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象征性政策執行:表現、根源及治理策略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財政稅收時間:瀏覽:

  摘 要:象征性政策執行是指執行主體在執行活動中,熱衷于制造象征性符號,用儀式性、表現性活動代替辦實事、求實效,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象征性政策執行的表現形式主要包括:用政策宣傳代替執行、用召開會議代替執行、用制作文件材料代替執行、用檢查考核代替執行、用調查研究代替執行、用局部包裝代替執行。其產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政策自身缺陷、政策資源不足、執行阻力巨大、績效評價障礙、信息溝通不暢等。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突出績效評價的結果導向、樹立崇尚實干的用人導向、增強監督的威懾效果、提升信息溝通的有效性,是治理象征性政策執行現象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象征性政策執行;形式主義;表現;根源;策略

政策論文發表

  由于政府體制、歷史傳統、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發展中國家在政策執行過程中通常存在較為嚴重的“貫徹危機”。事實上,政策出臺后,尚處于文本狀態。如果缺乏有效的執行行為和富有成效的執行活動,政策就不會被貫徹到實際中并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說,“真正有意義的政策是現實執行的政策而不是寫在官方文件上的東西”①。在當代中國的既定制度環境下,政策執行一直是亟待加強的重要環節,“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再制約著政策執行力的提升。象征性執行是上下層級間博弈的重要表現,也是下級應對頂層指令的策略性工具。所謂象征性執行,是指執行主體在執行活動中,熱衷于制造象征性符號,熱衷于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用儀式性、表現性活動代替辦實事、求實效,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認認真真的貫徹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從表面上看,象征性執行的活動和形式具有合法性,環節與程序規范合理。與拒不執行、拖延執行等公然“抗命”相比,象征性執行呈現“陽奉陰違”的特點,隱蔽性、迷惑性更強,危害性更大。因此,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一、象征性政策執行的表現

  象征性政策執行“并不是一種個別現象,甚至是基層政府政策執行的一種常態”②。盡管象征性政策執行易發多發,但是它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部門可能會有不同表現。不過,從總體上看,象征性政策執行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用政策宣傳代替執行

  政策宣傳是進行政策動員和促進政策認知的重要手段。它通過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動,便于公眾知曉政策內容和精神實質,營造有利于政策執行的輿論氛圍,進而使政策對象配合政策執行活動。同時,借助政策宣傳,執行主體能夠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向公眾和上級表明自己正在為執行活動做出努力。正因為如此,許多部門非常重視政策宣傳。但是,政策宣傳畢竟僅是對政策聲明的強調和執行準備活動的一種,如果政策執行只停留在這個層面,就會處于失敗的境地。有學者指出:“政策是指政府實際所做的事,而不是政府打算做或政府官員聲稱他們將要做的事。”③現實中,一些部門將標語、口號作為傳播政策信息的主渠道,以至于其成為執行過程中的“一道風景線”。從鄉村公路到城市交通干線旁邊,從高樓大廈到低矮的土坯房上,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宣傳標語。其中不乏有名無實、并不付諸真實行動的“作秀”式“喊口號”④。有些地方的標語、口號粗制濫造,如錯字頻出、照搬照抄、辭不達意等,使人不得不懷疑有關方面執行政策的誠意。總之,政策宣傳絕不能與政策執行畫等號,虛夸的言辭也不等同于政策落實。在某些情況下,標語過多過濫、口號喊得震天響,恰恰是對執行無效、執行不足的一種掩飾。

