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外部因素管理與經營水平的滯后由于我國體育產業化發展還處于起步摸索階段 體育消費市場中提供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經營者 其產品和研發速度和服務水平還跟不上體育消費者個性化發展的需要體育設施數量,開放程度以及服務水平對體育消費的影響良好的體育場地器材設備是促進體育消費的前提。
制約我國體育消費市場的主要因素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經濟狀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生活已由過去的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同時,隨著工作時間的縮短和家務勞動電器化水平的提高.人們擁有閑暇時問越來越多。但經濟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加并不能直接帶來體育消費市場的繁榮。消費主體的觀念與消費服務提供者的生產水平直接影響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以下我們將這些影響分為消費者本身的內部因素和消費者的外部因素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內部因素福利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 我國各級政府一直執行福利政策.人民的衣.食、住、行中的許多方面都是由政府大包大攬.人們已經習慣于政府為其做好一切。雖然市場化改革已進行多年.但作為體育消費市場主體之一的消費者還不習慣或不情愿付出一定的代價進行消費。據有關資料分析表明.年我國城鎮居民用于文化娛樂社會消遣方面的費用支出 只占全部居民消費支出的0+34% .而用于體育消費方面的支出.平均不到整個社會消遣和娛樂消費的1 0% 。
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我國人民自古有勤儉持家的美德.在消費觀念上重積累.長于計劃開支.消費結構方面一貫表現為重實用和耐用.這種消費觀念直接導致目前我國消費者的體育消費主要以實物性消費為主。調查表明.年我國以運動服裝鞋襪等體育實物消費資料的比重占體育消費支出的81+5% .而用于觀看比賽 參加娛樂活動的非物質性消費比重僅占體育消費支出的1 O% 左右,這和我國民眾傳統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有密切關系。
收入水平不高這也是影響體育消費最直接的一個因素。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生活僅僅是從溫飽型向小康型過渡.進入年代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據年,1 998年中國《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年~1 997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 990年為1 51O元.1 991年為1 701元,年為2027元 1 993年為2577元年為3496元 1 995年為4283元.1 996年. 1 997年為516O元.由此看出 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按照世界銀行劃分法(以1 993年為準)人均在695美元以下為低收入國家.695美元~2785美元間為中等收入國家 8626美元以上為高收入國家,因此,我國屬于低收入國家.國民的收入水平對體育消費應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如果缺乏體育鍛煉的環境.體育場地 器材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必然影響體育消費的社會化水平。有資料表明,1 996年在各類體育場館中 有44 1%的場館對社會開放.有21 3% 的場館部分開放;有34 6% 的場館尚未開放。因此.體育設施對居民開放程度不高.它是制約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法制環境對體育消費市場的影響群眾體育消費的提高有賴于良好的市場環境 而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用規范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由于我國法制改革起步較晚.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缺陷和不足,這影響了我國群眾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如體育競賽市場的各種假球,黑哨、暴力等;城鄉建設用地時對體育空間的規劃:體育咨詢、體育經紀、體育培訓業的組織、管 理和經營的規范等都需要有相應的法規加以約束與保護。雖然我國在1 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但在許多方面缺乏相應的執行措施.因此需要對中國的群眾體育消費的法制環境進行進一步的積極探索。
開發我國體育消費市場的對策加強體育消費觀念的宣傳 引導居民健康有益的體育消費長期以來,體育是由政府投資的一種社會福利型事業 這種觀念在人們思想中已產生較深刻的烙印。因此 要把體育作為一種”產品”推向市場 在人們思想上要有一個逐步適應和轉變的過程 美國各類職業體育聯盟都公開宣稱只有一個動機. 滿足大眾的娛樂需求 使有關各方盡量多賺錢 它提供的產品是比賽 產品的質量要求是精彩 它的最終目的是要刺激大眾的體育消費。 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 通過大眾傳媒進行有意識的引導 利用廣告宣傳(包括電視、廣播、報刊、消費評論) 體育產品包裝,提供高水平競技比賽等方式大力宣傳體育的社會價值以促進體育價值觀念的更新.使人們轉變觀念.積極參與體育消費 另外.家庭對體育投入資金的大小.直接影響體育消費的規模,目前,我國約有4億個家庭,如果每戶年均體育消費1 O0元,全國體育消費總額將迭400億元.因此.家庭體育消贊應是世紀體育消費市場開發的重點。
