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內容提要: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主要依據,借助于專門的技術方法,對一定單位的資金運動進行全面、綜合、連續、系統的核算與監督,向有關方面提供會計信息、參與經營管理、旨在提高經濟效益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本文闡述了會計客觀環境、主觀環境及其對會計職能的直接影響,并且簡要論述了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同時對目前會計工作存在的“困惑”、“難點”談了幾點個人看法。文章發表在《教學與管理》上,是畢業論文投稿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會計環境,會計職能,畢業論文
一個學術科目、一個專業或學院課程名稱——會計(kuài jì)學計工作,是管理工作之一,內容包括制作財務預算、簿記、核數、年結、賬目及成本分析報告等。會計職稱,分為初級會計師(即助理會計師)、中級會計師及高級會計師。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是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的。它適應經濟環境而產生,又伴隨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環境變化而變化。會計環境決定著會計人員的行為舉止,制約著會計工作所做出的各項成果。會計環境對會計活動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會計環境變化及其對會計職能的影響
(一)所謂會計環境:是指會計所依賴和依存的客觀環境。它包括客觀環境和主觀環境,或者稱會計外環境和會計內環境。
會計客觀環境,是指包括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法律環境等因素的環境,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環境。會計主觀環境,則包括會計系統結構內部各部分的客觀狀況,有會計模式、會計人員素質、會計工作手段和方法、會計行為等等。會計的客觀環境影響著會計主觀環境,會計的主觀環境又反作用著客觀環境,兩者在相互作用和影響下不斷向前發展。
(二)提出會計職能的新概念。涉及會計職能的定義,至少有七至八種,有反映經濟活動、有分析經濟活動、核算經濟活動,還有監督、預測及參與經濟活動等等,我贊同于一種全面和深刻地指出會計職能和會計環境的客觀聯系這樣一個概念:即“會計職能是會計的特定環境下所具有的特定功能,既是該事物‘質’的內在規定性;又是該事物能滿足客觀環境所具有的能力”。(注2)
這樣一個涉及與會計環境緊密聯系的會計職能的概念,更具有實踐意義和指導意義,大量事實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從近代會計史看:西方產業革命的技術進步和股份公司的出現,造就了最早一批具有“公允性”和“公證人”資格的注冊會計師隊伍。而同期的中國經濟環境,在囿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會計仍在“龍門帳”和“四角帳”的基礎上緩緩發展。
(1)經濟結構、經濟體制環境直接影響著會計的內容和會計處理方法
中國的社會文化環境是:集體主義觀念強,對不明朗因素反映較強,不像美國人那樣陽剛,從民族性格上,大多數較保守、傳統、不易接受新興事物,創新精神較差。在既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下,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日益發展,結合我國政治、經濟、法律等環境因素,制定一套適合自己發展道路的會計體系,既不可能照搬外國現成的會計環境,也不可能固定在過去“閉關鎖國”的自然經濟模式下。今天,我們處在即將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之一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一體化要求中國會計準則也應具有一體化趨勢。
此外,除經濟結構和社會文化環境影響著會計的內容和方法外,法律和政治環境也制約著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歐洲大陸法系的國家,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受法律影響既深刻又廣泛,企業會計和財務方面的規定被明確在“公司法”和“商法”中,這些國家政府干預企業較多,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結合在一起。而普通法系的國家的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則不通過立法作出具體規定。
二、當前企業財會人員所處的會計環境
眾所周知,具有“人身依附”關系的會計人員工作中面臨著兩大困惑,即:“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都說現在“一支筆”的廠長和總經理是“數字出官,官出數字”;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目前的審計隊伍或注冊會計師隊伍尚存在著“拿人錢財為人消災”的狀況。那么是什么樣的一個會計環境造成了這種局面?
(一)從法律環境上講:法律賦予會計人員的監督作用和社會現實環境的差距太大了。《會計法》規定“會計機構中會計人員主要職責之一,是依法實行會計監督”。但現實中一味強調廠長、經理負責制。“一把手”說了算,企業資金運作、長短期投資、各項經費支出等重大經營活動,都是領導“一支筆”審批,而會計人員作為企業成員之一,其任免、晉級、聘用等切身利益均由領導決定,因而,會計職能難以很好體現。《會計法》還規定:會計人員對違法損害國家和公眾的利益收支,要向單位領導提交書面意見,并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但現實環境中,會計人員遭到打擊、報復的事件也屢有發生。
(二)會計的職業道德環境與一些腐敗的社會道德環境的反差現象太大。會計職業道德環境明確告訴我們:明晰、客觀、公正、嚴謹的工作態度,真實可靠、有責任感。這些工作作風與職業道德,自動驅使我們去增產節約、開源節流、廉潔自律、奉公守法。但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嚴重動搖著會計主觀環境,上級領導批準的“白條”、遠超標準的招待費用、天文數字的出差出國費用等與上述要求形成了較大的反差。
站在會計人員道德、行為環境角度講:雖然現在不具備支撐其完善的社會環境,但是,我們從保護國有資產完整、維護財經法規和財務制度的嚴肅性、客觀真實地反映財會信息、提高經濟效益的高度講,現在這樣的人員素質環境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三、凈化會計環境,增強會計職能的措施
凈化會計環境,除了無法控制的客觀現象,例如:科學技術、經濟發展以外,我們完全可以從一些可控制的主觀環境上提出和采取一些切實的有效的措施。
(一)強化會計監督意識,增強職能觀念。深入學習《會計法》,進一步明確監督職能是會計本身的內在功能,具有客觀性、連續性。經濟越發展,會計職能越重要。
(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迅速建立監督約束機制。企業領導人的行為,受其個人的思想、品德及責任感的制約。約束其“以權代法”、要求其“廉潔奉公”、應該有強有力的政策、法規和制度的強制監督約束機制做保證。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緊迫任務。
現代市場競爭社會,迫切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多元化知識結構。實行通才教育,不光懂得本專業知識,更應該熟悉相關學科知識,使會計人員適應多元化經濟發展,可以應付各種復雜環境,解決各項復雜問題。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旨在提供會計信息和提高經濟效益。
畢業論文發表須知:《教學與管理》系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教育類學術期刊。《教學與管理》創刊于1984年,創刊伊始為季刊,1997年擴容為月刊,2000年擴容為半月刊,2001年擴容為旬刊。
參考文獻
1:1997年第12期《北京財會》“97會計人員交流洽談會見聞”。
2:1996年第6期《會計之友》“會計環境與會計職能”。
3:1997年7月《財會月刊》“論我國會計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