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擬通過分析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與我國的貿易往來,結合東南亞國家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和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現狀,基于“業務走到哪、會計跟到哪”探討會計服務如何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以期提供有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會計服務;國際化;東南亞;企業
會計作為反映企業運行和規范經營的重要制度安排,伴隨于企業的生存、發展甚至衰退,為企業走向國際化提供專業服務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擬從“業務走到哪、會計跟到哪”這一研究視角,探討會計服務如何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
一、走向東南亞是我國企業發展的重要選擇
(一)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
由表1可知,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2015~2017年東南亞國家GDP、人均GDP規模及其世界排名變化來看呈現整體向好,GDP規模變化僅呈現遞增型與V型(其中,遞增型主要有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柬埔寨、老撾;V型主要有新加坡、緬甸、文萊、東帝汶);人均GDP規模變化呈現了遞增型、遞減型及V型(其中,遞增型主要有印尼、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越南、柬埔寨、老撾;遞減型僅有緬甸;V型主要有馬來西亞、文萊、東帝汶)。GDP、人均GDP規模均保持同步遞增的國家主要有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柬埔寨、老撾,而新加坡的GDP規模和馬來西亞的人均GDP規模起伏變化較大,還有上述變化度影響了東南亞各國GDP、人均GDP世界排名變化,如僅越南、老撾的GDP規模和泰國、老撾的人均GDP規模與其世界排名同步遞增。同時,通過上述分析主要發現:
1.東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差異大
東南亞各國2015~2017年GDP與人均GDP的排名不太匹配,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仍主要取決于各自所在的地理區位優勢。以新加坡和印尼為例,近幾年東南亞國家中印尼的GDP規模與新加坡的人均GDP規模年年蟬聯第一,2017年新加坡的GDP規模排名重回東南亞前三,由于印尼的人口數量是新加坡的47倍,盡管二者的人均GDP規模差距正在縮小,但是新加坡的人均GDP規模仍保持在印尼的15倍左右。獨特的區位優勢也成為整個東南亞僅新加坡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2.“名副其實”的東南亞六國
印尼、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為東南亞六國,可謂“名副其實”。如這幾個國家的GDP、人均GDP規模及其排名在東南亞位列前六(人均GDP規模剔除文萊的人口數量較少因素)。
3.地理位置優越
地理區位優勢突出,政治體制影響不太明顯,以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為代表的“海島國家”GDP、人均GDP規模及其世界排名相對靠前,而“半島國家”有代表性的僅有越南、泰國。但是,從政治體制來看,除軍政府制外,東南亞六國中都有不同政治體制的代表性國家。
4.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近幾年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以“半島國家”為主,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GDP、人均GDP規模均保持同步遞增的六個國家中“海島國家”僅有印尼和泰國。菲律賓利用后發優勢,隨著參與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大,其經濟持續保持較高增長,2016年GDP規模及其世界排名反超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近幾年,越南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容小覷”??梢姡瑬|南亞經濟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二)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貿易往來
如表2所示,2015~2017年我國與東南亞的雙邊貿易總額呈現V型增長態勢,以2017年為例,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實現了高增長,繼續保持貿易順差。從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進出口規模來看,以2017年為例千億級僅有越南(首次突破千億)、百億級主要有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等,我國與這6個國家每年的進出口、出口、進口總額所占我國與整個東南亞的比重幾乎均在95%左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再次表明了東南亞六國可謂“名副其實”);其他五個國家均在百億級以下。從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變化來看,與2015年比2017年除馬來西亞(進出口、出口)、新加坡(進出口、出口下滑較大)、緬甸(進出口、出口、進口)、文萊(進出口、出口)發生下滑外,其它國家的都有較大增長;而與2016年比,2017年僅東帝汶(進出口、出口)略有下滑,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老撾都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
此外,2015~2017年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老撾等國家的GDP規模變化與其對我國進出口規模變化“同步”增長。而我國對新加坡、馬來西亞及緬甸的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起伏變化大并同步呈現V型(2017年的貿易往來均不如2015年的水平)。2017年新加坡、緬甸的GDP規模不如其2015年的水平可能與這一變化有關。2016年新加坡、馬來西亞的GDP規模及其世界排名被菲律賓反超也可能與其同年對我國的貿易往來下滑較大有關??梢?,東南亞各國的GDP規模變化與其對我國貿易往來變化的關聯度“不容忽視”!
