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會計教學論文發表了實驗教學在基礎會計課堂教學的應用,實驗教學是一種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方式教學,借助專業的工具進行觀察和驗證,更容易加深知識的吸收和理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強化專業技能,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會計教學當中,對高職課堂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會計教學論文,實驗教學,基礎會計,課堂教學
《基礎會計》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從課程教學內容上講,它是經濟類各專業的基礎課,重點闡明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一門理論性、應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學科。初學者由于缺乏會計的基本知識儲備,對該課程中大量的會計術語和基本原理難免感覺抽象晦澀,空洞難懂。從專業知識體系的構架上講,《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入門課,對其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后續課程的理解和吸收,會計原理理解是否到位、基本方法運用是否得當以及會計問題認識是否深刻,以上問題對中級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審計、財務管理等會計主干課程有著重大影響。從專業知識興趣的引導上講,如果因為《基礎會計》課程掌握不好影響到后續課程的理解和吸收,就像沒有打牢根基的房屋,越往上走越吃力,越往后學越艱難,長此以往,勢必產生厭學甚至放棄學習的消極態度。
從專業素質能力的培養上講,基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僅應該具有扎實系統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而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模式的延伸,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鞏固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會計教學中。此外,根據教育部教高[2000]2號文:“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備基礎理論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教學過程要理論實踐相結合,“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應用為主線,以能力為中心”的思想進行課堂教學。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使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提高素質,在實踐中培養能力,以符合高職教育的目標。因此,將實驗教學應用于《基礎會計》高職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一、實驗教學相關概述
實驗教學是一種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用理論指導實踐,通過實踐驗證理論,從而達到理解、吸收并消化課堂教學內容的一種方法。實驗按其目的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1],前者是事先制定出了從問題到結論的單一路徑,設計好了程序化方案并告知學生實驗材料、實驗方法、實驗步驟等,由學生自行觀察和操作,驗證知識、提高技能。后者是由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實驗方法、確定實驗步驟以完成實驗任務,得出實驗結果。兩類實驗相互區別又相互補充。應用于《基礎會計》高職課堂中的實驗,既有驗證性實驗,如憑證的填制與裝訂、賬簿的登記與更正等,也有探究性實驗,如成本的計算、報表的編制等。所以,在高職《基礎會計》課堂中應用實驗法教學,不僅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要邏輯準確,易于理解,在教學方法的應用上也要注意承前啟后,應用得當。
(一)實驗教學的主體
實驗教學的主體包括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者(學生),只是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是施教者占主導地位,即受教者在施教者的指導和引領下完成實驗。有的時候是受教者占主導地位,即受教者獨立自主地完成某一個或某一階段的實驗,通過實驗完成對某一知識點或者知識塊的發問、思考、學習、領悟和掌握,整個過程施教者只是督促、協調,完全將實驗的主動權交給受教者。
(二)實驗教學的方式
《基礎會計》課程展開的過程就是理論講授與實驗驗證、實驗探索相結合的過程。實驗教學將理論講授、手工實務操作和電算化實務操作結合在一起,一方面理論指導實驗,另一方面實驗驗證理論或者得出結論。在實驗中仿真會計核算實務,還原會計核算程序,不但有效幫助初學者擺脫學習會計原理的生澀感,也幫助學習者通過實驗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理論知識。
(三)實驗教學的內容
《基礎會計》的講課內容邏輯鏈比較多,相關教材內容整體是按照“會計理論———會計實務”的邏輯展開。在傳統教學中,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理論部分的教學方式通常是“老師解釋、學生理解”,實務部分的教學方式通常是“老師講授、學生看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少自己動手,通過自主實驗的方式學習理解相關知識。實驗教學法就是要將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相結合,將實驗應用于理論知識學習的各個環節,將理論學習與實驗相結合,在實驗中學習、掌握會計理論,通過實驗探究會計知識,使得《基礎會計》課堂教學中的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不再有明顯的分隔。
(四)實驗教學的資料
實驗教學資料有專題資料也有綜合資料。專題資料可以是不同用途不同作用的原始憑證,如銀行存單、取款回執單、購貨發票、銷售發票、領料單、支付結算各種票據等,也可以是記賬憑證、賬簿或報表。憑證和賬簿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驗中認識并掌握會計資料的來源、種類、要素、填寫規范以及相應的會計處理,報表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會計要素、會計等式、試算平衡等會計基本原理并認識會計要素內部的勾稽關系。綜合資料指的是時間上先后有序,內容上彼此聯系的原始憑證聯合體,通常是對某一會計主體一段連續時間內的會計原始憑證進行綜合整理,形成會計實驗資料。在實際教學中,最好是能以某一真實會計主體的原始憑證為原型,以達到最佳仿真效果,切實體會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中的指導作用。
二、實驗教學的具體應用
《基礎會計》高職課堂實驗教學的施教過程是將實驗與教學相結合,但凡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學習理解相關知識的環節,都使用實驗教學。實驗教學的具體應用可以通過一張表和一張圖來闡述。
(一)知識內容與實驗手段的應用
《基礎會計》的知識內容大致分為理論部分和實務部分,理論部分的核心內容包括會計等式、會計科目、會計賬戶、復式記賬及試算平衡,這些內容在傳統教學的同時還可以配合一定的工具手段進行實驗驗證。
