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信息是對人有用的,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信息是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聯系的表征,也是客觀事物狀態經過傳遞后在人腦中的再現,從而可以對人產生指導。任何信息只有經過傳遞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
關鍵詞:會計信息,職業道德,社會經濟
會計信息是企業從會計視角所揭示的經濟活動情況,包括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等。
會計信息主要用來處理企業經營過程中價值運動所產生的數據,按照規定的會計制度,法規,方法和程序,把他們加工成有助于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具體地說,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后產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管理所需要的經濟信息。它包括:反映過去所發生的財務信息,即有關資金的取得,分配與使用的信息,如資產負債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種財務分析報表,對未來具有預測作用的決策信息,年度計劃,規劃,金額等,會計通過信息的提供與使用來反映過去的經濟活動,控制目前的經濟活動,預測未來的經濟活動。
會計信息是社會經濟有效運行的重要基礎,而真實性是對會計信息質量最基本的要求,社會經濟的有效運行要求會計信息能夠與它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相符。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嚴重的問題如國有資產流失、證券市場發育不良、社會交易費用高昂、企業籌資困難等很大程度上都與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關。由于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會計信息失真所帶來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1.研究背景 長期以來,會計職業道德的研究重點傾向于如何提高會計職業人員的道德素養和操守,以保證會計報告真實可靠,會計職業人員廉潔自律,降低假賬以及虛假會計信息出現的機率,減少因虛假財務信息而導致的經濟違法犯罪活動。 會計職業道德通過其教化作用,為會計職業活動提供導向與評價的標
準,促進會計職業活動健康有序發展。所謂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領域中因會計活動引起的道德現象,以及由此歸納出來的道德理論的總稱,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不同于法律的強制規范,道德影響是軟性的,是循序漸進的。道德規范作用于行為主體的主觀意識,使人的內在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提升,因此其效力也更為持久綿長。
2.職業道德判斷標準
我認為,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最高要求和首要價值觀是會計公正。即在會計職業活動中公平、公正、允當地對經濟事項和業務進行反映,對待所有信息使用者,包括潛在信息使用者,做到平等對待和權利公平分配。
證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價值,從根本上講就是要證明會計信息對優化資源配置是否起作用;而優化資源配置是通過利益相關者的投資行為而實現的。因此通過分析會計信息與投資行為之間的關系,可以證明會計信息是否具有價值。會計信息的確在現實的投資市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利益相關者有了解其投入的資源所產生的收益價值的需要,會計信息的功能恰好滿足這一需要,也由此實現了其自身的價值。
提供給投資人和債權人等外部使用者的財務報表所必須具備的有用的決策信息和有利管理的用途,各種有用會計信息的諸多因素相結合的有機特征,即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為高品質會計信息的提供設定了標準。
各項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其內部各項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由于會計中的各種估計和限制,會計符號很難與經濟事項保持絕對一致, 而二者的差異導致了會計信息對可靠性的偏離。在這種沖突中,首先必須考慮會計公正性的要求,其次以此為標準采取偏向某一項準則的態度。同時,可靠性還會與職業會計師發生道德沖突和利益沖突。職業會計師應對利益相關者及其利益進行分類并作更多的權衡,并評價特定決策對每個利益相關群體的福利、公平待遇及其影響,綜合運用決策分析框架,以確保分析不致陷入誤區。這種思維邏輯正符合會計公正性的要求。
3.會計信息失真的解決方法
3.1會計職業道德困境
在實務工作中,堅持會計公正是解決所謂“假賬”問題的根本途徑。“假賬”事實上更應該理解為會計信息失真,即對于重大事件作出了違背事實真相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在披露信息時發生重大遺漏、不當披露的行為。(2003.1.9《審理關于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
會計師和財務服務的提供者經常面對需要道德推理方能解決的兩難問題:披露還是保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計信息失真源于利益相關者之間利益沖突,這種沖突所產生的影響將導致的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偏離職業要求標準。處于利益沖突之下,會計師面臨職業角色和企業角色的兩難選擇,因此其對所履行職責的警惕和敏銳理解至關重要。從會計職業價值的角度考慮,會計信息需要通過為信息需求者所利用的方式來實現其價值,而會計公正也要求會計師平等的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會計信息,并發揮其輔助決策的作用。
會計公認原則和審計公認準則的確立,使得任何對虛假陳述或具有偏見的報告和不道德活動的參與,都將破壞在受托關系中最為根本的信任。會計師履行職責和保持權利所必須的價值觀,要求其承諾將社會公眾的利益在排序中處于首要位置。職業會計師工作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最終目的,在于保護最終使用者,即社會公眾的利益。希望專業人士保守秘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合理的,會計師應持有把獨立性而非保密性置于首位的價值觀。在進行利益優先權選擇時,只有在不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德上都不影響社會公眾和職業利益的情況下,將客戶或雇主利益置于首位的處理措施才是有效的。
3.2 治理建議
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局部轉變會計師在企業經濟活動中的角色,調整會計師在會計信息披露中的權責地位,是一種更能從根本上改善會計信息質量現狀的方法。由于利益相關者利益沖突而形成的會計信息失真,應該歸咎于經營者,會計人員所承擔的責任是第二位的。在我國對于財務舞弊的懲治規定中,作為舞弊行為發生的源頭的公司管理層沒有承擔應有的責任并獲得相應的處罰。事實上,管理層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故意造成的信息不對稱結果是財務舞弊最為根本的原因。
會計師職業道德觀念與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相互影響,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將推促進職業道德觀念的形成與改善。在公司治理結構失效的情況下,會計人員在面臨違規、舞弊行為時可能無法根據企業既有的誠信道德觀來進行職業道德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