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1]。而據相關部門統計[2],新員工是生產安全事故的高發群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員工缺乏職業安全素質是關鍵因素,如對安全生產缺乏認識、安全意識和責任心不強、缺乏安全技術知識和處理發生事故的應變能力等。職業安全素質教育對于高職學生未來職業生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健康安全,素質
中圖分類號:G71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29-0000-02
一、職業健康安全素質概念的提出
職業健康安全(OH&S: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是指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公共場所內的員工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和承包方員工)、訪問者或者任何其他人員的健康安全的條件和因素[3]。素質在《辭海》中定義為:人的生理上的原來的特點;事物本來的性質;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素質應是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的定義。那就是大學生從事社會實踐活動及即將從事職業活動所具備的能力。綜上所屬,本文對職業健康安全素質定義為影響或者可能影響公共場所內的員工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包括臨時工和承包方員工)、訪問者或者任何其他人員的健康安全的條件和因素所具備知識、能力、意識的綜合。
二、高等職業院校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重要性
1.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以教職成〔2011〕12號印發《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雙重屬性,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高等職業教育除了具備高等教育的特點之外,更加關注其職業性的特點。這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職業健康安全素質也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必然。
2.人才培養模式及過程的需要
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出了具體的要求:系統設計、實施生產性實訓和頂崗實習,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等形式的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教學改革。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鼓勵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校企聯合組織實訓,為校內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鼓勵將課堂建到產業園區、企業車間等生產一線,在實踐教學方案設計與實施、指導教師配備、協同管理等方面與企業密切合作,提升教學效果。要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確保實習實訓安全[4]。
教育部《關于制訂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明確要求,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頂崗實習不得少于半年,師資隊伍建設中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另外,在課程的開設過程與教學運行過程中更多的涉及到了與職業健康安全相關的活動。如何確保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及學生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培養,職業健康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三、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方法和途徑
(一)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基礎
1.職業健康安全課程教學與培訓教育貫穿整個高等職業教育教育過程
建立職業健康安全課程體系,將其納入到整個人才培養的計劃之中,課程體系的建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開設專門的課程,讓學生學習基本的相關職業健康安全的知識。第二,與相關課程相融合的知識,比如,在思想品德修養、法律基礎等課程中要從宏觀層面來強調在高等職業教育中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重要性,必須樹立職業健康安全素質是人在職場中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在專業課程開設時,要把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融合,通過不同專業應對不同職業分層次的進行職業健康安全教育,專業與相關職業相結合進一步加強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學習。在實訓課程開設時,不再是簡單的強調實訓、實驗安全,應該更深層次的與職業規范、職業操作結合,真正意義上強調掌握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重要性。第三,與學生活動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培訓,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知識技能學習之外,會參與很多活動,要特別關注學生在舉辦活動的過程中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培訓。
2.與企業共同攜手做好學生的崗前培訓
頂崗實習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基本上完成教學實習和學過大部分基礎技術課之后,到專業對口的現場直接參與生產過程,綜合運用本專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產任務,并進一步獲得感性認識,掌握操作技能,學習企業管理,養成正確勞動態度的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學校要積極主動與企業攜手共同做好學生頂崗實習前的培訓工作。統計數據表明,在已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中涉及新員工的占到75%左右,這充分說明新員工相對容易發生傷害事故。所以學生頂崗實習進入企業前的頂崗實習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在學生頂崗實習前應積極主動與企業合作,研究探索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培訓,讓學生在角色轉換成職業人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的相關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學習。
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學習從新生的入學教育就應該開始,將其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的學習是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基礎。
(二)職業健康安全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核心
在學生具備相關的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后應該關注知識向能力的轉變,能力提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第一,建立與職業健康安全知識相關的考核體系,分析職業健康安全知識掌握的程度。第二,參與學校職業健康安全相關的活動,比如,校園危險源的識別,建立模擬職場性質的相關社團,以職業人的身份參與其中等。第三,引入企業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在校內實踐基地建立“校中廠、廠中校”過程中,建立與企業管理相關的教學標準,讓學生在實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職業健康安全能力。
(三)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的增強是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關鍵
1.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培養學生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的氛圍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Occupation Health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英文簡寫為“OHSMS”)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興起的現代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它與ISO9000和ISO14000等標準體系一并被稱為“后工業化時代的管理方法”。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5]。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控制其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并改進其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并采用了系統化的戴明模型,即通過策劃(Plan)、行動(Do)、檢查(Check)和改進(Act)四個環節構成一個動態循環,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核心內容是校園危險源辨識與運行,在識別校園危險源的過程中要強調全員參與,特別是學生的參與,要求學生從基本的危險源辨識開始認知職業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在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過程要特別注重對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對形成的相關報告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職業健康安全績效。建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在教學運行及學生管理等與學生相關的活動中營造良好范圍,使得職業健康安全素質教育更加有效果。
2.組建與職業相關的實踐性社團構建模擬職場
組建與職業相關的實踐性社團要與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相關,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職業實踐能力。學生必須接受職業技能教育和崗位培訓,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在運行過程中把社團當做比較規范的機構來管理,制定職業規范,營造職業氛圍;把社團成員當做員工來要求,通過技術培訓和崗位培訓,制定工作標準,培養員工的職業技能,促進其職業素質養成;實踐工作與學習過程相結合,兼顧學生與員工的雙重身份。
在學生掌握了基礎的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具備基本的職業健康安全能力,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的增強是成了提高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關鍵,所以在學生培養過程中藥更加關注學生職業健康安全意識的培養,只有在知識、能力、意識共同具備的情況下,方可衡量與判斷學生職業健康安全素質的高低。
職業健康安全素質是人在職場中所要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高等職業教育又是學生進入職場前的重要一個學習環節,在高等職業職業教育過程中如何從知識、能力、意識等方面開展職業健康安全素質培養,對于學生畢業以后進入職場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1]12號.
[2]歐彥麟.論高職學生職業安全素質教育[J].中國集體經濟,2011,(12):207-208.
[3]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GB/T28001—2011)[s].2011.
[4]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vxUy-8ZSpIIJh3gheQj35ctlQ7I3uduo7t9D7S5D83JslUftcBsnEaafTf8TL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