(三)“一帶一路”對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的影響
近幾年,受我國國內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物價飆升、人口紅利優勢減退等影響,恰逢“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引領,面對東南亞廣大市場、雄厚發展潛力、低廉物價、人口紅利優勢、投資優惠政策等,這一全球投資界公認的“新大陸”也成為了我國不少企業轉型投資發展地區的重要選擇。
2017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9個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6億美元,主要投向新加坡、馬來西亞、老撾、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越南、俄羅斯、阿聯酋和柬埔寨等國家(即主要是東南亞國家)。對東南亞投資存量行業主要包括: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礦業、批發和零售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據南博網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對東南亞各國貿易進口的商品中電子、礦物燃料、機械、塑料及其制品等進口貿易額占我國對整個東南亞進口貿易額的比重超過50%;而我國對東南亞各國貿易出口的商品中電子、機械、鋼鐵、家具等出口貿易額占我國對整個東南亞出口貿易額的比重也在50%左右??梢?,我國與東南亞的投資合作和貿易往來,在行業和商品類別上集中度高,雙方進出口貿易依賴性強,給予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的重要選擇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方向參考。
二、東南亞國家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一)經濟全球化、企業國際化對會計準則趨同影響
會計準則差異直接影響國家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規范性,以及跨國企業會計信息的成本和質量。只有各國會計準則對相同經濟行為或事項的會計處理程序和方法相似、趨同或相同,才能增進各國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通用性和透明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為確保國際商業語言“無障礙”,讓會計更好為資本全球化、企業國際化服務,目前有125個國家或地區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IFRS),會計國際化、準則趨同化成為了當今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世界經濟發展大趨勢下的必然要求和趨勢。
(二)東南亞國家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情況
東南亞各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程度與其所在國家的政治特征、社會制度、經濟體制、文化傳統和發展水平及市場化程度(包括資本市場化程度)等緊密相連。目前新加坡實行兩套會計準則,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主要采用新加坡財務報告準則(SFRS),小企業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SFRS for SMEs),與國際會計準則(IFRS)的差異越來越小,有望2018年與IFRS實現全面趨同。泰國、印尼、越南等國家的會計準則正在趨同過程中,有望逐步實現全面國際趨同,主要差異如目前泰國的財務報告準則尚未采用IFRS的金融工具準則,越南的會計準則仍按照舊版本的國際會計準則等;其他國家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太樂觀,但是這些國家的會計準則發展或多或少難免會受到國際會計準則全球化趨同的影響。
(三)我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會計準則對比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發布和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有效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完善和發展,現如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完全趨同。結合上述東南亞各國的會計準則國際趨同情況,可見我國與新加坡的會計準則的差異相對最小;與會計準則正在趨同過程中有望全面國際趨同的國家如泰國、印尼、越南等比,這些國家可能滯后于國際會計準則不間斷修訂或更新的“速度”,在國際趨同速度和程度上難以與我國的“完全同步”;與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不太樂觀的國家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發展的現狀和新的要求
全球經濟已經步入服務經濟時代,主要發達經濟體服務業比重已超過80%,服務領域跨國投資占全球跨國投資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二。會計服務作為以會計、審計、稅務及其他知識為載體,向企事業單位實現特定經濟管理目標而提供的專業服務。《財政部關于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的通知》(財會[2016]19號)第三條第(七)款:“鼓勵會計中介服務機構開展跨境服務,規范會計師事務所跨境執業行為,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企業、中國資本“走出去”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目前,我國已有19家會計師事務所加入國際會計網絡,近70家會計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機構共約90家(平均不到1.5家),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國家或地區(如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以及港澳臺地區等),主要提供我國企業海外上市投融資審計、企業集團境外分支機構延伸審計、跨國公司中國區的審計分包、管理咨詢、稅務服務、會計外包、中外準則轉換、境外工程承包相關鑒證和咨詢等領域的專業服務。
但是,長期以來會計服務國際市場主要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壟斷”。鑒于我國會計服務的國際市場基礎薄弱、國際化人才缺乏、國際品牌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以及各國間準則國際趨同不同步等,導致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會計服務機構的國際化進程險阻重重,境外執業網絡建設進展緩慢,難以為國內外企業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國際化會計服務。在“一帶一路”國家倡議引領下,在當前“走出去、走向東南亞”的“企業潮”下,必然對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提出新的要求。
四、會計服務國際化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