  2.用召開會議代替執行

  當前,有的領導干部“開會就是落實”的觀念根深蒂固,即認為執行政策就必須開會,會開得越多,政策執行得就越好。反之,不開會就是不重視、不落實政策。所以,他們患了嚴重的“會議依賴癥”,一有執行任務,首先要做的是“開會貫徹”。通過召開會議,“一級講給一級聽”,講過了,就算落實政策了。在某些地方,“開會貫徹”呈現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會議數量多。一項統計顯示,縣級政府平均每一個工作日1.5次會議,這還不包括一些小型的非正式會議。⑤一些干部戲稱“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二是會議規模大。有些單位為追求轟動效應,肆意擴大參加會議的人數甚至動輒將會議直接開到基層。三是會議規格高。這主要指“陪會”現象。無論什么會議,總要邀請黨政主要領導坐在主席臺上,邀請上級職能部門領導來捧場,以期“開會貫徹”的消息出現在網站上、報紙上。四是會議時間長。會議上,各方表態多調門高,大話空話套話占據了大部分時間,致使短會變成長會。五是會議內容空。會議組織者習慣于作“傳聲筒”“二傳手”,只負責沿著科層命令的鏈條傳遞政策議題,而沒根據本地實際對執行計劃、執行思路進行創新,會議內容虛多實少。單靠召開會議并不能將政策轉變為有效的基層行動,相反,當開會成為執行主體的主要工作時,會議可能妨礙真正意義上的執行活動,因為執行主體沒有時間抓落實。

  3.用制作文件材料代替執行

  錢穆指出,傳統中國盛行“文書政治”,“一條條文進出,一個字兩個字,往往上下反復,把緊要公事都停頓了”⑥。“文書政治”的實質是尚文政治,文件多而行動少、落實差。從一定意義上說,今天某些部門存在的“以文件落實文件”“公文旅行”執行任務僅在紙上“空跑”等現象,是“文書政治”的一種延續。對于執行工作,這些部門僅滿足于層層轉發文件、密集發文,從字面上要求“高度重視”“深入貫徹”,而不管實際落實效果。個別部門在文件發布后,還要求下級按時提交執行總結、執行經驗、執行動態等文字材料。甚至執行工作還未啟動,就要求下級上交上述文字材料,以至于下級不得不“執行”未動,“材料”先行,把藍圖當作現實,把計劃當成經驗總結,把試點當作工作實績,從而形成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

  4.用檢查考核代替執行

  檢查考核對于識別政策執行偏差、激發執行主體的內在動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于整個政策執行過程來說,檢查考核只是一種手段而已。當手段變成目的、為了“檢查考核而檢查考核”時,就會出現執行故障。一些部門在檢查考核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使檢查考核完全“變味”。另外,由于缺乏統一的協調溝通,與某一政策相關的各個職能部門往往自主布置檢查工作,導致多個部門多批次重復檢查同一政策事項。有基層干部坦言,一天要接受五六個部門檢查。⑦各種檢查如走馬燈般,執行主體疲于應付、迎“檢”不暇,必然會耽擱“正事”即抓落實工作。在某些地方,檢查往往只看表層現象,側重于強調是否“留痕”,如是否在工作場所拍照、錄視頻、建微信群。某地要求,凡有活動必有“專屬”筆記,凡是筆記必要“嚴格”檢查(無非是看字跡、數頁數,走過場)。⑧除了檢查外,還有名目繁多的“指標式”考核、“算賬式”考核。與這些考核相伴的是五花八門的表格。為了填好表格、應付考核,執行主體必須準備大量資料。這樣的檢查考核、評比排名其實是無意義的執行活動。基層百姓形象地說:“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

  推薦閱讀:完善同等待遇政策體系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广西| 祁连县| 扎囊县| 阿瓦提县| 霍邱县| 陵川县| 合肥市| 秦安县| 南郑县| 承德县| 新乡县| 昌黎县| 垣曲县| 会宁县| 菏泽市| 铜陵市| 鄢陵县| 平昌县| 札达县| 东港市| 中牟县| 涞水县| 华安县| 宿松县| 西盟| 尖扎县| 历史| 靖远县| 永修县| 凌海市| 漠河县| 临清市| 贵港市| 临桂县| 贵阳市| 确山县| 潞西市| 惠来县| 洛阳市| 武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