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企業進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是適應市場監管、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客觀需要。分析了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難點,并提出了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主要思路。
關鍵詞:內控體系;建設;難點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單從財務報告方面來實施內部控制,已經不能解決企業管理所帶來的問題,企業的內部控制已經向著更高層次、更廣范圍進行拓展,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能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內控體系建設難點分析
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是經濟發展對企業必然要求,所以這個過程并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企業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的發展需求,而不斷優化的過程,而這一過程要比重新建立一個體系更難,因為它不僅要有一個對未來體系的一個系統安排,還要對現有體系進行改進、優化。
1.效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
任何一個企業都要有自己的制度,這些制度是指導企業開展日常工作,實現經營目標的基礎。在進行風險管理建設之前,企業制度所重點解決的是規范與效率的問題,要通過制度去規范員工日常的工作行為,而制度的形成也正是企業自我更新、自我探索、不斷優化,不斷追求創造效率最大化的結果。但是在我們進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過程中,重點注意的是怎樣在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之下去防范風險,也就是說怎樣實現效率與風險的平衡。所以,風險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風險管理來對風險的系數進行定級,什么樣的是一般風險,什么樣的是重大風險,什么時候犧牲效率來規避風險,什么時候為了實現效率而去承受風險,這是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難點之一。
2.權威與程序的關系
企業每一項程序的建設都需要有權威的保障,但是在程序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按程序操作的往往是企業的權威。企業的權威在決策的過程中,出于對效率、機密等特殊目的的需求,而打破程序進行操作。如果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對企業員工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員工很難各司其職,嚴重打擊了員工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雖然效率有所提高,但是風險同時也加大了,一旦出現了損失由于責任不明確,很難找責任人。當權威壓倒程序的時候,權威會失去制衡,企業內控體系失去原有的作用。所以,在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的過程中,除了要在流程上設計要合理,還必須要有相應的保障機制來確保內部控制體系的實施,對權威的制衡也要寫進制度,納入工作流程之中。
3.習慣與規范的關系
企業日常工作除了按照制度規范來運行之外,企業的內部通常還存在著一些工作習慣,這些習慣就像是一種無形的制度,規范著每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有些是好的做法,有些則是低效率、與企業經濟效益相背的原則。而對于內部控制體系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流程,企業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在內部控制體系的流程中進行。而原有的習慣要么上升為規范,要么令行禁止,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只有流程,沒有習慣。
4.制衡與分權的關系
內控機制的主要原則就是不相容的職責分離,也就是說企業員工不可以負責某項業務的所有部分,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要由其他人進行監督,這就是內控風險管理的基本機理。簡單的說,內控體系的設計實際上就是一個制衡與分權的問題。一是分權,企業沒有分權就不能做到不相容職責的分離,過分集權,一人多崗,這是風險管理所制止的行為,而內控體系所要解決的是怎樣科學、合理的進行分權,使權力的分配達到效率與風險的平衡統一;其次是制衡,在設計分權的同時必須要考慮權力間的相互制衡,沒有制衡就沒有監督,沒有監督事實上又形成了一人獨權。
二、企業內控體系建設的主要思路
1.營造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環境
良好的內部控制體系環境是建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前提。在內部控制環境的諸多要素之中,最重要的還是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機制。所以如果想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第一,建設一個具有團隊精神的企業文化,內控的內涵就是協作與監督,任何的業務流程都不能由一個人來完成,所以團隊精神就成為內部控制得以實現的一個重要前提,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要強調責任與義務,要在基礎上注意監督,使企業所有的業務流程都建立在合作與監督的基礎上。第二,完善企業管理機制,在公司治理的層面先要解決制衡與分權的問題,科學的設置股東大會、董事會與監事會的責、權、利之間的關系。
2.提高員工素質,培養內控意識與技能
好的內部控制,是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需要每一名員工將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之中,所以必須要全力培養員工的內控意識。要將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基礎,大力宣傳內部控制制度,為內控制度的實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掌握內部控制的基本知識,樹立內部控制理念,能夠將內部控制制度融入日常的工作之中,為企業培養一批有著高素質、高技能、具有戰略眼光的專業人才。
3.摒棄壞習慣,規范新流程
當前,所有企業都是習慣與流程并存的狀況,正如前面筆者論述的一樣,企業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是需要摒棄,而好的習慣是需要總結固化為制度流程的。企業在進行內控體系設計的時候,必須對企業所有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對不適合的流程進行改進,對適合的流程予以保留,這也是內控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建立審計體系
內部審計體系是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的一個重要保證,有效的審計體系是以第三方的角度來審視公司,對內部控制的設計與執行進行審核。企業的內部審計體系要具有兩大功能:一是企業的董事會要對經理層進行監督,二是經理層對企業業務與具體流程進行監督。所以,有效的審計體系也要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成立審計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主要是針對企業治理的重大決策進行審查監督,主要包括財務報告、融資決策、投資決策、經理層的行為等等;二是成立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業務上要受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主要負責對企業業務以及流程的規范性與有效性進行審計監督。
總結: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體系對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企業內控體系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對其建設不能一蹴而就。其建設的難點主要有:如何處理好效率與風險之間的關系;權威與程序的關系;習慣與規范的關系;制衡與分權的關系等等。我們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進行內控制度的建設,使其能夠為企業更好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唐麗娟.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J]. 國際商務財會, 2010,(03)
[2] 余峰. 作業成本管理如何促進企業風險管理[J]. 改革與開放, 2009,(11)
[3] 劉然. 理順運行體制 降低納稅風險[J]. 現代商業, 2010,(03)
[4] 臧從容. 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內控管理[J]. 商業文化(學術版), 2010,(10) .
[5] 于增彪,張黎群. 警惕企業內控外化[J]. 首席財務官, 2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