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日韩亚洲,一本一本a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京津冀制造業集群優勢變遷與升級研究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職業教育時間:瀏覽:

  摘要: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石是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制造業集群。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三省市通過加強合作,實現了地區和內部制造業集群優勢結構的較大變遷。集群優勢的獲得來源于產業集群升級,是內部動力與外部動力同時作用的結果。區域成功制造業集群的發展經驗表明,京津冀制造業集群升級可遵循四種可行路徑:嵌入全球價值鏈升級、推動區域創新網絡升級、承接區域產業轉移升級、依托鉆石體系整體升級。

  關鍵詞:京津冀;產業集群;產業升級

制造業信息化論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1]。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習近平同志親自謀劃、親自提出、親自部署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承載著構筑新的經濟增長極,培育中國參與國際競爭新優勢,聯東啟西、承南接北,縮小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重大使命。京津冀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需要優化制造業區域空間布局,實現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優勢[2]。

  一、京津冀制造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京津冀制造業總體規模

  從總量來看,京津冀制造業總量大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區域工業生產總值從2011年的20546.88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24895.82億元 ,但在全國范圍內所占的比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2011年至2013年,區域工業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從10.53%上升至10.74%;自2013年之后,比重逐年降低,2017年降至8.94%(如圖1所示)。在協同發展背景下,面向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目標,京津冀地區工業發展不再僅僅關注產值總量的大小,而是更加側重考慮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3],實現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推動微觀企業盡快提質增效,在符合區域資源環境約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剛性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產業集群升級,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提升京津冀制造業在國際國內雙循環中的戰略支撐作用。

  (二)京津冀制造業區域空間分布

  京津冀地區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是由河北貢獻的,河北工業總產值在區域的比重長期以來一直超過50%。自2011年以來,河北工業產值呈現先降后增的態勢。從2011年至2015年,比重從57.79%下降至53.73%,在之后的兩年又上升近2個百分點,達到55.26%(如圖2所示)。北京在京津冀區域工業中的比重呈現小幅上升的趨勢。2017年的比重達到17.17%,比2011年提升了2個百分點。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北京一方面在不斷疏解非首都功能,另一方面工業產值在區域內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說明北京借助區域協同發展,通過主動進行產業轉移,實現了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優化。天津工業在京津冀內部比重從2011年的27.05%逐步上升至2015年的30.1%,之后逐步降低至2017年的27.57%。

  二、京津冀制造業集群優勢變遷

  優勢產業集群的強大競爭力是支撐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基石,具有強大的向心力[4]。本文通過測算哈蓋特提出的區位熵,考察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區域總體和內部制造業集群優勢的變遷情況,梳理出京津冀地區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區位熵通過計算一個地區細分產業在本地的比重與該地區所屬較大區域內同一產業的比重之比,衡量某一產業在特定地域范圍中的專業化和相對集中程度[5],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Lij代表地區i行業j的區位熵,xij為地區i行業j的產出,i=1,2,…,n; j=1,2,…,m。為了體現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xij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來衡量。通過計算2013年和2018年的制造業二分位行業,即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劃分標準,C13至C43的區位熵,比較各細分產業集群優勢的變化。如果區位熵大于1,認為該產業具有集群優勢,比值越大表示集群優勢越強。為了衡量三省市各自制造業細分行業的集群優勢,分別測算了各行業的全國區位熵和區域區位熵。

  (一)京津冀區域集群優勢變遷

  如表1所示,京津冀地區有四個產業集群持續保持集群優勢,分別為:食品制造業(C1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C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C31),汽車制造業(C36)。其中,食品制造業(C14)的區位熵呈現下降趨勢,但在全國范圍內仍然具有集群優勢,集聚的主要地區為北京和天津。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C19)和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C31)的區位熵呈現較大的上升趨勢,主要集群地區為河北。汽車制造業(C36)的集群優勢也有所上升,主要集聚在北京和天津。

  京津冀地區新增具有集群優勢的產業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C25),醫藥制造業(C27),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C43),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C37)。區域具有潛在集群優勢產業為專用設備制造業(C35),區位熵一直保持在0.95左右,未來有望通過進一步發展獲得集群優勢。京津冀失去集群優勢的產業為金屬制品業(C33)和其他制造業(C41)。這些產業屬于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不符合京津冀資源要素稟賦條件和未來發展方向,因此逐漸失去了集群優勢。

  從京津冀產業集群的空間分布來看,傳統的資源、勞動力密集型且具有集群優勢的產業都布局在河北,如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C19),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C3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C25)等,并且集群優勢仍在不斷增強。

  天津在北京和河北之間起到關鍵的產業發展橋梁紐帶作用。京津冀具有集群優勢的產業從空間布局上來看,除了醫藥制造業(C27)和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C37)三省市全部具備集群優勢,其他產業集群優勢所在地或是北京、天津,或是天津、河北。這說明,河北優勢產業與北京優勢產業之間的匹配度較低。因此,在加快建設雄安新區的同時,天津需要充分發揮制造業基礎優勢,更好地起到承接北京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帶動河北產業協同升級的中堅作用。

  推薦閱讀:中國制造業信息化期刊征稿欄目有哪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射阳县| 虞城县| 闽侯县| 仁化县| 温宿县| 西乌| 临泉县| 顺义区| 双鸭山市| 凤台县| 游戏| 荥经县| 漠河县| 梁河县| 天门市| 江阴市| 即墨市| 曲阳县| 五河县| 阳东县| 镶黄旗| 武乡县| 新疆| 楚雄市| 石林| 德州市| 马鞍山市| 屏东市| 蒲城县| 连平县| 大庆市| 个旧市| 铁岭市| 土默特左旗| 大宁县| 从化市| 商南县| 游戏| 娱乐| 称多县|