加大體育產業的開發力度,促進體育消費增長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體育消費作為體育產業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求體育產業必須圍繞體育消費的要求.以體育消費的需求為軸心.既要追求經濟效益 更要堅持社會效益。
體育產業的發展必須圍繞體育消費的需要進行。關鍵要從改革體制上下功夫 體育消費作為市場必備條件之一.其消費意識.消費行為態度 消費水平和傾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市場的發展。如何根據消費者需要開發和利用豐富的體育資源是體育產業在發展中應考慮的重點。
發展體育產業必須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想體系。
加速體育管理的科學化。要完善組織管理機構.并從市場經濟的要求出發.有重點有步驟大膽嘗試能推動產業升級的管理模式大力培養各類體育經營人才.當前體育產業經營效益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懂經營會管理的復合型體育人才。
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密切合作。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社會各界對體育的密切關注和有力宣傳.對體育產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滿足體育消費的需求據剛剛結束的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表明 目前我國已擁有近百萬個體育場館,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僅1.平方米 且有34 6% 未向社會開放 比美國人均1 6平方米還有很大差距 還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體育消費要求。因此.各類體育場館.應加速向經營型轉變 使有限的體育設施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可實行企業化管理 逐步做到有償使用 自主經營 自負盈虧。打破傳統封閉的自我服務體制 確實提高體育設施的使用效率。
國家在加強場館建設的同時 應通過提供優惠政策等形式鼓勵企業、集體、個人等社會力量興建各種類型的娛樂場所.切實走國家、集體、個人多元投資模式.用經濟手段,市場法規管好用好體育設施 建立自我投資,自我受益的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
體育消費市場的開發要同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和競技體育的職業化改革緊密結合圍繞全民健身計劃的普及開發體育消費市場。自1995年國家推行全民健身計劃以來.我國居民對 花錢買健康 表現了相當積極的態度,通過新聞媒體全方位的宣傳鼓動.人們健身意識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的行列,體育用品市場日益繁榮.使體育商品市場.體育新聞市場.體育健身 休閑、娛樂市場體育文化市場等迅速發展,且以滿足居民強身健康.歡度余暇,回歸自然.提高生活質量的迫切需要。據統計,1 996年我國體育用品的總產值超過3O0億元人民幣,以每年50% 的速度增長。因此,大力宣傳全民健康計劃.促進民眾體育價值觀念的更新,提高全社會的體育意識,引導群眾為健康投資,吸引廣大群眾參與體育鍛煉,要根據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體育社會化程度,消費結構 閑暇時問、體育設施等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消費模式。
圍繞競技體育職業化開發體育消費市場。競技體育職業化是競技體育同市場經濟接軌的重要舉措。1 998年.全國足球甲級聯賽和足協杯賽的觀眾達500萬人次.雖然參與人El僅占城市總人口的六十分之一左右,卻創造了近億元的收益,雖然比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卻使人們看到了巨大市場潛力。利用競技產業的發展.更能帶動體育消費的增長。關鍵是:~ 要提高各競技項目的運動技術水平,力爭產生社會影響 其次要通過各項賽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吸收社會資金投入:第三。吸引更多的經營者投身競技項目的經營活動。
完善法制環境改革開放的2O多年里,中國的群眾體育消費增長迅速 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已被普遍接受。人民群眾進行體育鍛煉和體育消費的熱情很高 但由于中國正處于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改革過程中 群眾體育消費市場存在著許多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 中國的群眾體育消費目前尚處在較低的水平。在現有的條件下,提高群眾體育消費水平的關鍵是用法律法規為群眾創建一個良好的體育消費環境.利用法規去保障體育消費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