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以下是兩篇景觀射擊類的論文范文,探討了在景觀設計中植物的選擇技術、如何利用景觀設計去符號化提升園林觀賞價值,對于景觀設計來說,植物是景觀的重要因素,植物還提供一系列的物理和社會活動以及花園的用戶展示關懷和培養行為的機會。請參考論文范文兩篇。
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選擇與應用
摘要:康復景觀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以康復保健功能為設計主題的景觀類型。康復花園通過植物色彩、氣味、造型,以及園林整體環境的營造,滿足不同群體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因此園林景觀設計師越來越多的關注康復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選擇。
關鍵詞:園藝療法;康復花園;植物
植物種植是康復景觀的要素。正如它們在景觀建造、植物的選擇和搭配時提供功能和審美的品質。此外,在康復景觀設計中,植物具有提供信息,增強記憶和參與的意義。在園藝療法的康復景觀中,植物還提供一系列的物理和社會活動以及花園的用戶展示關懷和培養行為的機會。康復景觀中的植物可以根據其生長分為以下幾類。
1喬木
喬木通常分枝較高,其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遮蔭以及從上層窗口遮蔽。分散的冠層能提供掩蔽并且提供空間或者由相鄰結構主導的規模感。通過視覺,它們的直立形式增加了一個額外的元素,然后向上到外面的空間。高大的喬木提供了更好的視覺效果。大多數喬木的壽命使它成為康復景觀的固定搭配,在美學上,可以賦予象征意義,代表超越人類存在的生命的連續性。樹蔭開闊的喬木是在康復景觀中實現遮蔭的最佳方式之一,這對舒適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當用構造的遮蔽結構(例如涼亭和遮陽帆)進行成本比較時,大喬木通常是一個好的選擇,對喬木種類而言,養護喬木的持續成本相對較少。最常見的問題是樹木的養護管理,其包括樹冠的大小和最終根系統的大小,因此選擇合適的喬木種植在正確的位置,是在康復景觀設計最關鍵的決定因素之一。
2灌木
灌木是沒有明顯主干的木本植物,從近地面的地方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干。它們提供遮蔭,可以直接通過眼睛創造親密距離,壽命相對較長。如果將灌木搭配得當,可以在冬季保持常綠。灌木用來創建康復花園內的區域,也可以軟化甚至隱藏不和諧的元素,如通風口等。有些灌木需要常規修剪,而有些灌木一旦長成,就很少需要管理,以相對較少的成本提供不同顏色、質地、形態和香味。在冬季長的地區,灌木在景觀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常綠灌木和喬木全年提供一個綠色的基調,而落葉灌木可以選擇有趣的分枝和冬季色彩,如漿果,五顏六色的樹皮,早開花。灌木一般高度低于喬木,這些功能可以很容易的從窗戶看到。
3多年生植物
植物學家認為多年生植物是壽命超過兩年以上的植物,而景觀建筑師,商業苗圃所有者和園藝師使用的多年生植物,是指在開花后死亡并在冬季保持休眠的植物草本多年生植物(如鳶尾和牡丹)。兩種類型的多年生植物,因為它們在景觀中的功能和維護要求完全不同。多年生植物有不同的大小、顏色、形式和形狀。生長速度,第一年地上部分的生長量往往相當驚人。它們可以在花園里提供種植的興趣和感官的參與(顏色、香味、質地),植株往往不高,但是相當靈活,所以適合被接觸,可以拉近更好的觀察,發出一種香味。由于這種植物花期較長,還吸引鳥類和蝴蝶,是康復景觀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4觀賞草和草本植物
觀賞草和草本植物都可以在康復景觀中使用。它們往往被視為一個組合,主要特點是豐富的樹葉形式。百合的軟葉、亞麻的尖銳葉片或馬蹄蓮的茂密葉子,可以用作與其他植被良好對比。類似的,高草的波狀葉片通常用作焦點,因為它們與周圍植物形成對照。雖然一些草坪可以自我播種或具有氣生根,使得其難以在花園中控制,但在大多數氣候區域中,觀賞草不具有這些特征。草坪在寒冷氣候的地區可以使用,因為一些更強壯的品種可以在輕微的霜凍和降雪環境中保持它們的顏色與形態。觀賞草的養護管理非常方便,通常只包括每年減少一次,以便在春季產生新的增長。