如表1所示,對會計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兩張基本報表,資產負債表詮釋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表詮釋了“收入-費用=利潤”,而兩張報表的結合(如圖1)則詮釋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對會計科目的理解可以借助報表的觀察和記賬憑證的填制;對會計賬戶的理解可以借助會計賬簿的觀察和登記;對記賬原理的理解可以借助記賬憑證的填制,對賬戶種類的理解可以借助總賬的登記和報表的填制;對試算平衡等式的理解可以借助賬簿的登記和報表的填制。例如,在會計科目的教學中,當講到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科目時,可以參照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資產下面分為需要具體的內容如銀行存款、固定資產等,同理,其他五大會計要素也如此,會計報表反映很直觀。
講到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時,可以參照總賬和明細賬,這樣同學們立刻就理解了為什么要有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之分。當講到會計賬戶時,可以參照總賬和明細賬來理解為什么它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用來全面、系統、連續的記錄經濟業務,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及其結果的工具。
(二)內部知識勾稽關系應用
實驗教學法的最大亮點就是教學與實驗相結合,通過實驗對課本知識進行重現、驗證和探究以獲得直觀的認識,從而更輕松更準確地理解、鞏固課本知識。該過程涵蓋了若干條知識勾稽鏈.如圖1所示,包含一大三小四條知識鏈,一大指的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知識鏈,三小分別是“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憑證”、“會計賬戶———會計賬簿”、“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賬戶———會計等式———試算平衡”三條知識鏈[2]。以“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賬戶———會計等式———試算平衡”這一知識鏈為例。當講到會計要素這一知識點時,通過觀察資產負債表可以知道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資產負債表項目,收入、費用和利潤是利潤表項目。
每一會計要素下面的內容形式上是靜態的會計科目,實質是動態的會計賬戶,因為每一賬戶的余額都是由T型賬戶的期初余額、本期借方發生額和本期貸方發生額計算得出。資產負債表左右呈現的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表上下呈現的是收入-費用=利潤,兩個報表結合起來呈現的就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資產負債表的余額呈現的是借方期末余額=貸方期末余額,期末余額過到下期變成期初余額,得出借方期末余額=貸方期末余額,再根據記賬原理推出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
三、實驗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將實驗教學應用于高職《基礎會計》課堂教學,通過觀察會計實務真實材料、實踐會計實務仿真操作,直觀認知會計知識并習得會計技能從而理解會計原理,實驗教學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積極性,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但是,如何科學有效地使用實驗教學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內容準確,層次清晰
實驗教學法將實驗與教學結合在一起,學生所接受的信息不可能像教材編寫那樣從理論到實務、從要素到賬戶、從憑證到報表,很多內容可以穿插在一起,這就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明確教學思路,順著一條層次清晰的教學鏈展開教學。例如為了幫助學生對要素有直觀理解,教師可以借助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此時的報表僅僅是為了解釋會計要素是經濟事項的六大分類,而不做其他說明。為了解釋賬戶是動態的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借助總賬來教學,通過期初余額、借方發生額、貸方發生額和期末余額的登記以呈現增減變動及其結果的動態形式,而不做其他說明。
(二)課時合理,安排緊湊
實驗教學涉及到實驗和教學兩部分內容,在有限的課時中如何合理安排兩者的教學比例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一般來講,基礎會計課堂上的驗證性實驗主要針對理論部分的教學,主題明確,任務集中,多以觀察為主。如講會計等式教學中的報表觀察,會計賬戶中的賬簿登記,復制記賬中的憑證填制等。這些內容中的實驗部分比較簡單,可以和理論教學安排在同一課時內,也有利于課堂內吸收消化。而探究性實驗主要是會計實務的綜合操作,是將會計理論運用于會計實務、從憑證到報表的整體操練,這需要額外的集中實驗課時。需要說明,實驗教學不同于會計實務,前者是為了配合理論教學而將實驗與教學相結合以更直觀更透徹地對說明某個知識點或串聯某條知識鏈,是為教學而用。后者是完成理論學習之后,為了鍛煉、提高操作技能而開設,是為實踐而用。前者注重對知識的理解,后者注重對實務的操作。
(三)教師學生,亦主亦次
實驗教學雖然是一種課堂教學活動,但是教師并非一直處于主動主導地位。一般來講,知識講解的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教師處于主導地位,教師牽著學生的一舉一動。而在實驗中,教師的主導地位要逐漸弱化。驗證性實驗可以有教師的部分指導,如講到賬戶,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某一賬頁中登記期初余額、本期發生額和期末余額之后由學生自己慢慢體會T型賬戶的結構、要素及動態表現形式等,這個過程基本是以學生自主觀察自主動手為主,教師只是一個協調者。探究性實驗如綜合仿真階段,教師在交代一些注意事項之后則完全退出實驗,實驗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無限空間,讓學生成為探究活動的主人,使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在獨立自主的過程中激發其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鞏固課堂教學知識。
(四)電算化實驗問題
以上討論的實驗均指會計實務手工實驗。手工實驗不受硬件條件的制約,實驗手段和實驗工具可以根據不同的知識內容靈活調整,不同的實驗工具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結合使用。如果條件和課時允許,可以適當加入電算化實驗,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會計核算的“確認———計量———報告”過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手工狀態下與電算化環境下會計處理的異同。
參考文獻:
[1]陳勇.會計實驗室建設若干問題探討[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1996(1):77-80.
[2]匡文婷,秦欣梅.高職課堂授課質量保證體系研究———以會計學基礎課為例[J].職教論壇,2014(5):72-75.
作者:匡文婷 喻璇 付晶
推薦閱讀:《會計師》創刊于2004年,是由江西省出版總社主辦的一份集前沿性、實用性、理論性于一體的財會類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