“業務走到哪、會計跟到哪”的會計服務,主要服務“走進”中國的外資企業和“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一帶一路”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國外企業“走進來”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東南亞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我國企業如何把握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會計服務如何助力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綜合上述分析,建議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東南亞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差異大,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對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有一定影響。東南亞各國的政治體制多種多樣,東南亞六國中同一政治體制類型下的印尼與菲律賓、泰國與馬來西亞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相對差異較小,但是與其它政治體制類型下的國家比差異較大。地理區位優勢仍然是影響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受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影響,近幾年隨著東南亞部分國家的政治穩定和發展動力強勁特別是對我國經貿往來的重視,加大了對外開放和吸引外資的力度,經濟發展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相當一段時期形成的經濟發展格局。因“國”而異,避免“水土不服”的同時,借助東南亞各國與我國貿易往來的高依賴度和投資合作行業領域高集中度,有助于我國企業“走出去、走向東南亞”在時機、方向及規模上的重要選擇提供了一定參考,也有助于進一步投資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二是會計發展狀況及其準則國際趨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透視”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在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經濟領域方面表現的更加“突出”。以越南、新加坡為例,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WTO后,受外國投資經濟和生產結構的轉變,促進了越南與世界經濟的聯系,為越南融入世界經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度提升,經濟發展與環境、自然資源等矛盾日益突出的情況下許多原本在我國投資的外國企業將眼光轉向越南,我國國內資本也加快了在越南的投資步伐。近幾年越南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異軍突起”的越南可能成為另一個世界工廠,助推其GDP的高速增長。但是,越南仍然難以撼動“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的“地位”。除地理環境、區位優勢、經濟基礎、文化條件、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方面優勢顯著外,新加坡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外匯交易中心和國際研發中心,有著發展成熟且規范化和國際化程度高的資本市場,以及完善的與國際“高度”趨同的會計準則體系為其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正是會計準則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會計行業的發展,還關系到一個國家經濟秩序的良好運轉,甚至影響到其國際資本的流通規模和方向。
三是亟待提升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競爭力和影響力。目前在東南亞國家的中資企業普遍存在聘用當地會計人員提供當地會計服務,外派國內會計人員或委托會計師事務所提供我國會計服務的“窘境”,以及國外投資機構或監管機構普遍只認可國際知名中介機構如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會計服務,導致不少投資合作項目需雙邊或多邊數家同類型中介服務機構,產生的有關費用巨大,極易影響投資積極性和成功率。隨著我國企業走向東南亞的規模不斷擴大與涉外類會計專業的國際化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既懂雙邊甚至多邊會計準則,又懂中文、當地語言甚至多國語言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十分稀缺,成為了制約我國會計服務“走出去”的發展“瓶頸”。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走出去”的企業經營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管理國際化水平,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為服務好“走進”中國的外資企業和“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亟待提升。
四是全方位、多領域的國際化會計服務發展勢在必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際會計、審計、稅務及法律等專業服務應運而生。會計服務走向國際化,除提高國際認可度和增強競爭力外,還可以幫助我國企業更好的尋找國外市場、多方合作及跨國發展機會。隨著東南亞各國準則趨同化進程的推進,以及我國企業與東南亞各國的投資合作與貿易往來的加強,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指日可待,力爭早日實現提供全方位、多領域的國際化會計服務能力和水平。
總之,迎合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一帶一路”掀起了“走出去、走向東南亞”的“企業潮”,我國會計服務的國際化發展面臨著新的要求,肩負著新的使命。鑒于我國與東南亞各國的會計準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基于我國會計服務國際化的發展現狀,建議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有基礎、有條件的會計服務機構特別是會計師事務所,選擇與我國會計準則差異小或正在積極趨同、經濟發展與我國貿易往來密切相關的國家或地區,與我國投資合作和貿易往來集中度高、經濟互補性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大的項目領域為切入點,與國際接軌,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先試先行,總結推廣。迎合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帶動我國會計制度國際化、會計政策國際化、會計教育國際化、會計管理國際化、會計人才國際化,大力提升我國會計服務的國際化專業服務能力、競爭力及影響力,實現我國會計服務更快、更好的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國際化,維護國內外商業語言互通無阻,減少摩擦,減少限制,增強投資合作,增進貿易往來,才能更好的為“業務走到哪、會計跟到哪”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才能更好的助力我國企業又快、又穩、又好的“走出去、走向東南亞”。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晶.新加坡CPA審計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審計,2009(15).
[2]陸建英,劉衛.中泰會計準則制定模式之比較[J].會計之友,2011(04).
[3]佘曉燕,郭婧嘉.越南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進程及啟示[J].東南亞縱橫,2011(04).
[4]劉衛.中泰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比較研究——基于中國-東盟會計區域協調背景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2(25).
[5]何曾.東盟國家經濟一體化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金融會計,2014(03).
[6]佘曉燕.中國會計服務出口的機遇與挑戰——以東盟市場為例[J].東南亞縱橫,2014(08).
[7]王勤.東南亞地區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推薦閱讀:《預算管理與會計》是由全國預算會計研究會主辦的會計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欄目: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