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我國經濟增長帶來的資本回報率的提升和外部融資需求的增加,將促使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證券市場的開放將使得通過這一途徑流入的國際資本增大,而證券投資流入反過來又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使得證券投資流入與GDP增長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即證券投流入與GDP增長率的趨勢相互順應。
我國外商直接投資的擠入效應與技術溢出效應會形成規模經濟,對產出增長作出貢獻。所以,在我國國內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我國外商直接投流入與GDP增長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作用關系,從而形成周期的彼此增強與放大。
我國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能夠降低證券資本成本(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引進了國際資本流入,加上先前國際資本的累計,經濟得以高速增長;而且國際資本流入分攤了我國的融資風險,資本配置效率加強,市場流動性提高,投資增多。
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有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兩種。從直接效應看,直接投資流入將直接使用我國國內的資源,形成我國總需求的一大來源。所以,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將直接增大我國需求總量。間接效應廣泛且影響較大,可從投資、技術和產出等來分析。從生產函數的關系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不僅直接增加了資本存量,還通過影響其他企業的投資間接地增加投資總量,簡單理解為每增加1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流入,會引起東道國的總投資額增加大于1美元。我國引進的外商直接投資從總體上看是具有這種溢出效應的。
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對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作用較明顯。直接投資流入后在資本形成與投資生產過程中會刺激模仿創新的技術進步,形成新的知識存量,如此形成對東道國的先進知識與技術的滲透,從而產生技術進步機制。
從增長周期看,我國國際資本流入總量確實存在較為明顯的順周期效應,表現為與GDP周期的高度正相關性;投資流入波動周期均與GDP周期之間存在較高的正向相關性,說明我國國際資本流入無論從總量還是細分量上看均存在與GDP之間的同向順應效應,即我國國際資本流入確實存在順周期效應。
增大對國內投資的使用程度并逐步取代國際資本。我國經濟對出口貿易依存度過高,導致相對缺乏自主性。我國的儲蓄率轉化為投資的比率較低,造成資金配置過剩和資本不足的局面并存。應該充分發揮市場價值,提高儲蓄轉化率,提高對國內資本的使用效率,減少對外資的依賴,以國內資本逐步替代外資的方式發展經濟。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促進國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積極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雖然近來,我國一直在漸進地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但是,無論從宏觀經濟狀況還是從制度建設看,離資本項目可兌換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筆者認為重點在于抓好以下三件事:(1)直接投資領域。逐步放寬境內機構對外直接投資限制,支持企業“走出去”。同時,逐步放寬外商直接投資的行業限制,保持政策連續性。(2)股權類投資領域。積極探索利用外資新方式,逐步放寬對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于境內的限制。(3)債券證券投資領域。拓寬境內外匯資金投資渠道,允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研究并借鑒國際經驗,分階段、分步驟地開放國內證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