科普類期刊,面向全國公開發行。辦刊宗旨《中學生理科應試》面向高中學生,旨在“增強應試能力,提高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