5球根花卉
球根花卉是園藝學上的一大類,常見的主要有鳶尾、水仙、石蒜、百合、風信子、洋水仙、郁金香、馬蹄蓮、唐菖蒲、朱頂紅等十多種,有些品種即使在冬季,在溫度條件合適的條件下,還能繼續旺盛成長,由于它們都具有球根或者宿根,這些球根或宿根。既是儲存養分的地方,也是這類植物中,最鮮明的特征。事實上,它們常被贊賞為春天的預言者,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
6一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因地區的不同而不同,因一年的定義是在一個給定的氣候區,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全部生活史的花卉,如雞冠花、百日草、鳳仙花、牽牛花、翠菊、半支蓮等,因其豐富的色彩,用它制作花壇非常有吸引力。它們只能夠保持一個季節充滿活力的色彩,所以選擇植物時,應注意其開花高峰期重疊。每年苗床需要被挖掘和更換幾次,因此養護管理費用比較昂貴。在住宅設施或康復景觀中,規劃和種植一年生植物苗床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活動。
參考文獻
[1]郭毓仁.治療景觀與園藝療法[M].臺北:詹氏書局,2008,(10).
[2]崔軼,人性化的醫療環境設計方法初探[D].東南大學,2004.
[3]李樹華,園藝療法概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1,(55).
[4]易文芳,馬靜茹,等.保健植物分類及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09,(03).
[5]克菜爾,庫珀,馬科斯,羅華,金荷仙.康復花園[J].中國園林,2009,(08).
作者:陳璇 謝軍 單位: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
景觀設計去符號化提升園林觀賞價值
摘要:在當下綠化建設大潮中,景觀學已經升級為一級學科,但在實際的市場環境中景觀設計仍然扮演著建筑或是規劃的附屬角色。本文分析了附屬的成因和景觀設計的粗制濫造、濫用符號,在去除符號化增加景觀設計的空間體驗和精神內涵的同時使用生態化設計的手段讓景觀設計走向獨立的道路。
關鍵詞:景觀;符號;生態化
近幾年,景觀設計已成為學術研究和市場追捧的熱點,風景園林專業也成為獨立的一級學科,與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呈三足鼎立之勢,三個學科相輔相成共同組成了“人居環境科學”的基礎,而景觀設計一直以來被設計者視作雞肋,景觀設計師在觸碰建筑設計時捉襟見肘,在進行城鄉規劃時目光短淺,所以景觀學或者風景園林學在一定意義上說是附屬于建筑學和城鄉規劃學,以求得自身發展的一門獨立學科。
1景觀的符號化
在對城鎮公園、廣場、居住區景觀的調查中發現,對文化符號的濫用是讓景觀變得乏味的重要原因,城鎮的景觀幾乎“千園一面”,往往都是進行跟風式的設計,地產景觀“玩”的是流行趨勢,近年來流行東南亞的熱帶景觀,于是很多地區都模仿東南亞熱帶景觀,并且是劣質的景觀設計,因為真正的高品質景觀是不能夠大量產生的,而景觀的營造也就被市場消費,棕櫚樹小噴泉就是東南亞景觀,土黃色的鋪裝在城市各處蔓延開來,這就是地產景觀建設浮躁的表現。城鎮公園都是按照江南園林的布局進行設計,亭臺樓閣榭的設計完全照搬江南的東西,江南園林的手法并沒有在設計中得到體現,文人的風雅在城市景觀中喪失殆盡,只模仿其形未見其神,取而代之的是浮躁的建設,亭臺的柱子用水泥柱代替,飛檐翹角都用水泥一并砌筑,似乎這些行為都和“公園就該那樣”有關,設計中無論怎樣都要建造一個像亭子的亭子,要挖一塊像水池的水池,這些元素和符號被恣意的使用后造出的景,建出的公園,將讓我們慢慢喪失對傳統建筑和園林的認識,取而代之的是錯誤的符號和空間感知。缺乏地域性的設計一定是失敗的,但地域性的表現并不是一味地把符號放到設計中來,例如隨處可見的各民族的文化元素,手拿標槍、頭戴頭巾的民族兄弟,札札弄機杼的婦女都一味地放到巨大的浮雕上,表現人們的生活幸福和各民族的大團結,這是在景觀設計中一種典型的直白表達,卻也是粗野的、不假思索的表達,換湯不換藥而已。
2景觀的去符號化
2.1生態化設計
