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提上日程,人們對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土地空間規劃的關注度日益增加,為推動兩者的協同進步,就應在有效管理和規劃的同時調節兩者的發展,為科學開發、科學使用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國土;空間規劃;
1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與自然資源保護意識
生態和環境問題通常都是由于過度開采資源而造成的。近年來中國的生態系統恢復工作效果不足,其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大部分生態系統的治理和恢復工作分散。比如說,前國土資源部專注于土地恢復以增加耕地和建設用地的面積,水利部專注于控制水土流失,原環境保護部專注于恢復水土流失和受污染的土壤,原林業部的重點就是防治荒漠化。這種分散的治理方法就缺少整體性,其有效性也就十分受限。另一個問題就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許多生態系統的恢復手段都難以得到有效執行,或者恢復效果無法長期維持,這個問題在農村地區更加嚴重。比如說,礦產開采已經損壞了許多地區并破壞了環境,但是恢復生態系統就要有大量金錢和時間。國土與空間生態恢復司應充分集成與自然資源保護相關的職能,并積極采用山,水,森林,田野和草叢等方法,這就是非常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外,生態環境部門也應通過各種有效而全面的預防和控制手段,來增強環境處理的整體性,還應建立環境執法局,以改善原先各地的執法總體狀況。
2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中的問題
2.1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不一致
資產統計與財務管理必須確保實物數量和價值契合,但在管理工作執行中,國有自然資源的價值和市場價值很難一致。資產管理的區域和界限不清楚,其可包含在國有資產中的自然資源也不清楚,而且包含的范圍也不清晰,以致于自然資源資產不能體現在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中。目前的會計制度就規定了多種資產價值計算方法,并統計口徑很難統一,標準極其多樣,很難清晰地表明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市場價值,也無法與經濟發展水平結合起來。
2.2統計方式和數據不完善
自然資源管理團隊已經創建了比較健全的分類自然資源收集報告系統和監測/監視系統,但管理團隊的主體高度分散,資源使用也高度多樣化,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資產流向與流量監控,也就難以為科學的決策給予足夠的數據支撐。
3完善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策略
3.1增強評估的規范性
在現階段,中國自然資源資產的評估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評估的主觀性很高,國有資產的收益也非常有限,此問題的出現主要受到資產評估和管理的影響。因此,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評估和管理水平,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各種制度的有效實施。此外,需要重視加強自然資源資產評估的科學合理程度,加強對評估機構的監督管理,高度重視違規機構的信譽,如果出現此類問題,則應嚴懲,以免違反評估管理制度。
3.2明確核算的內容和途徑
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核算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實物核算和價值核算,除分類核算外,員工還需要進行全面核算,以更好地了解國內自然資源存量、新增、消耗與結余等情況。首先,需要堅持先實物后價值理念,確保數量和質量。 然后遵守現有流程原則,以更準確地了解利用率。最后,根據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價值特征,首先遵循分類原則,然后全面保證核算的完整程度。
3.3積極推動資產調查技術方法的發展與創新
資源資產識別與研究是明確自然資源資產儲備和資產管理的主要基礎。 利益相關者需要制定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基本要求的完整標準,以確保資源資產確認的科學程度。通常來說,資產必須符合資產的基本特征并且可以提供財務指標。不僅如此,還必須具有明確的所有權和可交易的特征,資源和資產調查應基于資源調查,并對當前存在的資源進行科學的分類、評估和登記。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統一核查和登記,科學地利用非線性物理,統計等方法建立了動,靜態資產調查系統,并依靠最新的調查和庫存管理技術,努力開發并創新研究技術,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自然資源資產綜合信息的挖掘和整合。
4城市設計者的國土空間規劃使命
我國城市規劃的主流思想受到前蘇聯計劃經濟積極發展規劃思想的影響,認為首先要進行待開發土地資源的劃定,但是此方法不能科學地對市場的未來發展和變化進行預測,對關鍵區域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是一種更有效,更輕松的操作方式,也稱為反計劃思維。一方面要注意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要注意生態,文化和教育。在目前階段,我國的城市規劃就需要以空間規劃的轉變作為思想與實踐的主要工具來符合社會要求。在城市規劃中,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就非常重要。城市規劃任務不單單需要利用新的發展空間,還需要積極的處理城市生態、環境和交通等各個方面問題。如今,許多城市規劃者都忽略了城市規劃發展的缺點,還沒有達到開發解決方案的目的。這種現象主要就是因為計劃人員對城市發展問題缺乏全面了解,以及需要在相對短的時間里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和更好的政治表現的緣故,這就讓規劃者和設計師的判斷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于未來的發展,城市規劃人員就將需要在管理社會問題和提高城市發展水平方面展開土地和空間規劃。
5 促進空間規劃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
首先,國土空間開發利用需滿足資源環境承載力的要求,推動人地的協調發展。在規劃的過程中,堅持順應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按照資源的儲量、分布、生態條件和環境容量等因素,立足國土空間系統的多個要素,評價不同區域資源環境的適宜性和局限性,從而制定有效的保護方案,以多種途徑有效減輕資源環境的約束和制約作用。受到理論研究和技術層面上的影響,現階段依然沒有開發出相對完善的方式,但是在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實況評價中,應當認真分析這一過程中存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其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其次,采取聚集開發的方式,不斷提高空間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壓力依然較大。集聚式開發也逐漸成為了當前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方式,并且其也逐漸成為了發展中的必然。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應將點軸作為開發的關鍵,從而真正地發揮出城市和工業的集聚效應,不斷增大空間開發和利用率,增強空間環境的承載力。目前,我們需要建立多中心網絡型工業化城鎮開發格局,以此帶動國土發展的集聚區建設,形成軸帶式的網絡型開發格局。
最后,始終堅持國土綜合整治的原則,積極恢復和完善國土功能,對于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局部地區國土空間功能退化的問題,可采取多種有效的控制措施,積極開展綜合整治,進而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及功能。國土綜合整治主要以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開發集中區為重點區域,城市化地區必須高度重視城市低效用地的開發以及人居環境的綜合整治,且農村地區應將田、水、路、林、村的綜合整治和高質量農田建設工程作為主要環節。
參考文獻:
[1]董祚繼.統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體制改革[J].中國土地,2017(12).
[2]范振林.新時代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概況[J].國土資源情報,2018(05).
[3]王峰,余星滌,馮聰.新時代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理論分析[J].國土資源情報,2018.
[4]馮強.試述關于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思考[J]城鎮建設.2020(2).
[5]劉昌昊.關于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思考[J].中國標準化.2019(18).
推薦閱讀:廣西自然資源職稱評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