國外從20世紀60~70年代開始,就有人研究生態設計,其中RachelCarson的寂靜的春天最先提出了工業時代負面性;LynnWhite揭示了環境危機的根源來自西方文化的根基。所有這些都把設計師們從對美與形式及優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對自然的關注,引向對其他文化中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引入生態學概念將設計與生態真正結合起來,使用生態學的分析手段對設計過程形成影響,小氣候的影響通過系統的分析,給出設計的指導和評價。其中對鄉土化的研究是生態化設計中的一個重點,“適地適樹”是對自然的一種尊重手段,并且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設計,生態化設計應該塑造的是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自然環境和時間的推動形成新陳代謝式的設計,通過對自然系統和組織的調動進行指導設計,才是真正的生態化設計所關注的重點。
2.2行為學設計
通過對人的行為研究,將行為學的指導作用引申到公園設計中,阿爾伯特•拉特里奇的《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就是一部真正關注人在公園中使用的著作,將人的行為習慣視為設計者對公園設計后使用的預判標準。只有將使用者的行為習慣作為環境設計的最重要依據并根據行為學研究者提出的觀點和評價標準,制定一套新的針對設計的觀察和調研的方法,一改往常的設計程序將關注點對準使用者,才能打破局限為人類服務。
2.3“風雅”的設計
我國的文人園林在明清以后再無人能企及更莫談超越,原因是當時社會對文人的不重視,解決“生死存亡”的問題自然將“風雅”的文人放到一邊,如今想要重拾“文化”二字又談何容易,精而小的園林景觀對城鎮的影響是積極的,既沒有大量的使用土地讓住房成本上升,又讓真正的文人精神得以重現,街頭的小游園一定要成為“文人園林”的主要戰場,結合自然環境營造一定的精神氛圍,用低廉的造價還原精神性的空間,切勿再用混凝土代替輕盈的木構架,精神性的塑造應通過一定的空間變化來隱喻,而不是直白的用壁畫、浮雕、文化柱來表達。文化符號用于點題是十分恰當的,通過空間的體驗來塑造空間的精神性,可使用不同的材質,空間穿插,高差變化,顏色變化,假山奇石等手段來實現。不應拘泥于江南園林的構成手法而放棄本土化的表現。當然,賦予空間精神內涵是十分困難的,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摸索前行。
3結語
對景觀被符號化充斥的批判是基于目前浮躁的建設情況的表達,景觀符號化也有其一定的成因,不應一味地怪罪于設計師的手法或是人們審美趣味不高,應該從社會和體制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符號化的解決必須用恰當的手段來疏導,去符號化也不是純粹的消除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使用,而是用真正的場所精神,即“體驗”來代替直抒胸臆的表達,即“看”,這種由“看”到“體驗”的設計轉變,也正是景觀設計由劣質到精品的過程。
參考文獻
[1]吳良鏞.從人居環境看中國城市建設.[J].科技導報,2008,26(18).
[2]吳良鏞.中國城市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城市發展研究,2006,13(02).
[3]俞孔堅.走向新景觀[J].建筑創作,2005(02):5.
[4]湯茂林,金其銘.文化景觀研究的歷史和發展趨向[J].人文地理,1998,(02).
[5]俞孔堅,王志芳,黃國平.論鄉土景觀及其對現代景觀設計的意義[J].華中建筑,2005,(04).
作者:李雅菡 許耘紅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
推薦閱讀:園林景觀設計分區不當的原因
本篇園林景觀中級工程師論文探討園林景觀設計分區的內在因素和影響景觀分區的外在因素。景觀設計大多數只是從獨立景點出發,而忽略了各個空間的融合;出現了人與環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不協調。所以合理功能分區是設計構思階段的第一步,已成為設計考慮的重點,應該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